APP下载

科研系列文章三:关键把握:科研成败重在选题

2016-11-28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选题题目体育

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科研系列文章三:关键把握:科研成败重在选题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很多人认为最关键或最困难的无外乎就是选题了。常言说,选题成功就相当于成功一半。但怎么选题呢?很多教师或研究者都认为选题不容易,一方面不知道从哪里选题,另一方面选了题目也不知道研究是否有意义,还有一方面甚至定了题以后也不清楚是否准确。那么该如何选题与定题,下面分别从选题的不良现象、依据,以及定题的方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选题“六大”现象

通过对诸多论文题目的审阅发现,选题的不良现象有很多,对其进行多视角归纳,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下面逐一展开分析:

1.大:题目“不符”现象

在诸多选题中,有一类题目属于大而空,不够聚焦,有时会给人一种研究难以切入,或很难完成的感觉。这样的题目研究很难驾驭,甚至会出现题目大而正文小的情况,这一现象突出表现在文题不符,其原因是题目过大。例如,“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研究”,从题目上来看,有几个关键词,一是从范围上是“我国”,而是从对象上是“中小学体育教师”,三是从内容上是“培训课程”,这三个关键词中的每一个都是较大的概念,假如将其放在一起确定成一个研究题目进行研究,很难完成,更难深入。因为,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很难理清楚有多少类型和数量,培训的课程更是层次不一,内容繁杂。另外,要研究培训课程的哪一方面还很难判断,是要研究培训课程的设置,还是要针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研究,都无从考量。因此,仅从题目上来看,体现出了一个“大”字。而再继续阅读正文,我们会很容易地发现,原来作者仅仅是对某一所学校的一年中的三个学段的教师培训进行了培训效果调查。显然,该选题与正文是完全不相符的,这样的选题是不可取的。

2.缺:题目“不全”现象

研究题目不能过大,但是在表述上也不能有不完整,出现少字或漏字现象,从语意上很难读通,从语法上难以成立。有的突出表现在漏掉了关键词,有的体现在缺少限定词,还有的是少了修饰词。例如,一篇“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效果的实证研究”,该题目中很显然是读不通的,也就是说,“课程”本身怎么会有什么“效果”呢,只有是从“课程实施”情况才能归纳总结其“效果”。因此,假如加上“实施”一词,无论从语法上、语意上都能表达的较为准确具体全面。又如一篇论文的题目是“核心力量训练与中学生体育学习”,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难以看出这是文章的题目。其表述的不完整性,体现在很难明确研究者想做什么,是要探讨核心力量训练与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关系,还是要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等。凡是让读者看不清楚甚至是推测都很难找到答案的题目都是不完整或有缺失的题目。该选题中显然是缺少了内容,如果是要研究二者的关系,就可以在题目的最后加上表达关系的词语,即为“核心力量训练与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关系问题研究”。假如是研究影响,也可将影响这一关键词添加到题目之中,即为“谈核心力量训练对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等。

3.偏:题目“不准”现象

题目不准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归结为不符,但是,这一不符不是题目过大,正文研究的内容过小的问题,而是偏离了主题做了其他的研究。这种现象在研究生的论文中较为多见。例如,在一届届各级各类体育硕士进行论文审阅或答辩的时候,不难看出有些论文题目被审阅人或答辩专家提出修改意见,认为正文偏离了题目而做的大量研究,做了2~3年的研究,假如在最后的答辩即将毕业阶段,如果让其按照当初的选题重做,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就有若干个专家会对这一现象不得不提出修改题目,将题目修改得与正文更加一致。如一篇“中西男子职业网球技战术训练的比较研究”硕士论文,从题目上来看,对象应该是“中西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内容上集中在“网球技战术训练”上,方法上用的是“比较研究”。可是,当我们审阅论文的时候发现,实际上研究的是西方网球的教练对中国运动员的训练与中国的教练训练的比较研究,即比较两个教练的训练理念与技战术训练方法的差异研究,显然题目是不准确的。假如要将题目进一步完善的话,可以更为聚焦,将中西教练这样的限定词呈现在题目上。如“中西职业网球教练对中国职业网球运动员技战术训练的比较研究”。

4.长:题目“不精”现象

有些研究的题目拖沓冗长,表达上不够准确,甚至出现读不通读不懂现象。过长的研究题目多少会呈现出关键词过多不容易集中,或修饰词过多不够精简。显然,这样的选题反映出的对如何定题缺乏技巧。例如,有一论文题目为“合作学习作为现代学习方式引入中小学体育常态课教学中的尝试性研究”,这一论文题目尽管也只有31个字,看上去还不算是最长,但是,从题目的表述上来看,实际上就只有两个关键词可以保留在题目中,一个是“合作学习”,一个是“体育教学”,其他的限定词或修饰词都可以调整或省去。例如,“现代学习方式”,无需对合作学习再次进行解释,大家只要知道要研究的是合作学习即可。至于它是现代的、传统的,或是传统与现代整合的都无关紧要。另外,“体育常态课教学”,可以直接用“体育教学”即可,因为,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应用于常态课,而且观摩课上依然可以采用,并非是常态课上才特有的。“尝试性研究”中的“尝试性”可以尽量不做表述,直接用“研究”二字足以。因为,研究肯定是带有尝试性的。为此,假如更为精准的表达,我们可以用“‘合作学习’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这样修改就变成了四个关键词来表达题目,即“合作学习”、“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实验研究”,题目中体现出了有内容、有对象、有条件、有方法等。

5.老:题目“不新”现象

体育学科也有许多新的内容或新的视角可以展开研究,在选题的时候最好能够有所体现,看了题目就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假如选题从思路上过于陈旧,尽管是新内容也难以定出新颖题目,因此,题目摆脱“老”的观念,将为创新定题提供了前提。过去都有哪些题目显得不够新颖呢?例如,一位一线教师确定了这样一个研究题目“武术的功能价值研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很难看出有任何“新”的体现。当时,笔者与该教师交流的时候了解到,除了过去大家都熟知的武术的功能价值外,也未能发现有新的功能价值,那么这样一来,更没有研究该选题的必要了。如果人们想了解武术的功能价值,百度、图书、文章到处都是。如果要做武术的功能价值研究,也就是将其进一步归纳,或就是写一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献综述。假如有新发现,哪怕是发现了原来大家认同的价值通过某方面的证实对其产生怀疑甚至完全否定,可以对此进行研究,但题目需要体现出其观点。例如,可以尝试着用“武术功能价值反思”,可能通过反思,你会理出哪方面的功能价值大,哪方面的小,哪方面有,哪方面无等层次。或许前人从未这么梳理过。这样的研究就不再是重复叙述他人发现的功能价值了。

6.难:题目“不易”现象

当我们分析一些体育学科方面的研究题目的时候,发现有些题目研究者很难驾驭,尽管研究的必要性很突出,但是假如研究的可行性上打上问号,研究很难得出可靠的结论,甚至得不出结论。具体原因要么是研究者能力尚未达到能够完成该选题的水平;要么是条件缺乏,一些研究或许需要精密高端仪器才能完成研究工作;要么是时间有限,某项研究在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要么是问题难度过大,一人难以完成,需要一个强大的研究团队才能公关等。总之,无论是哪个方面达不到研究所需,研究题目就会显得难以实施。例如,有一名小学体育教师选了这样一个题目:“大中小学体育教材有效衔接性研究”,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小学体育教师而言,要想顺利完成该项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当前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不具有衔接性的问题何在、根源是什么,还要对各级各类教材十分熟悉,深刻领悟编写教材的依据及思路方法,更要有建立具有衔接性的教材体系的能力。因此,对不是一个专门从事研究者的人员来讲,不只是小学体育教师,即便是中学体育教师,也很难驾驭。我们可以建议该小学体育教师将研究范围缩小到小学各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性上。

二、选题“六大”依据

之所以有些人认为选题难,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在于找不到选题的依据,没有思路凭空选题是很难的,那么,选题可以依据哪些方面呢?下面从六个关键“点”进行阐述。

1.依据“政策点”选题

关于学校体育国家制定了若干个相关文件,如2007年颁布了中央7号文件、2012年又出台了53号文件,2016年5月刚刚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这些文件中有若干个政策点,对学校体育发展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还给予了政策支持。其中,有若干个政策点,对于要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教师,可以将其政策点进行梳理,针对某一个或多个政策点展开研究,围绕政策点,研究当前该政策点所提及问题的发展现状、根源,制约因素,如何突破。这既是对政策点的具体化分析,又是更好地落实政策必要的研究。因此,选题的时候就可以依据政策点进行选题。

例如,近期《意见》中的政策点有:第一,完善体育课程;第二,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强化课外锻炼;第四,注重教体结合,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等,围绕这些政策点可以作为选题的依据展开研究,如在“提高教学水平”的政策点上,《意见》提出:研究制定运动项目教学指南,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依据该要求,选择“基于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中小学‘一校多品’建设方案研究”为课题(或论文题目)展开研究。该研究一方面能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国家政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的快速健康地发展。

2.依据“兴趣点”选题

作为体育人,都或多或少地会在专业方面有感兴趣的地方,有的或许对体育课感兴趣,有的是对体育课上的场地器材感兴趣,还有的可能是对课余训练兴趣比较高,当然,随着校园足球活动的普及,爱好足球的体育人,或许会对足球教学与训练的兴趣变得更浓。不同人的这些不同兴趣点,往往可以作为研究选题的依据,不仅能够对感兴趣的事情研究更为全面,还会比研究其他内容时考虑得更为周全和深入。例如,对足球兴趣比较高的教师,可以围绕当前国家出台的校园足球政策,以及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选题进行研究。如有的研究者曾选择并确定了一个“大课程观视阈下校园足球课程改革刍议”,这显然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校园足球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将展开对校园足球课程的研究。关于课程的管理、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实施等都能够深入探讨。当然,这对于不感兴趣者如果研究该类选题,或许难以深化,甚至难以完成。选题结合兴趣点,选题会显得难度大为降低,研究的思路也很容易厘清,研究过程的把握也会变得容易。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多次围绕自己的兴趣点进行多视角选题研究,层层深入基于兴趣研究,且兴趣还会变得更浓厚。例如,有些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研究十分感兴趣,可以按照课堂教学要素选题逐一展开研究,如可以分别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配、教师示范的把握等进行研究。方向明确,选题集中,研究的成果会日积月累,逐步系统化,研究能力也因基于兴趣点的研究而提升。

3.依据“热议点”选题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在体育尤其是学校体育方面,也有一些事情被大家在不同的场合下展开热烈的讨论,其原因在于,讨论的问题一方面是某一阶段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或许是在某方面取得成功经验的创新之举,或是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某一方面引发了大家的激烈的争论等,诸如这些都可以称其为“热议点”。如新课改初期,曾经发现对运动技能教学的争论,一部分人呼吁“淡化运动技能教学”,另一部分人刚好相反,认为不仅不能淡化,还要进一步强化。持不同观点其对体育课堂的认识就会差别十分明显,前者容易游戏化,以娱乐、自由玩耍为主,不免会有不同程度的放羊现象,甚至还有人称其为是“半放羊”或“科学放羊”;后者比较容易固守传统,回到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模式上去,缺乏趣味性。基于大家讨论的该热点问题,可以选择“基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有效课堂实施策略研究”,以在全面了解大家议论的焦点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观点,是有一种倾向性,还是采取折中的办法具有自我独立的观点。通过观察选题就能够看出研究者的认识上的倾向。对热议的问题,无论持什么态度,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但作为研究总是要有立场的,而且立场还要十分鲜明。

4.依据“重难点”选题

体育学科建设和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或疑难的问题往往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是我们选题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例如,学生体质健康25年诸多指标呈持续下降趋势,要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国家出台了若干个文件,地方政府和学校也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如有的注重体质测试工作,有的学校研究阳光体育想真正地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参加体育锻炼,还有的学校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度,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促进其体质健康水平。基于此,我们研究的时候,就可以从为何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如此之难入手,尽管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都已经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还不容乐观呢?我们不妨可以从影响因素分析、下降的主要根源探索、运动干预处方研究着手选题开展深入研究工作。当然,我们也可以归纳已有经验,或针对当前在体质健康促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甚至还可以就体质健康促进措施的局限性分析等进行研究。如我们可以选题做“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自主选择性运动干预实验研究”等。

5.依据“问题点”选题

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都能通过观察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为我们选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只要长期观察,不断积累,总是可以有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且也可以确定一个研究题目展开解决某一问题的研究工作。例如,通过观察课堂发现学生在耐久跑课上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不仅见习的学生较多,而且,练习中偷懒的学生也十分多见,教师对此会感到十分头疼,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耐久跑的兴趣,成为很多教师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该问题选择一个题目“中学耐久跑教学的难题与根源分析”,这样的选题几乎很多教师都能驾驭,不仅平时对耐久跑教学遇到的难题有一些积累,而且,因长期从事该类项目的教学,平日也或多或少地了解到了学生不愿意参与该项目学习的根本原因。只是将过去观察积累的资料,按照一定的逻辑把该问题重新梳理,这类研究也就变得容易操作。很多研究都是从问题出发选题的,只要大家有问题意识,发现并积累了一些问题,诸多问题点都是我们选题研究的重要依据。

6.依据“创新点”选题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有不少教师都有诸多创新的想法和行动,假如我们以此为依据选题开展研究工作,不仅能够把这些创新想法和实际操作结果进行归纳和理论提升,而且,还能体现出创新研究。例如,有些教师在工作中开发了一些他人未能开发的体育自制辅助器材,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有效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辅助器材的自制目的、方法、实效性,以及使用中的问题等都可以选择一个适当题目进行归纳整理,撰写文章或申报项目。例如,可以选择“体育自制器材中的质量困惑与解决策略”一题进行研究。这对于真正有过自制器材经验的教师来讲,进行这一研究并不难,如果说难的话,是难在选题上,很多教师都是很有经验,但苦于不知道如何选题,也就不知道将经验转化成理论。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会有一些小绝招,不仅通过绝招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的有效性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曾经有这样一位小学教师,利用大垫子和踏板组织跳远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踏跳有力,就让每一组学生在踏板前下方放上两个橡皮娃娃,学生踏跳的力度大小由皮娃娃发出的响声可以自行做出判断。学生不仅增加了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跳远教学的实效性,也同时强化了跳远教学的重点(踏跳),突破了难点(踏跳有力)。如果依据“创新点”做选题的时候,可以尝试选一个“例析小学跳远教学绝招的应用”题目撰写一篇经验总结性论文的等。

三、定题的“两大”方略

研究定题与选题实际上是一项工作的两个不同阶段,而且几乎是任何一项研究都不可或缺的。体育科学研究,无论是申报课题还是撰写论文,题目的确定不容忽视,定得是否精准,是否体现技巧、新颖等对结果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该如何确定题目呢?

1.“由大到小”逐步聚焦

在从事体育教学研究的时候,选题实际上可以看作是选择了一个研究的方向或大致的范围,真正要开展研究工作,还需要一个研究范围由大到小的聚焦过程,这样的聚焦也可以说是一个定题的过程。如果没有定题的过程,研究很难入手。例如,有人对体育教学研究感兴趣,但是,体育教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研究体育教学的哪些方面呢?是研究相关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还是研究质量监测,还是研究体育教学的结构要素,或是教学常见问题等。假如没有将研究范围由大而小的聚焦,很难体现出研究的深度。因此,假如想研究体育教学中目标的设置问题,就可以将选题聚焦在“目标”上,可以尝试做一下“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问题研究”。假如对教学评价感兴趣或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将问题聚焦在过程性评价上,选择一个“关于体育课堂教学学生自评互评的实施步骤研究”等。由大到小逐步聚焦,是定题的最常见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方法。

2.“由多到少”逐步精准法

当我们掌握的由大概念向小概念逐渐聚焦的过程以后,实际上,小概念下的研究的切入点依然会很多,例如,前面我们谈到的当我们将“体育教学”作为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概念的时候,由大到小的过程以后,聚集到“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上,然而,关于体育教学目标的问题还有若干个方面可以切入,例如目标的设置、目标的落实、篮球目标的确定、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分等等。究竟要研究什么,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由多到少逐步精准的方法确立最终研究写题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平日哪些方面有困惑或哪些方面有经验,结合经验谈或结合问题分析都是很好的精准方法。假如某研究者平日在目标设置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完全可以围绕目标设置做深入的研究。可以尝试选择一个题目“体育教学目标的若干现象与精准设置”,这就可以把过去发现的现象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目标设置经验进行梳理,这样的研究题目操作起来就不那么困难,撰写文章也将能够顺理成章。

除此之外,由多到少的逐步精准,也可以理解为初步选定的题目过长的时候,不断推敲将其充分压缩,达到字字千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达到精准表达,要把握几个关键点,一是研究的最核心的概念保留在题目上,二是如果有明确的观点,将观点高度浓缩显示在题目上也十分必要,三是某一字词增加或删除的时候对题目表达要研究的含义产生不了太大影响,建议删除,只保留最关键的字词。当然,在压缩的时候,也要注重题目的语法结构是否合理,不能出现语法错误,语义上也不能含糊不清,只有这样精准方能体现。

四、结语

体育科研选题十分关键,只要掌握了方法技巧,难度会大为减小。在选题的时候找好依据,依据明了选题基本上完成了一办工作,再加上掌握了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的定题方略,选题成功并不遥远。希望该研究能够或多或少地给有兴趣致力于体育科学研究的广大一线教师的选题工作带来一点启发。

猜你喜欢

选题题目体育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谈诗词的选题
选题有误
我们的“体育梦”
追根求源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
光学测试题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