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教研职能作用 落实国办文件精神

2016-11-28浙江省温州市体育教研员蔡景台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温州市体质教研

浙江省温州市体育教研员 蔡景台

教研推动

发挥教研职能作用 落实国办文件精神

浙江省温州市体育教研员 蔡景台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件),时隔9年的2016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

首先,从两个文件主题中的“加强”和“强化”这两个行为动词体现出了党中央、国务院出台这两个文件的时代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从两个文件的关注对象及焦点分析,两个文件关注的对象虽然都是“青少年学生”,但关注的焦点却不同,7号文件关注的是“青少年体质”,27号文件关注的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显然,“身心健康”的内涵比“体质”的内涵更深更广,可见,党中央、国务院时时刻刻在高度关注着青少年健康成长。

“加强”意即以前增强青少年体质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需要加以改进;“强化”意即我们通过不懈努力在增强青少年体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那么,作为基层教研部门,我们在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方面应该做些什么?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工作除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等工作之外,还包括诸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工作。教研部门的工作职能是基于课堂的研究、指导与服务,因此,体育教研的重点应是体育教学研究,以研究为基础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更高的水平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服务。首先,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学改革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主阵地,是学技术、强体能、成习惯、养兴趣的载体。近年来,温州市体育学科一直围绕“促进有效学习”的主题,每学年都要举行全市性的“促进有效学习”专题研讨培训活动,把研讨和培训融合在一起,请骨干教师作课,请专家把脉引领,让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实实在在地领会和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精神实质,同时从课堂出发建立《温州市体育学科教学常规》和《体育与健康学科“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研究》等项目,让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切身体会从改变一点点到一点点改变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确保课堂变革的科学性,我们建立了瑞安市东山小学、瓯海区新桥小学两所课堂变革实验基地学校,充分发挥基地学校龙头示范作用,通过这些有效手段,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为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和体质的增强仅靠每周2~4节的体育课是不够的,无疑就要我们在课外锻炼时间、空间、手段上下功夫。据统计,目前,温州市大部分学校实行了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时间为25~35分钟不等,活动形式有以年级、班为单位的集体活动,也有以个人为主的选项活动,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有集体跑操,也有独具特色的校操、级段操;有民间民族传统项目,也有极具观赏性、表演性、挑战性的新兴运动项目。当然也有一些条件差、场地小、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尽管各级政府部门在经费等政策上有所倾斜,但是要克服这样的硬伤,还要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今后应关注的重点,也是努力的方向。

毋庸置疑,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需要家庭、政府、社会等全方位参与,教研部门在其中起组织、指导、建议、协调等作用。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这就需要把体育课的学习、锻炼的时空延伸至家庭,实现家校互动。首先就需要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研究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及体质短板,在家里进行必要的、针对性的身体练习。为此,我们还进行了“体育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专题研究,以“运动处方”的形式重点指导体质健康薄弱的学生,这一研究持续了两年,实验结果也反映出通过“体育家庭作业”的有效实施,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目前,这一实验研究还只在鹿城、瓯海、乐清等县市区部分学校进行,今后将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普及实施。

学校体育工作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如专业化的体育师资、标准的场地器材等问题是教研部门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经常深入基层、深入教学一线,及时分析基层学校及基层体育教师的现状与祈求,向政府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改进措施。如,近年来,针对学校紧缺专业体育教师问题,先后向温州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了关于配足配齐师资和体育教师招聘要进行专业测试,体育教师职称评审要重视课堂教学,加快农村海岛薄弱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合理化建议都逐步得到了落实。

此外,为满足学生体育特长发展的需求,除了针对现有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的评比和培训之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和体育社会团体相互合作,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场地、师资等问题。如:鹿城区广场路小学与温州市跆拳道协会合作,推进跆拳道项目进校园;乐清育英学校与台州市协和俱乐部合作,推进足球进校园;乐清市建设路小学在校内没有游泳池的情况下,与学校附近的乐清市游泳协会合作,每周开设一节游泳课,让学生走出校门上游泳课等等,通过充分利用这些优质的社会体育资源,弥补了学校体育资源的不足,大大地改善和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为形成学校体育特色项目,温州市教育局每年均进行体育特色学校评比评估,教研部门还专门进行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拓展性课程和高中段的选修课程评比,使学校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

猜你喜欢

温州市体质教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温州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