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施策 行胜于言

2016-11-28钟秉枢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政府体育学校

卷首语

精准施策 行胜于言

2016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简称:国办发27号文件)印发。国办发27号文件提出: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并制定了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工作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明确提出了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并对改革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做了具体规定。

国办发27号文件发布之后,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学校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认为是继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简称:中央7号文件)、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号)(简称:国办发53号文件)后,再次吹响了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冲锋号。在中央7号文件和国办发53号文件的指引下,各地、各部门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然而,国办发27号文件明确指出,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学校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能保证、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亟待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不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

为解决这些问题,早在2007年的中央7号文件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提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9条措施、9点要求;2012年国办发53号文件中,四部委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3个机制、4项重点任务、3项制度建设、6条实施措施。遗憾的是,这些措施和要求在后来的几年中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从中央7号文件,到国办发53号文件,再到国办发27号文件,相隔9年,连发三文,标题从“加强青少年体育”,到“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再到“强化学校体育”,语气一次比一次强,间隔一次比一次短。现在,落实国办发27号文件,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而不希望看到以文件落实文件,几年后又见“进一步强化……”。为此建议: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自身执法的检查,切实落实强化学校体育中政府应承担的主导责任

1999年至今,我国各级政府出台涉及学校体育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文件多达百份,涉及学生体质健康、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设施、体育安全等方方面面,其中许多要求是针对各级政府提出来的。如中央7号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对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不达标的,要限期整改;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城市和社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设施和条件;各级政府要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国办发53号文件要求:各地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发展学校体育的职责,将学校体育发展纳入本级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国办发27号文件要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力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时要对学校体育给予倾斜;各地政府试点推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采取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等方式,逐步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可见,政府在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中责任重大,起着主导作用。过去,对这些要求和相关规章制度和法规的实施执行并不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比比皆是,如在地方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基本找不到“学校体育”一词。为此,建议各级政府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加强对自身执法的检查,对现有涉及体育场馆设施配置与开放、学校体育竞赛、全民健身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教师配备、学生学业负担等法规制度监督落实,对违法违规者坚决依法依规处理,同时完善相关规章,用立法等措施保障学校体育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可以说,政府带头落实强化学校体育的各项要求,对于我国民族素质的保持及提高、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教育行政部门应把学生体质作为评价学校和自己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切实落实强化学校体育中教育行政部门应承担的主管责任

我国各级政府出台涉及学校体育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中的许多要求是针对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来的。如中央7号文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要求并抓好落实。国办发53号文件要求: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和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学校体育报告公示制度。国办发27号文件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将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配齐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研人员,为体育教师配备必要的教学装备;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对达到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优秀等级的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教育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学校体育专项检查,建立约谈有关主管负责人的机制;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过去,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些要求和相关规章制度和法规贯彻执行得并不好,如到2014年,全国近80%的学生每天达不到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为此,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建立明确而详细的教育质量政绩标准,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把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放在教育工作重要位置,而不是“为考试而运动”;规范、治理以升学率为导向的教育管理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学生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身体活动时间;注重体育评价,强调体育的教育价值,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基本运动技能作为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形成有利于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机制,强化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重要举措的作用。

学校必须深化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切实落实强化学校体育中学校应承担的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战略部署。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就国办发27号文件答记者问时再次强调了中央7号文件对学生体育锻炼作用的认知: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学校肩负着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任,校长对体育的认知,学校所采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手段对达成学校体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参与体育单纯看作就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或一味满足学生兴趣,既达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也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更无法体现体育锻炼对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不可替代作用。我国各级政府出台涉及学校体育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中的许多要求是针对学校提出来的。如中央7号文件要求: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国办发53号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制订和实施体育课程、大课间(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使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各学校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学校要利用公告栏、家长会和校园网等定期通报学生体育活动情况等。国办发27号文件要求:各地中小学校要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高等学校要为学生开好体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学校要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中小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学校应通过组建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学校要保障体育工作的经费需求。过去,学校对这些要求和相关规章制度和法规贯彻执行得并不好,如应付上体育课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有的学校高中几年,特别是高三基本全部都停了体育课。为此,建议学校深化对体育的认知,从自身条件出发,以运动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从小就学习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参与这项运动的训练和竞赛。在参与训练和比赛中学会尊重对手和同伴,遵循游戏规则和社会准则,公平竞争和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和心平气和,提高控制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并将这项运动作为自己终身体育的爱好,实现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对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体育对教育而言,对成长而言,对整个民族而言都具有严格的不可替代性。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失去体育,失去了人本,失去了未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我们需要的是精准施策,行胜于言。

钟秉枢

2016年6月1日

钟秉枢,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体育学院校长,《中国学校体育》主编。

猜你喜欢

政府体育学校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完形填空三则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