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2016-11-26刘益青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育

刘益青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刘益青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互联网+”时代对传统教育产生巨大冲击,传统学习方式已经变得越来越滞后,无法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探究当代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找到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基于高职院校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调查研究,提出“互联网+”的学习方式,研究针对高职学生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的新途径。

“互联网+”;高职学生;学习方式;调查研究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全社会描绘了一个全新的画面。“互联网+”不仅是一个技术路径,更是一个时代特征。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应运而生,促进了教育形态、学校组织结构和教学范式的转变,也促进了课程、学习方式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使当代青年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已经迅速成为目前高职学生乃至所有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1]。“互联网+”模式的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步普及、覆盖,它对高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与否和实际运用的效果值得教育工作者思索和研究。

一、“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基于大数据平台、学习分析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实现了一系列的转变,包括从知识建构到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个体学习到小组建构的转变,从直接传授到自主发现的转变,从多媒体演示到探究工具的转变[2]。课程教学也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融合,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到“半开放式/连接式”教学的翻转课堂,以及社会化自组织的开放式MOOC课程教学。

随着QQ、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互联网+”成就了教育服务、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教育APP的常态推广、MOOC翻转学习等,真正实现“互联网+”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MOOC的出现使得原本无法上大学的群体可以无障碍地学习大学课程,真正实现受教育机会的公平[3]。“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分析

本文调查研究主题是高职学生课外使用互联网学习的情况,调查对象为某高职院校2014级、2015级的7个院系学生,随机抽取400名男生和400名女生,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92份,回收率为99%。对回收问卷进行完整性、真实性检查,有效问卷763份,有效率为95.4%,符合社会统计学要求。问卷的形式为选择题和问答题,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为使用互联网的频率、时间、上网查找学习资料的方式等。调查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一)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不满足于单一的传统学习方式。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高职学生,不但要了解本专业内的相关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专业及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学习方式,学生以考试合格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业技术的更新,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要求。

2.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主动学习的较少。调查发现,大一学生相较大二、大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是由于很多大一新生习惯高中的学习方式,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认为只要完成布置的作业即可。而且普遍认为上了大学以后就可以放松了,家长疏于管束,很多高职学生尤其是男生,选择在空闲时间玩网络游戏。

3.高职学生自控力较差,容易沉迷于网络。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目前非常依赖博客、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时间大大超过了看书学习的时间,熬夜打游戏、上课玩手机现象比较普遍。

(二)高职学生互联网学习情况分析

1.高职学生互联网学习的人数及时间分析。2014年7月,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发展已经从“广”到“深”,网民生活全面“网络化”[4]。网络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给学生学习带来超时空的便利,学习知识的场所不再局限于学校,网络世界给他们提供了新的知识来源,“互联网+”带给大学生多元的学习选择和途径。

三维适形放射性治疗属于肿瘤治疗应用广泛的治疗技术,其疗效得到了患者及医生的普遍认可,其中CT模拟定位扫描技术是保证放疗质量的重要环节,进一步保证了放疗治疗中定位的精准性[1]。本次研究选取了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71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了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实施情况并总结了CT模拟定位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

调查发现,当需要查找生活或学习资料时,有72.8%的高职学生首先想到的途径是上网搜索。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时,学生首选的搜索工具是百度,经常使用图书馆信息检索资源的同学仅占8.4%。高职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学习途径大部分是非权威机构认证的,获得一些知识和信息也存在着较大偏差。但是,另一数据又显示高职学生每天运用互联网的时间却是比较长的,对于网络的依赖很大。高职学生每天接触互联网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比例为3.76%,在1-2小时之间的占比为25.92%,有47.6%的高职学生上网时间在3-5小时之间,有15.7%的高职学生在6-8小时之间,7.52%的高职学生在9小时以上。

2.高职学生互联网学习的使用设备分析。互联网的使用需要硬件和软件,硬件即终端,也就是学生的手持设备,课题组调查的硬件多为手机和电脑。调查显示,有78.2%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54.6%的学生拥有电脑,该数据说明手机和电脑等互联网终端在高职学生群体中已经非常普及。

3.高职学生互联网学习的内容分析。通过了解高职学生上网时的浏览内容可以反映高职学生的上网习惯和目的,图1显示只有32%的高职学生上网时会选择浏览网页和查询学习资料,68%的高职学生则选择看电影、玩游戏和网上购物。进一步分析发现,男女生在上网内容的选择上差异性明显,81.7%的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每天在游戏上花费的时间长达4小时以上;而78%的女生平均要花3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网上购物和观看综艺节目、追剧。与高中生活相比,高职院校对学生个人生活约束相对较少,而高职学生在上网时自我控制能力又偏弱,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一些娱乐资讯和不良信息所吸引,男生偏向游戏,女生则热衷于购物消遣。

图1 高职学生上网内容调查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利用网络来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还是非常欠缺的,而且自制力较差,需要学校、社会加强监管和引导。

三、高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策略

(一)结合同伴学习、团队训练等方式提升自控力

“互联网+”时代,学生使用电脑或手机进行娱乐、交友和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占据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因此,高职学生需要有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有58%的学生表示在“互联网+”自主学习中,总会或者多数情况下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所以,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提升高职学生在学习资源的获取方面、自主学习的实施方面、效率方面的自控力[5]。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对班级、宿舍的学生进行结对管理,形成良好的同伴学习氛围,相互督促,相互促进。此外,随着QQ、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团队项目化任务的学习方式变得越来越具有可行性,学生可以通过相互督促、相互交流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有效筛选和重新组合,对新知识进行探究,真正实现“互联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二)师生互动,教师加强自我管理的指导和帮助

调查数据显示,大一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随机性很强,很多学生都不去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很多大一学生在“互联网+”自主学习的问题上表现得较为迷茫,不知道如何制定学习计划,甚至一部分学生表示不知道自己该学哪方面的知识,对自己的专业认知不清。还有许多学生想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但是没有明确相应的学习目标、没有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安排。所以,在进行“互联网+”学习时,高职学生很难管住自己,学习的效果差强人意,也无法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管理。因此,在高职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时,无论是学习计划的制定、“互联网+”自主学习的组织和实施,还是学习成效的考核和评价方面,教师必须对学生全程把控,对其学习进行积极的指导和帮助。

(三)在学习资源的获取和鉴别上,学校要对学生加强引导和帮助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资源、信息共享的时代,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在高职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方面,从教师那里获取资源的占比仅为 36%,远低于搜索引擎和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获取的资源占比。其次,在学习资源优劣的鉴别上,只有32%的学生表示会通过学校教师的帮助或者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典籍来鉴别网络资源的真伪。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合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学校教研室、专业团队借助互联网建立MOOC教学资源,整合学科思想,在教学中引入项目管理、时间管理、SWOT等先进的管理学理念,来有效提升项目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和依托网络云技术搭建学生交流平台,实现师生交互方式的互联网化;教师要与时俱进,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微信公众订阅号上学习内容和新闻的推送,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革新。

(四)学校大力开发多媒体教学平台,拓宽“互联网+”的学习路径

学校应促使学生利用各种社交工具、MOOC翻转课堂等平台,做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针对生产实习、学校社团活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等,组织学生进行网上的交流,帮助学生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度进行总结反思,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能力进行深入的认知和考量。例如,某高职院校开发了CRP(Campus Resource Planning)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空中课堂的学习模块,教师可以在课前、课后对学生的学习动态有一定程度的掌控,比如,课前发布学习任务、课后上传学习资料、批改作业等。空中课堂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各学科前沿知识及行业动态,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习方向。

“互联网+教育”模式大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互联网+”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成效。

[1]龚慧敏.“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企业导报,2016(3):49-50.

[2]柯清超.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8):35-39.

[3] 张丽英.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83-84.

[4]陈瑶,胡旺,王娟.“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2):61-65.

[5] 王镇.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自主学习优化策略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

2016-07-27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项目“基于现代职业人视角的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研究——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16YB171);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项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平台研究”(编号:2016-R-49129)。

刘益青(1984-),女,江苏太仓人,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3969/j.issn.1672-9846.2016.03.012

G715

A

1672-9846(2016)03-0050-03

猜你喜欢

互联网+高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