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2016-11-26曹宇鹏

长江丛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总和自然界本质

曹宇鹏

浅议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曹宇鹏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是体现在实践过程中的、以社会关系为核心的人的各种本质的统一。人的本质应该从自然界去寻找,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的本质 马克思 社会关系

一、怎样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把宗教看成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去掉了罩在人的本质上的神圣光环,这是他的一个功绩。但是费尔巴哈所说的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脱离了社会联系的单个人,所有的单个人构成了一个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类”,有感情和理论思维是所有单个人区别于其他类动物的共同点,或者说是每个单个人所具有的一个普遍性的属性,这就是人的本质,或叫“类本质”。这是仅从人具有意识这一自然属性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的抽象。由于费尔巴哈看不见感情和思维中包含着社会性,并且看不见它们都包含在现实的生产即实践的过程中,所以他的这个抽象是片面的。费尔巴哈认为“类本质”是人生来就有的、永恒存在的唯一本质。他要独尊一个有感情的“爱”,并且把它奉为新的宗教,他要唤醒人们自觉地把握住人的这个唯一的本质,这样就不会有剥削和被剥削的现象了,社会就平等了。这表现出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这就肯定了人和动物区别的本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当然,找的方面和层次对不对,从这些方面和层次找的本质对不对,那是另外一回事。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首先应该从现实出发去寻找人的本质。

现实的人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人。所以,人的本质应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寻找。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人的类本质即人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或共同点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指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一旦人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他们又说,这种生产的方式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就是怎样的。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就是说,人的本质首先是实践。然而,这样认识人的本质虽然具有现实性,但只是停留在外观上。人们在生产中或在实践中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进行生产或实践,因此实践包含和体现着社会关系。人是一种高级动物,人会制造工具,人能改造自然界,人有语言,人会思维,人有感情、意志、理想,审美意识,等等,这些都是人和动物的区别,都是人的本质。这些本质从外观上看都是自然的属性,但是从内部来看,他们无一不包含和体现着社会性。社会性不仅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二而且把人和狭义的自然界区别开来。无论是实践还是社会性,其本身都是一种科学的抽象,只有在一定的现实联系和条件中,我们才能看到它们的丰富性。

在现实的历史中,社会性首先是指社会关系本身的总和。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由于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关系也不同;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经济成分都是复杂的,形成这些社会形态的经济结构也是复杂的,即它们的经济基础中有着复杂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其政治领域和思想领域的关系也是复杂的,具有多元性。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得历史条件中,他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决定了他的利益要求、活动方式、婚姻家庭、政治地位、社会名誉,决定了他的性格、气质、爱好、志向、动机、品德等,造就了他的才能、机遇、命运等。因此,所谓的单个人实际上是社会关系本身总和的产物。如果说表面看的单个人是社会关系本身的总和,那么作为人的群体,人就更是社会关系本身的总和了。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才能进行生产,才会有人的存在,才会形成人类社会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人就是民族、阶级、国家,等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只是社会关系“本身”的总和,它还“总和”了实践和人的表现为自然属性方面的各种本质。所以,“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体现在实践过程中的、以社会关系为核心的人的各种本质的统一,这才是实现人的本质。

二、人的本质还应该从自然界去寻找

人的本质说到底,就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这些条件,人就不成其为人。人本身属于自然界,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从人本身去研究人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从自然界的一个基本条件去研究人的本质。但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条件不仅应从人自身这方面去考察,还应当从人的外部条件即狭义的自然界去考察。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他又说,人们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是地质条件、山岳水文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件,“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他还说:“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自从人产生以来,所谓自然界已经不是原来的自然界,是人改造过的或正在被人改造的自然界,是人化自然界。人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着自然界,自然界成为人的无机身体。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无论在人那里还是在动物那里,类生活从肉体方面来说就在于(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和动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既然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那么从广义上说,从自然界去研究人的本质就是合理的。人必须服从自然界的规律,自然条件的变化,比如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影响人的生命和生活。因此,自然规律和条件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就是人的本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如果把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那么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了。”“自然界是关于人的科学的直接对象。”人化自然界是物化的劳动或物化的实践,但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它却发生了异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工人越是通过自己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改变自然界,他就越是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如果说人化自然界对工人来说表现为异化,那么对资本家来说就变现为“异化的状态”。这说明人化自然界也体现着社会关系。即便在原始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没有任何劳动异化现象,人化自然界也是社会生产劳动或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着社会关系的力量。所以,人化自然界在任何时候都属于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说:“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基础

人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需要,人的本质就表现在人的需要中。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必需的,体现着人的本质,甚至可以说就是人的本质。所以,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科学实际上研究的都是人的本质。不过,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人的具体本质,哲学研究的则是人的最高的本质罢了。唯物辩证法不仅是自然界的最基本的规律,也是人的认识和人的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特别是唯物史观,它的研究对象直接就是人的本质。有人认为唯物史观研究的只是物而不是人,这是一种误解。唯物史观认为,人的社会生活就是社会生产,就是社会实践,就是人的存在,也就是社会存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形成了人的社会发展史;社会生产中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对矛盾就是人和自然的矛盾、人和人的矛盾以及两个矛盾的统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推动着人的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研究的就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矛盾;阶级、国家、革命说的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直接表现。如果说社会存在研究的是人的物质的社会关系,那么社会意识研究的就是人的思想的社会关系。唯物史观还研究个人、群众、领袖之间的关系和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人类解放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唯物史观的产生使得社会历史学科成为真正的科学,也就是使得研究人自身的学科成为真正的科学。从哲学党派和哲学性质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并且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从哲学内容的精神实质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解放全人类服务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哲学。解放全人类就要以人为本,但在阶级产生以来的现实社会中,首先要以无产阶级或者以人民为本,否则,以人为本就是一句空话。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单位: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总和自然界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巧解最大与最小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扑克牌
设计的本质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