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阅读中采用多种策略理解词语

2016-11-26王振连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策略

王振连



在语文阅读中采用多种策略理解词语

王振连

【摘 要】当代语文教育明确“语文教育本质是语用教育”定位,即语文教育的语用观,把语言文字的运用摆为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学生的语文素养即语用素养,这是课标传递给我们的讯息,也是语文教学内容指向。理解与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理解语言才会自觉运用语言,才能顺利的阅读和行文写作,同时在运用中加深理解。根据汉语言形成与运用的基本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理解语言即理解汉语字、词、句,从而实现理解全文。而词是最小的造句单位,理解词语对于理解句子乃至全文是最为关键的,因而有意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策略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语文阅读 理解词语 策略

语文阅读,本文限定在语文教学中文本的阅读,因而理解词语的范围是语文教学中涉及的文本中的词语。但并不是所有词语,因为根据学生自身知识因素和教材内容,不是所有词语都需要理解的,能忽略一些不影响文本中心内涵的词语理解文本,本身也是一种理解文本的策略。本文理解词语的范围界定在:从学生看,不理解的和理解不全面的词语;从教材内容看,与文本内容、中心思想关系密切、含义深刻的词语。这些词语一般有三类:一类是有生字组成的,一类是由生字和熟字组成的,还有一类是由熟字和熟字组成的。了解所要理解词语的范围和特点,那么理解词语要达到何种程度?田本娜先生在其著作《小语教学论稿》中提出“词语理解的程度,分为三种水平:(1)就词解释,初步理解;(2)结合课文领会词义及用法;(3)达到会用,能遣词造句及在说话和作文中运用。”这三种水平是密切联系,逐步深入的。[1]

理解词语的策略,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小学阶段理解文本词句最主要的两种策略:联系上下文与自己生活积累(实际)。分析方法背后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联系上下文”是对语言基本规律的逆用,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而“结合生活实际或自己的积累”是遵循了学习迁移规律。两种理解词语的导向为我们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提供了大方向,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若要实现上文提到的词语理解三水平,还需要灵活运用这两大策略。

策略一:迁移

迁移是指将先前学习的知识因素或者生活经验运用到当下学习中,促进当下学习顺利进行。迁移需要寻找先前知识或经验与当下内容间的联系,即共同因素。

采取迁移策略理解词语,一般有两种途径:其一,可采用知识因素迁移。若词语中单个字有熟悉的部件,例如“寒暄”中“暄”日字旁结合已经学习的跟日字旁有关你的一般和太阳联系,“寒”是寒冷,“暄”应该是“温暖”的含义;若合成词有熟悉的字或词,例如,陈金才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渺小、居住、遨游”就是先解释词语中熟悉的词,继而理解整个词,当然这些词构成是有一定特点的,即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素联合构成。其二,也可根据生活体验理解词语。如斯霞老师在《小小的船》教学中,对于指导学生理解词语“船”这一概念,是通过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看到的“小木船、帆船、大轮船、装货的船”等将“船”这一概括性的词语具体化,从而理解什么是船。[2]

策略二:比较

比较策略一般是学生对词语理解水平到第二层次或第三层次,是为更为准确理解词语,体会作者词语运用包含的情感,用词的巧妙。比较策略是理解词语过程中十分常用且有效,且多用于近义词、同义词、多义词比较,在阅读教学中比较法不是把词语抽离出文本单纯词语比较,而必须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只有如此才能深入理解文本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培养语感,提高辨词、造词、用词的能力。比较是为了更准确理解词语,理解词语意义,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特殊用法,理解词语在文本中表达作者特殊的情感等,只有比较才会有鉴赏。在理解词语中采用比较策略,词语间往往是有相通(而不只是相同)的因素。例如,词语近义或同义,词语搭配等在理论上是有共通之处。比较策略是相对笼统的概念,在比较具体词语中会采用具体的比较方法。

词句结合比较(集中对比法)是比较策略的主要方法,其适合于单一含义词语在文本不同句子,段落,所表达的含义不同。把所有含有该词语的句子集中分析对比,理解词语在不同句子中,段落语境里所表达的含义、情感、用法的差别。例如,盛新风老师执教的《“番茄太阳”》有一教学环节“纵览全文,找到支点”“把描写明明笑的语句画下来”集中分析四处“笑”,从而在比较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四处“笑”的不同含义。该方法又包括词素比较、删除策略、换词法、替换比较及缩小策略五种分方法。

策略三:朗读

在理解词语的策略探讨中,我们往往忽视朗读,认为朗读不是理解词语的策略,殊不知通过朗读理解词语是十分古老而重要的策略。正如前人所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学生完全不理解的词语,老师在讲解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对于学生理解不全面的,在朗读上下文中整体感知;对包含节奏韵律的引导学生打节拍、做手势等朗读;对于包含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中分析。

通过朗读理解词语,体会文本中词语蕴含深意,在众多名师教学课例中也不乏运用。例如,研究窦桂梅众多教学实录可以发现,朗读,有感情地读即“把你体会到的感情送进去读”是窦老师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次采用的策略,在读中学生原先不理解的理解了,在读中学生原先理解不全面的可以深刻理解了。

参考文献:

[1]田本娜.小语教学论稿[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张文质,窦桂梅.小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教实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河北省黄骅市吕桥镇高口中心校)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