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淌不尽的源头之美
——评《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

2016-11-25周弦影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概论珠江民歌

◎周弦影

淌不尽的源头之美
——评《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

◎周弦影

云南民歌源远流长,一直以丰富的篇章与奇幻多变的形式在中国五千年绚丽璀璨的音乐文化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云南人民的心中,民歌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更被视为凝聚了云南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劳动中情感的结晶。素有“滇黔锁钥”之称位于珠江源头的曲靖已有2000多年的社会文明,她的人民在长期文化交流与劳作衍息中以开放兼容并包的姿态吸收了百越、氏羌、楚巴等各族文明成果,形成自己的“盘江文化”,珠江上游传统民歌作为“盘江文化”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研究、民俗研究、文化传承方面还是从音乐审美等方面来看都具有非常珍贵的文化价值。这本由曲靖师范学院张宏伟教授所著的《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系统完整的把珠江上游传统民歌进行了整理与编汇,整体上以音乐的角度对珠江源头的传统民歌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描述,从地域特性、音乐美韵、源头水文化这三个方面都体现出这本书的文化价值。

一、从地域特性看文化价值

云南是一个拥有25个少数民族的省份,素以丰饶的民族文化享誉国内外。其中包括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也构成了云南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据笔者了解,在现出版的有关于云南音乐文化的书籍中,地域涵盖面大多都涉及于云南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自治州或自治县。其中关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音乐文献研究记录最多,例如云南艺术学院张兴荣教授编写的《云南原生态民族音乐》研究地域的重点在云南红河州一带。相较而言,素有珠江源头第一城的曲靖,或许因为民族地域色彩不如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浓烈,一直以来都鲜有关于曲靖地方性特色的音乐类著作出版,也成为了云南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版图一个空白,而《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这一曲靖地方性音乐文化专著的问世,不仅填补了曲靖地域民族音乐研究的空白,还为广大读者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珠江上游的传统民歌文化,让云南的民族音乐文化变得更加丰润。

纵览全书,《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非常具有浓厚的地域特性色彩,属于“盘江文化”的范畴。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从搜集的民歌区域来看,以生活在珠江上游的民族为主,包托珠江上游地区中的罗平县、沾益县、师宗县、富源县、麒麟区为主体,下至达到各个乡镇,包括罗平县的八大河乡、老厂乡、旧屋基乡、罗雄镇、牛街镇,沾益县的德泽乡、播乐乡、白水乡、大坡乡、龙泉镇、西平镇,师宗县的高粱乡、竹基乡,富源县古敢乡,麒麟区的沿江乡、茨营乡、西山乡、潇湘乡、三宝镇、越州镇等等,用由点及面、层层递增的方式全面构架出珠江上游传统民歌的整体面貌。

(二)从搜集的民歌范围中民族的种类来说,《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这部书中涉及到的民族几乎涵盖了整个珠江上游区域,包括汉族、彝族、布依族、苗族、瑶族、壮族、回族等,通过探索这些民歌的共性与特性,侧面反映了珠江上游各民族音乐文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交融繁衍的过程。

(三)本书体现的文化价值:

1、作者通过实地采风资料查阅整合的方式,在每一首民歌后都加入了民俗文化背景的详细剖析,以音乐为出发点透视出珠江上游区域的生产方式、民俗文化与人文景观,并通过辨析传统民歌与社会生活的深层联系,构架出珠江上游传统音乐文化的基本概况。

2、作者依照传统民歌的演唱场合、演唱功能、音乐形式特点将珠江上游传统民歌分为习俗歌、山歌、小调、花灯调和酒歌共五种类型的体裁,为今后的珠江上游传统民歌研究提供了明确的分类与导向,便于日后音乐资料的填充与研习。

3、作者从音乐专业的角度对每首民歌做了曲式结构的分析,根据民歌音乐的特性与共性,提炼出了一套独特的具有珠江源头传统民歌特色的学术框架,为云南省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从《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其中所采用史料的翔实与广博,并能够体会到其论述的深度和丰富的文化意蕴;作为一本地方性专业音乐文化的书籍,从地方性的民俗文化研究、民族音乐研究这些方面来说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对推动珠江上游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充实和丰富云南民族音乐内涵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从传统民歌中领略音乐美韵

(一)《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中音乐形态与分析:

1、调式调性特征方面,珠江上游传统民歌多为五声调式,其中以徵调式、商调式居多,同时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四声音阶。例如,珠江上游的小调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内部结构规整均匀,都以对应起、承、转、合为原则,旋律曲折、迂回,衬词词汇丰富,衬句形式多样,衬腔色彩鲜明。而珠江上游地区的花灯调则以五声调式为主,徵、羽调式居多,音乐明快,活泼,具有鲜明的律动性。

2、旋律特征方面,《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还把各个民歌的旋律特征进行分类,共有以下几种类型:a、以宽声音韵sol do re re sol la为基础框架的旋律进行,如《一朵鲜花鲜又鲜》、《不唱山歌不好玩》。b、以窄声音韵re mi sol mi sol la do la do re 为基础框架的旋律进行,如《螃蟹歌》、《绣荷包》。c、以大声韵do mi sol为基础框架的旋律,如《何日妹见来》。d、民歌小调出现的以小声韵la do mi,为基础框架的旋律,如《你唱小调试妹心》。e、以中声韵do re mi为基础框架的民歌旋律,如《老段休妻》。

(二)《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中的音乐美韵

珠江上游传统民歌的音乐韵律不但生动形象,更具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魅力,在唱词结构方面,书中对每首乐曲从句式、章段、用韵、表现手法等进行了分析整理归纳总结,例如珠江上游的汉族民歌可能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传承有关,汉族的民歌篇章结构多数为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结构匀称旋律曲折多见七字;而少数民族的习俗歌则为五字句、七字句,还有句式自由的长短句,篇章结构不固定,节拍常常有二拍子、三拍子的交错伸缩律动,为他们的叙事歌、演唱史诗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

同时,民歌的风格因为居住的环境,民风不同则造就了不同民族各自迥异的风格色彩。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彝族、苗族、瑶族,其民歌的风格大多粗犷豪放,曲前、曲尾经常出现前喊、后喊自由延长的旋律特征,显示出来他们高亢音调,居住在坝子的汉族一般比较含蓄内敛;居住在水边的壮族、水族、布依族,由于世代傍水而居,养成了温和内敛的民族性格,因此他们的民歌曲调都是浅吟低唱,从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中每首乐曲的诠释与标注上不难看出这类民歌的细腻委婉。

从深入到各族村寨去搜集记录每一份乐谱,并对搜集到的每首乐曲进行曲式结构、功能用途、唱词结构特点、音乐特征等全方位的阐述与分析,《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一书用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构建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学术框架。

三、 从传统民歌看源头水文化

早有先秦著作《管子》中《水篇》提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水,无不满,无不居住也,集于天地而藏于万物,产于金石,集于诸生。”直接的阐明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珠江上游区域的民族大多是逐水而迁,傍河而居,特殊的水文环境和生存方式使珠江上游区域的民族对水的依赖更加强烈,因此他们的民族文化也成为了以水哲学为基质的文化,构成了“盘江文化”体系。《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这部书中有部分民歌体现了以水为载体,从民歌内容中表达了他们亲水、爱水、敬水、祭水的社会文明。

(一)从创世古歌看源头水文化

由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同,不同的地区赋予了水文化各自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在珠江上游区域这样的水环境中, 这里的劳动人民依据自己所生存的水环境来获取生存资源、提升自己的生存的能力和质量。例如,云南省布依族他们大多择河而居,分布在多依河、南盘江、清水江、黄泥河、九龙河一带,很早就学会蓄水利用水车提水灌溉农田。其中一首流传于罗平多依河一带的创世歌就讲述了布依族先祖利用河水来创世造物繁衍生息的历史过程:

很久以前,没有江河,也没有高山和土地。兄妹两人开始造天造地,天地造成后开河渠,修堤坝。让水从山坡上流过,让水从河里流淌到湖泊。兄妹两人成为夫妻生儿育女,有了人开始造田种粮;有了人开始开荒地种棉花。

— —《开天辟地》罗平布依族创世歌

创世歌是反映民族历史的歌曲,珠江上游彝、壮、水、布依、苗等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歌,内容包括创世、造物、风俗等各个方面,概括的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轮廓,我们从这首布依族创世歌的歌词内容中可以看到罗平布依族祖先的起源和世代傍水而居的历史文化。

对于任何一种农业种植业来说,水都是必要的元素,由缺水而造成的旱灾会妨碍到农作物的成长,而珠江上游民歌中最常见的歌种田栽秧山歌,就反映了珠江上游各族人民生活劳作的场面,例如这首反映劳作生产的栽秧调:

大田里栽秧,行对行,未曾下田抬老趟。两边里都是,亲妹妹,没有哪个带一行。

——《栽秧调》麒麟区沿江乡

在进行完农田灌溉栽秧后,稻田周围都布满的沟渠,每到农闲时,农户便会拿上锄头、水桶、撮箕等工具,将沟渠两头筑起坝来,把沟渠中的水攉干,捉拿里面的鱼虾,而“攉鱼”也成为了人们农闲时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例如这首《攉小鱼》:

热头出来笑嘻嘻,照在河中攉小鱼,奴的奴的,崴崴崴格,攉小鱼……

——《攉小鱼》沾益县白水镇

我们从歌曲中可以看到众人攉鱼时水花四溅,生机勃勃的热闹场面,它源于人们的休闲消遣,表达了人们愉悦的心理需求。更可以领悟到水在保障农作物丰收的同时,还为劳动人民平时娱乐休闲带来了许多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刻的反映了珠江上游各民族吃苦耐劳、乐观积极的民族精神。

(二)从民歌风情看源头水文化

在不同的地方文化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水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我们知道水是一切生物不可缺少的物质,它是万物之源也能泛滥成灾。因此原始先民视水为神圣,对水予以崇拜。这种崇拜现象在云南各民族中至今仍然很普遍,其中也包括珠江上游区域各民族的水崇拜。例如罗平的布依族为了表示他们对水的敬意,将农历三月三定为他们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节日期间,布依人民会通过演唱《请神歌》来祭祀山神、水神以祈求平安和风调雨顺,并且相互泼取“三月三”的圣水来洗涤身上的秽气并带来新年的好运。这一天还是水族的“祭龙节”和“对歌节”,他们在龙潭进行祭祀过程中演唱《祭祀调》,祭祀过后又邀约对歌,例如《送妹送到茅草坪》等等,你唱我搭场面非常壮观。而壮族的对歌节也同样选择在了三月三,每逢这天青年男女就会身着正装,三五成群的到小河边对歌,利用水娱乐去向心仪的姑娘传达爱意,这样的节日和民歌也成为了月下老人的红线。

从民歌可看出珠江上游劳动人民在亲水和戏水中,从水娱乐、水习俗、水敬拜、水文学艺术逐渐升华成具有珠江上游民俗特色的文化景观这种特殊的音乐形式。雄伟的崇山峻岭,曲折蜿蜒的河谷构成了珠江上游美丽的自然风光,而勤劳勇敢的珠江上游劳动人民则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作为珠江上游民歌的传承和创造者,他们的歌声与生活本身就是一面反映出珠江水文化的镜子。有山水的地方就有生命依存文明繁衍,而文明的演进又将赋予山水更大的光彩。而水文化作为一种在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博大精深的文化,将会影响到人类未来生存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结语:一部好的音乐著作,不仅需要鲜明的主题与立意,更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深厚的音乐文化素养。《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作为首部贯通珠江上游传统民歌的音乐文化专著,不仅追随了音乐文化习俗传统发展轨迹,还从音乐的侧面向读者展现了珠江源头各民族极具特色的地理文化、历史文化与民俗奇观,体现了珠江上游传统民歌中民俗内涵和文化精髓。就某些方面来看这本书还略有不足,比如资料搜集、篇章分布让有些地方略显单薄,但上述这些缺憾不会影响这本书的整体价值。本书以集成的方式对珠江上游的歌曲做了搜集和整理,这为保留当地民族音乐文化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集成的研究方式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最为典型。珠江上游被誉为水文化的发源地,也是珠江上游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现,我们可在本书的基础上,对音乐中的文化加以更深层次的研究,对该地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做进一步的认识和结构。

[1] 张宏伟.《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徐亚非、杨先明.《民族宗教经济透视》〔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3] 刘稚、秦榕.《宗教与民俗》〔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4] 周凯模.《祭舞神乐》〔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责任编辑:胡耀池

猜你喜欢

概论珠江民歌
占据价值之巅!珠江头排之上的“壹号”人生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数读”2018年珠江水运发展
“漫”游珠江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