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德婚俗文化对比分析

2016-11-24黄文西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国德国

【摘 要】 文章从跨文化视角概述对比了中德婚俗文化的差异:起源差异,婚礼程序的差异;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地理因素,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其次是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 最后是由于婚姻观念方面的不同。

【关键词】 中国;德国;婚俗文化

人生大事有四:出生,成年,婚姻,丧葬。其中,婚姻被称为人生首重。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将婚礼视为礼的起源和发端,历经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的洗礼,中国传统婚俗以其独特的东方含蓄之美在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辉。中国婚礼讲究的是隆重、热闹与喜庆,红色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喜庆元素,无论独具魅力的传统婚礼亦或是如今盛行的中西合璧式现代婚礼,无不寓意着对新人未来美满祥和生活的真挚祝福。而相对比下,德国位于欧洲中部,由于地理、历史、民族与宗教等多方面的原因,其婚礼文化呈现出的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他们的婚礼以白色为主色调,来强调对婚姻忠诚与纯洁的尊崇。

中德两国婚嫁习俗都是在本国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的,因此通过婚俗文化的对比,就能从侧面反映出文化本身固有的差异,有利于使两国的跨文化交流更为有效。

一、 中德婚俗的差异

1、起源差异

中国最早的婚礼传说源自伏羲与夏娃的故事。传说宇宙混沌之初,世上只有两个人,虽然他们以兄弟姐妹相称,但他们已有结合以延续人类血脉之意。所以,古人一直很重视婚礼,将其视为延续保存部族之必须。另一方面也透露着,婚礼不仅关乎将要结合的两人之间的感觉,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有利于整个部族的繁荣与昌盛来延续香火,光耀门楣。

而在西方,婚姻是一件浪漫而又神圣的事,每一段婚姻都自有上帝的安排,两人的结合也是为了能更好地侍奉上帝。因此,爱情是自然而又必须的元素,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最早的婚姻源自《圣经》里亚当与夏娃的故事,上帝创造了伊甸园并安排亚当在那里生活,而后又为了缓解亚当的寂寞而创造了他的伴侣夏娃,但随后他们没能经受住魔鬼的诱惑,偷吃了禁果成为了夫妇,虽然他们被双双逐出了伊甸园,但他们世世代代供奉着上帝,因此西方的婚姻也或多或少带着宗教色彩。

2、婚礼程序的差异

中国传统婚礼仪式自秦朝时便开始施行,作为新郎一方,想要找到合适的双方都满意的新娘这一过程是十分繁杂而又精细的,特别是对于有些实力的世家大族来说。总体来说,婚礼的程序讲究的是“三书六礼”,其中每一个步骤都缺一不可。

“六礼”指的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1]首先,纳彩是指最初的一小份登门拜访的见面礼,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待家中子女到了适婚年龄,父母便会委托一位媒人来为自家寻觅合适的亲家,这种媒人的角色通常由当地有名望的妇女担任,媒人的角色貌似只是充当中介人那么简单,但却绝不可缺,俗话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缺其一则婚姻即不够正当,媒人还会帮忙协调双方之间的相关利益纠葛以及缓解一些难以开口的尴尬。如果进展都顺利的话,双方会进入到下一阶段“问名”,即询问新娘的名字与生辰八字,然后男方父母会将双方子女的八字交给一位算命先生,让他来预测俩人的八字是否相合,如果结果不好,男方可能会重新寻觅一位新娘,若测出是好结果则将这一结果通知女方,称为“纳吉”。接下来是“纳征”,即由男方父母选个好日子亲自登门送上正式的聘礼来表达自己的诚意,并确认双方的婚约,女方接受后一般不得再毁约。下一阶段称为“请期”,由男方请女方家长挑选一个黄道吉日,并商讨举行婚礼的有关重大事宜。最后一步称为“亲迎”,由新郎骑着高头大马,众人抬着花轿,吹着唢呐去迎接新娘子进门。相应的“三书”指的是定亲之书“聘书”、过礼之书“礼书”与迎娶新娘之书“迎亲书”。[2]现代的中国新式婚礼虽然简化了不少,还加入了自由恋爱的环节,但是依然继承与保留了大部分的传统。

而德国的婚礼相比之下就简约多了,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环节:求婚,改姓氏,选日子以及举行婚礼。不似中国婚礼的热闹与繁杂,大多数的德国婚礼是首先在教堂举行仪式,肃静而又庄严,受邀的亲戚朋友都是最亲近的人,且着正装参加。然后,通常是下午在新娘父母的住宅里举办新婚宴会。婚后的婚房通常是自己挣的,父母一般不承担婚礼的有关费用,讲求年轻人的自立。

二、差异的原因

中国的婚俗突出体现了集体主义,而德国婚俗则渗透了其个人主义文化,这些文化的差异都深深植根于每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

首先是地理因素。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中国国土面积广袤、地势复杂多样包括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地貌,所以自古以来中国是个农业大国,靠种植农作物生存、喜群居,这使得尊崇开疆拓土的祖先成为了一种习惯与信仰,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陆文化。而大多数欧洲国家靠近地中海或大西洋,内陆面积狭小,因此形成了具有探索、独立精神的海洋文化。两国的文化起源即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其次是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基督教始终是西方最具有影响力的宗教,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从出生接受洗礼到死亡时的祷告都离不开宗教,自然它也成为了婚俗的一部分。而中国人所信仰的是无形的,包括佛教、祖先等,所以从表面上看中国人似乎是无神论者,实则不然,中国的婚俗都渗透着对先人的尊崇和对占卜、预言等的信仰,只是缺乏某种固定的程序与形式。

最后是由于婚姻观念方面的不同。中国人传统上将婚姻更多的视为绵延子嗣、维护家庭名誉、增强家庭实力的一种途径,更关注的是集体的利益。而德国人更多的将婚姻视为爱人的结合,更关注个人的幸福与意愿。

三、结语

尽管中德婚俗都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从婚俗文化中仍能够很好地窥探中德文化交流的冲突与融合,由于地理、宗教信仰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中国婚俗以庆祝自身的繁衍与延续为目的,场面往往热闹而繁杂,而德国的婚姻实质上是当事人双方在上帝面前真挚的结合,往往庄严而神圣,了解这些特点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进而使得两国间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顺畅;也有助于我们以更开阔的视野透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使得不同民族间能更好地进行对话与交流,但对于中德间文化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更为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

[2] 完颜绍元.中国婚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6.

【作者简介】

黄文西(1992.9-),湖北南漳人,大连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跨文化管理.

猜你喜欢

中国德国
“梦梦”“娇庆”德国行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新中国科技60年(3)
无情的应试教育
开始敲门
可怕的过山车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