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思想探究

2016-11-24权丽华贺盼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

权丽华?贺盼

【摘 要】 文章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思想提出的背景,叙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思想: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想;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民族复兴思想;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思想。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思想对当下民族复兴进程的启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复兴思想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思想提出的背景

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并长期引领世界发展的潮流,然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华民族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了。19世纪上半叶,即中英鸦片战争的前夜,当中国还处在闭关锁国的清王朝统治之下的时候,西方国家不仅完成了工业革命,而且不断占领海外原料与商品市场,中国也成为被掠夺资源和市场的主要对象之一,中华民族在这个世界大变局中处于劣势地位。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此后的几十年里资本主义国家又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但这一切并没有使中国人民屈服,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的走上了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道路。

林则徐成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及一整套兵械火器,养兵之法的提出,成为一种时代思想,这种思想随后启迪了洋务运动的开展。随后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一批地主阶级提出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学习西方器物文明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便开始展开,由于领导阶级的局限性这场运动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而宣告终结,封建地主阶级“求富求强”的民族复兴之梦彻底破灭。甲午海战的失利,在国内社会引起了极大震荡,由此便引发了由学习西方器物文明到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变,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走改良的途径,希望能够摆脱中国落后的局面,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在封建主义的土壤上培植资本主义的树苗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振兴中华”的号召,给民族复兴带来了一缕曙光,最终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面貌。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存在局限性,最终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窃取。虽然这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运动都失败了,但是给当时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并为后来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历史的实践表明依靠资产阶级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是行不通的,中华民族需要新的领导阶级带领中华民族走出危难,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富强复兴。

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思想

1、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想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党的一大和二大的召开明确地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民族解放与民族复兴指明了方向。“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共产党》一文中,完整地表达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的观点”,[1]并明确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以及两重历史任务”,第一大历史任务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大历史任务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是无数中华儿女的愿望。1927年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对当时的局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深刻认识到在自身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夺取城市是行不通的,必须把革命的中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从而保存和壮大革命的力量,而秋收起义成为毛泽东具体实践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良好开始。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岗山的斗争》的文章中深刻地回答了针对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所提出的种种疑问并且系统阐述了其理论内容,提出了这个时期重要的思想理论,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在革命斗争的遇到瓶颈期,创造性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党内仍存在一部分人不相信中国的革命高潮将迅速到来的可能,仍然固执地认为革命必须以城市为中心发动武装起义,对此毛泽东在1930年1月创作了《星星之火可以僚原》这篇文章,以批评这种消极的“城市发动武装起义”的观点是不符合中国新阶段的具体实际情况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对革命具有正确指导作用的理论成果,是党长期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成果。毛泽东非常重视武装斗争,通过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逐渐形成了党的军事思想。这些革命思想为今后中华民族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提供了政治保证。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民族复兴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饱受战争与动乱、民族殖民与压迫的屈辱史的终结,从此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也掀开了中国的历史上新的一页。但是也可以看到,在建国初期,国内外形式不容乐观,帝国主义势力亡新中国之心不死。国内方面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军事上、经济上以及党的队伍自身建设上的多种问题和重重考验,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和民族复兴目标的引领下,中国人民团结奋斗顺利地并完成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任务从而进入到了社会主义阶段。自1949年到1952年,党用了近三年的时间集中解决了民主革命遗留的诸多问题,并做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同时也进行了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性工作。1953年9月周恩来强调了什么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表现是什么,他认为社会主义成分的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这就是过渡时期以及过渡时期的表现。毛泽东与时俱进的在国民经济恢复将要结束的时候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一化三改”。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和基础,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制定了并逐步实施了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即从1952年到1957年。实现国家工业化,在民族复兴的历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刘少奇在1954年的一次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建设我国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目标,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改造历尽曲折终于在1956年宣告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了。同年毛泽东提出了“以苏联为借鉴”并强调我们要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建设思路,《论十大关系》则是在艰辛曲折的探索获得的宝贵经验成果。在社会文艺界则提出了“双百方针”作为我国文艺工作的方针并指明了文艺工作在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民族复兴工作中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到了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又缩小了与民族复兴的距离。

3、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界线,也是复兴之路的转折点,它结束了我国“文革”后的徘徊,是一次具有巨大撼动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次会议上“实事求是”被重新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决策。邓小平指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如同过去搞革命一样,必须实事求是。四个现代化有实现的希望,必须是在干部和群众思想被解放的情况下。这次会议讨论了把我国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为今后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党的十二大上强调我国必须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们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得出,必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大会还强调了党的建设的一些问题,并把经济建设继续作为新时期的首要任务,提出了这个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十二大以后,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展开经济体制改革,《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被通过,并总结了我国在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等相关问题,突破了我国传统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概念,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内被重新确立的结果。“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勾勒出一副美好图景。[2]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进一步强调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又一大突破;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共十四大上被我国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进入21世纪初,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踏步进展,为党的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为了适应新的历史发展形势,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党的十八大为我国勾画出了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前景,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其内容涵盖了国家、民族、人民三个主体,具体来说就是要使这三个主体变得越来越好。“中国梦”是近代中华儿女心向往之的一个“求强求富”梦,是中华民族最根本利益的体现,对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复兴之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三个自信”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继续深化改革,坚持推进“四个全面”,继续推进“第五个现代化”建设,这些思想都是历代共产党人在长期致力于民族复兴的道路中探索出来的思想智慧结晶。

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思想对当下民族复兴进程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经过了近百年的艰辛探索和艰苦奋斗,这不乏有取得成功时的宝贵经验也有挫折时的反思总结,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这都将对我们在未来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有着极其重要的经验借鉴和思想启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自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她就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寻求独立自主,伟大复兴之路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即是一条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亿万人民艰苦奋斗,排除万难,为了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为了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之路。在漫长而又艰苦的斗争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汲取斗争中的经验教训完善自身,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定位为自己的出发点,坚持“为人民服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使中国人民百年以来做出不断努力抗争而为取得民族振兴的愿望,从此中华民族走在了一条民族复兴的宽阔大道上。历史的实践表明,只有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在各项事业中取得成功,只有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复杂纷繁的国内外环境中选择正确的道路,引领中国人民实现真正的民族复兴。

2、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的实践已深刻表明资本主义之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历史和人民为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只有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挽救处在百废待兴中的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向前发展规律的理论指导。在新的历史阶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社会思想的侵蚀以及和平演变正不断地深入,其形式更加多样和隐蔽,而未来的二、三十年将是我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能否经住国外敌对势力的侵蚀和国内发展的压力等多重考验,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所以我们在对所处环境有一个清醒认识的同时要立足当下,根据国情,以党为领导核心,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理论、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来推进民族复兴历程的速度和质量,稳稳当当,扎扎实实地推进民族复兴。

3、民族复兴思想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推翻了,民族独立了,人民解放了,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取得的这些成绩依靠的便是人民大众的力量,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各项事业百废待兴,需要快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党的领导使我们取得了巨大业绩,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大踏步往前迈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也取得了显著提升,这都是与中国共产党执行人民迫切希望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意志和期盼所分不开的。当前所处的新的历史时期,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目标和任务,强大的综合国力、充满生机的社会活力使得广大人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加地渴望,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思想即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只有与人民意志和利益相符合才能带领人民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谢凤华,岳欣.毛泽东农民思想探析[J].农业经济,2013(02).

[2] 赵泽宽.共产党要自觉为实现党“两个百年”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J].军队党的生活,2013(03).

【作者简介】

权丽华(1972-)女,汉族,副教授、法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农村问题研究.

贺 盼(1991-)女,汉族、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农村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浅析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人文信仰的建构是民族复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