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重症监护室病人抑郁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2016-11-22张子云何细飞陆丽娟

护理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病人心理质量

张子云,向 邱,何细飞,陆丽娟



呼吸重症监护室病人抑郁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张子云,向 邱,何细飞,陆丽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病人抑郁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自制问卷对70例ICU病人进行调查。[结果]29例病人(41.43%)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睡眠质量、机械通气等。[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呼吸重症监护室病人抑郁状态产生的各种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措施予以改善。

重症监护室;抑郁状态;睡眠障碍;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ICU)病人不但承受疾病的折磨以及各种医疗护理有创操作带来的痛苦,同时要忍受与家属的分离,病人心理负担重,易出现抑郁情绪,久之则进展为抑郁状态。抑郁状态指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强度较高的持续的抑郁情绪中,是介于抑郁情绪与抑郁症中间的一种心理状态[1]。抑郁状态的出现导致病人产生睡眠障碍、免疫力下降,病情活动期免疫激活及炎症反应导致中枢5-羟色胺低下,使病人抑郁状态进一步加重[2],影响病情及预后。因此,医务人员在抢救治疗病人身体疾病的同时,应积极关注病人心理健康。本研究对我科ICU病人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改善抑郁状态和睡眠障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呼吸重症监护室入住病人7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入住ICU时间7 d~30 d;②年龄≥18岁;③意识清楚;④有一定文化程度,能自主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②既往有老年痴呆病史,由其他重症监护病房转入的病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抑郁自评量表(SDS) 该量表由Zung于1965年编制,有20个条目,对每个条目进行4级评分,20个条目得分相加为总分,再转换成指数,指数在0.50以下无抑郁,0.50~0.59为轻度抑郁,0.60~0.69为中度抑郁,0.70及以上为重度抑郁。

1.2.1.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PSQI量表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睡眠专家Buysse等于1989年编制,国内刘贤臣等[3]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该量表参与计分的18个条目组成7个成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应用和日间功能障碍等。每个成分按0级~3级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7分认为睡眠质量良好,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4]。

1.2.1.3 一般资料问卷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经济收入,睡眠质量评分、是否有机械通气及镇静镇痛治疗等。

1.2.2 资料收集方法 课题组由1名有资质的心理治疗师(担任课题组长)、1名康复科技师、4名护理专业人员组成。由课题组长讲述以上量表的填写方法、注意事项及每个项目的含义,病人30 min内做出评定,不能说话和填写的病人由病人示意(手势、点头)后护士代为填写。本研究共发放问卷70份,实际回收问卷70份,有效回收率100.0%。

1.2.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经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SDS得分 呼吸ICU病人抑郁得分为(44.52±9.81)分,高于国内常模(41.88分±10.57分)水平[5]。70例呼吸ICU病人中29例病人达到抑郁标准。SDS指数见表1。

表1 病人抑郁程度及发生率(n=70)

2.2 PSQI量表评分 调查结果显示:70例病人PSQI总分为(9.83±2.37)分,其中PSQI>7分病人有52例,占74.29%,PSQI≤7分病人有18例,占25.71%。16例(22.86%)病人自认为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较差,有10例(14.29%)病人认为住院后睡眠质量变差。

2.3 影响呼吸ICU病人抑郁发生的因素(见表2)

表2 影响呼吸ICU病人抑郁发生的因素

3 讨论

3.1 呼吸ICU病人抑郁现状及睡眠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呼吸ICU病人抑郁得分为(44.52±9.81)分,高于国内常模水平(41.88分±10.57分)。70例病人中35.71%的病人SDS指数>0.50,达到抑郁标准,5.71%的病人>0.70,达到重度抑郁。结果显示,PSQI总分为(9.83±2.37)分,其中睡眠质量差(PSQI>7分)的病人有52例,占74.29%;睡眠质量良好(PSQI≤7分)的病人有18例,占25.71%。住院前后睡眠质量的比较提示,16例(22.86%)病人自认为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较差,10例(14.29%)病人认为住院后睡眠质量变差。这与国内大量研究报道一致[6-9]。

3.2 抑郁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3.2.1 性别 女病人抑郁发生率高于男病人,这可能与女性病人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感更细腻有关。

3.2.2 年龄 小于30岁病人住院期间抑郁发生率较低。31岁~65岁年龄组病人评分较高。65岁以上病人为退休年龄,经济、生活发生改变,加上身体患病可能为负性情绪较高的原因。

3.2.3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发生抑郁的比例较高,这可能与病人认知能力更强,患病后更容易思前想后,导致思想压力过大、负担过重有关。这与嵇爱琴等[10-11]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

3.2.4 经济收入 参与医疗保险、经济状况较好的病人心理状况较好,可能由于经济条件差的病人担心医疗费用来源、医疗费用承受能力等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侯岩芳等[12]研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与病人经济情况有关,参加医疗保险、经济状况较好者心理状况较好。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3.2.5 睡眠因素 睡眠质量差的病人易产生抑郁情绪。睡眠不足可导致机体疲乏、抵抗力降低。据心理学分析,睡眠障碍影响机体固有的生物节律,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在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易出现不良情绪,且随睡眠障碍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进入恶性循环。

3.2.6 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情况 应用镇静镇痛药物可影响病人抑郁发生率,这和高小红等[13-14]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在ICU中应用镇静镇痛药物是必要的。

3.2.7 机械通气情况 无机械通气病人抑郁发生率低于机械通气病人,可能原因:①机械通气病人失去语言交流功能,其生理和心理需要不能得到及时满足,负性情绪增加[15];②插管及吸痰带来的创伤会增加病人抑郁心理;③呼吸机的持续应用,使病人的耐受力降低。

4 综合护理对策

4.1 人员组成 由1名心理治疗师(担任课题组长)、1名康复科技师、4名护理专业人员组成。由心理治疗师对组员进行系统培训:告知组员课题设计原理及每个环节目标。培训认知疗法、睡眠干预、音乐疗法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步骤,由心理治疗师进行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考试合格方能进行下一个环节。各环节的指导和操作均由心理治疗师和1名组员一起进行,保障质量。实施时间共2周,分别于病人清醒后3 d及干预后第14天进行相关指标评价。

4.2 干预措施

4.2.1 全面评估 护士对每一位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性别、身体不适症状、受教育状况、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睡眠情况、经济状况、费用支付方式、家庭成员关系等,充分了解有无产生抑郁相关因素。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心理护理能较好地解决病人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良好有效地沟通具有治疗作用,因此,应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6],了解病人心理需求,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4.2.2 认知疗法 ICU特殊的性质及环境易使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焦虑情绪,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反应和认知能力改变[17-18],应根据病人特点实施认知疗法。无意图期:告知病人疾病的现状、发展及预后,帮助病人对疾病形成正确认识,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顾虑,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和需求,并表示理解。意图期:引导病人认识正性情绪与疾病预后的关系,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准备期:帮助病人设置目标和计划,提供个体化的建议。改变期:协助病人按计划实施,通过阶段性评估,及时效果反馈。认知干预每天进行,每次20 min~30 min。

4.2.3 睡眠干预 陈晓荣[19]对入住ICU清醒病人的研究显示,睡眠监测结果与病人主观评价一致,所有病人总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总睡眠时间少于4 h者占97%。本组调查结果显示,74.29%的病人出现睡眠质量差。睡眠不足可导致机体疲乏、免疫力降低,延迟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清除,同时易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又与睡眠障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我科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改善ICU病人睡眠障碍。①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行为,实施主动评估为主导的有计划性的治疗、护理安排,如诊疗工作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避开午间、夜间休息时间。②科学规划护理工作:研究显示,过多的医疗、护理操作行为是导致ICU病人睡眠剥夺的重要原因[20-21]。护士合理安排吸痰,病人入睡前吸痰,入睡后按需吸痰;预防压疮护理中制订个性化翻身计划,并利用床头悬挂警示标志及翻身卡等避免中断病人睡眠。③医护协作:制定有效的镇静止痛方案,按Ramsay镇静程度评分标准掌握镇静水平,控制在2级~4级[22]。④医技合作:在病人睡前半小时由培训后的护士指压或按摩病人百会、劳宫和涌泉穴5 min~10 min,使病人身心放松,帮助入睡。⑤音乐疗法:由心理治疗师评估病人后选择合适的音乐,每天上午和下午进行播放,持续时间40 min~60 min。本次选择的乐曲有心灵音乐(舒缓压力专辑)、班得瑞(蓝色天际专辑、改善睡眠专辑、家园之旅专辑)心灵秘境专辑、听见天堂等[23-24]。

4.2.4 联合“心理家园” 在心理咨询室对抑郁程度重的4例病人进行心理干预。我院“心理家园”心理咨询室创建于2012年,工作组成员由专业心理医生,具备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副主任护师共24人组成,心理医生为湖北省心理学会资深专家。我科采取申请心理咨询室专家会诊的措施,调节病人抑郁情绪。心理咨询室工作人员对4例病人使用专业心理健康综合管理平台,借助不同的测评量表和配套工具,建立病人心理档案及数据管理,进行标准化问诊、咨询与治疗,利用心理沙盘、音乐体感放松沙发等工具,由咨询师带领病人进行呼吸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训练,通过情绪放松和躯体放松调节消极情绪。

5 小结

病人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可引起生理上的变化而加重病情。所以,危重病人睡眠时间及质量越来越受到医疗卫生系统及临床医疗的重视[25]。我科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改善了病人睡眠状态,减轻了抑郁情绪。

[1] Dicckens C,Megowan L,Clark-Carter D,etal.Depress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ith meta-analysis[J].Psychosom Med,2002,64(1):52.

[2] 周小香,卢卉,梁艳娉.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情绪障碍的探讨[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9):810.

[3]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订版):375-381.

[5] 王春方,蔡则环,徐清.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 340例正常人评定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7-268.

[6] 朱佩敏,张雅萍.ICU 患者压力源与压力反应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8,23(18):65-67.

[7] 许贝,吴丽,曾庆春.ICU环境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J].现代护理,2005,11(9):680-681.

[8] 廖燕,石玉兰.ICU病人夜间睡眠情况的调查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7(5):4-5.

[9] 林佩珠,李洲文,陈少粉,等.环境对ICU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24):8-10.

[10] 嵇爱琴,叶朝阳,张斌,等.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03-505.

[11] 邵阿末,刘晓红.住院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2,2(6):7-9.

[12] 侯岩芳,姚恒臣,李晓雯.对介入治疗心脏病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查[J].心理护理,2004,10(6):235.

[13] 高小红,陈丽霞,姜香云.ICU病人发生精神障碍的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02,4(12):943-944.

[14] 关靖宇,林秀英,狄桂萍.护士与昏迷患者语言交流的技巧[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6):267-268.

[15] 刘化侠,沈宁.机械通气患者感受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0,6(3):162-164.

[16] 廖容,王石,志霞.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6,6(9):39-40.

[17] Cornock MA.Stress and the intensive care patient:perceptions of patients and nurses[J].J Adv Nurs,1998,27(3):518-527.

[18] Topf M.Hospital noise pollution:all environmental stress model to guide research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s[J].J Adv Nurs,2000,31(3):520-528.

[19] 陈晓荣.危重患者睡眠障碍的评估及护理干预[J].天津护理,2004,12(4):224-225.

[20] Hardin KA.Sleep in the ICU:potential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J].Chest,2009,136(1):284-294.

[21] Dale M,Needham J.Sleep deprivation in critical illness:its role in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recovery[J].Int Care Med,2012,7(2):97-111.

[22] 王俊科,郑斯聚,盛卓人.危重症监测治疗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98.

[23] 高天.音乐治疗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23-30.

[24] 徐光兴.灰色的心灵风暴:解读抑郁症之谜[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220-262.

[25] 陈嫄.重症监护病房噪声污染与病人睡眠状况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52-53.

(本文编辑范秋霞)

Survey of depressive status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tients in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Zhang Ziyun,Xiang Qiu,He Xifei,et al

(Affiliated Tongji Hospital of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430030 China)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青年课题,编号:2013C020。

张子云,主管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向邱、何细飞(通讯作者)、陆丽娟单位: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R473.56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2.021

1009-6493(2016)11B-4039-03

2016-01-11;

2016-08-10)

引用信息 张子云,向邱,何细飞,等.呼吸重症监护室病人抑郁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16,30(11B):4039-4041.

猜你喜欢

病人心理质量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谁是病人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病人膏育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