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人以老养老意愿及时间储蓄意愿的调查研究

2016-11-22郑丽秀庞书勤李绵利梅阳阳张红兵赵红佳

护理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储蓄中老年人意愿

郑丽秀,庞书勤,李绵利,梅阳阳,张红兵,赵红佳



中老年人以老养老意愿及时间储蓄意愿的调查研究

郑丽秀,庞书勤,李绵利,梅阳阳,张红兵,赵红佳

[目的]调查中老年人以老养老意愿及时间储蓄意愿,分析相关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养老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福州市中老年人662人,应用以老养老意愿及时间储蓄意愿问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中老年人以老养老意愿得分为(66.12±10.79)分,时间储蓄意愿每年为(4.78±2.31)周,处于中等意愿;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以老养老意愿与文化程度有关(P<0.05);时间储蓄意愿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发展年轻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以老养老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中老年人;以老养老;时间储蓄;意愿;调查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 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1],表明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家庭少子化、养老机构少、护理员人数不足[2]成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瓶颈问题,而以老养老作为养老模式的补充可以缓解紧张的养老现状,它是老年人自我力量的转移,能有效地利用老年资源进行自助、互助养老。以老养老是由埃德加·卡恩的时间银行发展而来,指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积累服务的时数,待自己年老需要服务时享受同等时数服务[3]。目前以老养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构建、规范管理,但很少关注人们以老养老意愿、时间储蓄意愿。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中老年人以老养老意愿、时间储蓄意愿,从而为相关部门制定养老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45岁以上中老年人[4]。纳入标准:①年龄≥45岁;②无认知障碍,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③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课题组在阅读相关文献[5-7]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由2名老年护理学副教授、2名老年科副主任护师、1名老年护理院院长进行2轮内容修订和信效度测定,并进行预调查;总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1,内容效度(CVI)指数为0.87。问卷调查表包括3部分。①一般资料;②以老养老意愿问卷:分为两个维度,思想意愿(愿意接受上门服务、愿意加入以老养老队伍、愿意接受互助培训等)和行为意愿(协助穿衣、洗澡、做饭等),共30个条目,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分值1分~3分,3分表示非常同意,2分表示基本同意,1分表示不同意,总分30分~90分。总分30分~50分为低意愿;51分~70分为中等意愿;71分~90分为高意愿。③时间储蓄意愿用每年可能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的周数计算。

1.2.2 调查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福州市五区六县682名中老年人,于2015年7月—8月进行入户调查。调查人员为经过集中培训的护理实习生,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解释调查目的,由其自行填写;对于阅读调查表有困难的中老年人,由调查人员朗读解释后,征求调查对象意见后并代为填写,最后逐一收回问卷。共发放问卷682份,剔除填写不完整的问卷2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662份,有效回收率为97.07%。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方法,确保资料的准确性,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662名中老年人年龄为45岁~74岁(55.79岁±9.42岁);其中男370人,女292人;职业:职员70人,农民173人,干部176人,家务76人,其他167人;文化程度:文盲46人,小学179人,初中189人,高中141人,专科及以上107人;居住地:城市258人,郊区65人,农村339人。

2.2 中老年人以老养老意愿、时间储蓄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 本调查结果显示:中老年人以老养老意愿总分为(66.12±10.79)分,时间储蓄意愿每年为(4.78±2.31)周,处于中等意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以老养老服务意愿、时间储蓄意愿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中老年人以老养老意愿、时间储蓄意愿的单因素分析±s)

2.3 中老年人以老养老意愿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中老年人以老养老意愿的多元回归分析

2.4 中老年人时间储蓄意愿的多元回归分析(见表3)

表3 中老年人时间储蓄意愿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中老年人以老养老意愿及时间储蓄意愿 本研究结果显示:662名中老年人以老养老意愿得分为(66.12±10.79)分,时间储蓄意愿为(4.78±2.31)周/年,处于中等意愿。因此,以老养老模式有实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可能是因为中老年人意识到国家公立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私立养老机构价格昂贵,家庭养老中子女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愿意通过以老养老模式实现在家颐养天年的愿望,缓解自己独居的寂寞感、孤独感,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以老养老的互助行为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方面,如协助穿衣、洗澡、做饭等[8],这些都属于非专业人员力所能及的事。在养老护工越来越短缺的状况下,也许将来我们拿着大把的养老金也买不来日常生活照顾服务,因此有必要通过以老养老模式,以时间货币为交换原则,在低龄健康时提供服务,在需要时提取储蓄的养老服务。

3.2 文化程度对中老年人以老养老意愿及时间储蓄意愿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以老养老意愿及时间储蓄意愿的相关因素。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不同,对以老养老的认识程度不同,文化程度高的人往往过多顾虑服务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政策保护问题,参与意愿较低、时间储蓄意愿较低。有研究表明: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职业和收入高度相关,高学历者往往拥有较好的职业和收入,使他们拥有较强的经济能力[9],因此在养老模式上他们拥有较多的选择,且有支付能力。所以,他们较多考虑雇佣式、金钱式养老服务,较少考虑年轻老年人照顾高龄老人的以老养老模式。在本调查中,文盲都是农民,为了生活,农村里的大量劳动力向城镇化发展,出现无数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倾向于家庭养老,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患病率增高,自理能力下降,他们更愿意通过以老养老满足自己的照护需求。

3.3 年龄对中老年人时间储蓄意愿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中老年人时间储蓄意愿的相关因素,60岁~74岁的年轻老人时间储蓄意愿(5.08周/年±2.50周/年)高于45岁~59岁的中年人时间储蓄意愿(4.54周/年±2.12周/年),与史薇[10]的调查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刚刚退出就业市场,闲暇时间多于未退休的中年人,这部分年轻老人身体健康,生活自理能力强,不仅能照顾自己,也能照顾他人;且这部分退休老人的经济收入随着通货膨胀变相减少[11],经济负担增大,更愿意储蓄服务时间,减轻养老压力。有研究表明,年轻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较高,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养老问题,因此年轻老人的时间储蓄意愿高于其他年龄段,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积极老龄化”[12]。

3.4 职业对中老年人时间储蓄意愿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职业是以老养老意愿的相关因素(P<0.05)。职员的时间提供意愿最高,为(7.76±0.99)周/年,干部的时间提供意愿最低,为(4.21±2.16)周/年。这可能是因为干部的经济能力较好,更倾向于雇保姆或者入住机构养老,且他们退休后享受干部待遇,面临的养老问题较少,因此对互助型以老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程度最低,愿意提供的时间最少;而职员作为普通工薪阶层,为了减轻将来养老带来的经济压力,他们更愿意在身体状况良好时,用闲暇时间服务现时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当自己进入高龄或者生活不能自理时,再从社会获得等量养老资源。

4 启示

4.1 加强以老养老模式的安全管理 当前以老养老服务模式实施的主要问题是安全管理及信息管理,为了确保服务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可以联合高校教师资源,并发动养老服务机构中的正规照顾者对以老养老储户进行培训,加强常规服务技能的标准化,提高安全性,避免产生纠纷;信息管理问题的解决采用2005年国内研究人员研究的“基于Web的时间银行管理信息系统”[13],通过网上交互平台,通过“开户—存储—提取”流程,实现异地信息交换,实现时间的“通存通兑”,并对外发布和收集老年服务需求、供给信息。

4.2 加强以老养老服务模式的宣传,提高外部支持 国外学者提出,如果外部支持不能有效介入家庭照护,将有可能面对“照护枯竭”的风险[14],而以老养老被视为喘息照护,不仅能缓解家庭的照护负担,还能增加老年人与外部交往的机会,提高多层次的互动机会,提示应充分调动社会人群参与以老养老的积极性,提高外部支持的介入率,为已有的养老模式注入新活力,最充分的整合、最广泛地利用社区各种资源缓解社会的养老现状,而且以老养老是一种低成本获取高效率的居家养老服务过程。

综上所述,发展以老养老,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我国现阶段养老资金、人手不足的困境,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在家养老的意愿。

[1]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2-24).[2014-04-01].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514970.html.

[2] 赵志强.我国养老照护问题与互助养老模式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8:148-149.

[3] 马贵侠.论“时间银行”模式在居家养老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116-120.

[4] 俞超超.农村中老年人慢性病认知现状及健康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4):18-21.

[5] 苏银花,张帆顺,贾红力,等.社区居家互助养老需求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4):1845-1848.

[6] 段功香,张帆顺,苏银花,等.城市社区老年人居家互助养老需求的现状调查[J].医学美学美容,2015(4):647.

[7] 张志雄,孙建娥.多元化养老格局下的互助养老[J].老龄科学研究,2015,3(5):33-41.

[8] 梅阳阳,庞书勤,李绵利,等.养老院失能老人日间直接照顾时间及内容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30(15):43-45.

[9] 焦亚波.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9):2816-2818.

[10] 史薇.城市老年人养老“时间储蓄”的实证研究——老年社会参与的视角[J].南方人口,2014,29(5):58-68.

[11] 陆敏敏,陈利群,贾宁梅.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3B):973-974.

[12] 钱鑫,姜向群.中国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06(5):24-29.

[13] 庞若蔚.高龄化社会人本信息技术研究——互助养老模式下时间银行的研究与实现[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5:17-18.

[14] 罗小茜,周艳,宋敏敏,等.老老照护的研究现状及其干预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5,30(9):110-112.

(本文编辑范秋霞)

Investigation on willingness of pension by elderly and time bank in middle and aged people

Zheng Lixiu,Pang Shuqin,Li Mianli,et al

(Nursing College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Fujian 350102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willingness of middle and aged people on pension by elderly and time bank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reasons,so as to provide the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making the pension strategies.Methods:The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the middle and aged people in Fuzhou city,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arried out.Results:The willingness of pension by elderly score was(66.12±10.79),the willingness of time bank was(4.78±2.31) weeks every year,which were in the middle level of the willingness;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willingness of pension by elderly had relationship with the educational level(P<0.05);while the willingness of time bank had relationship with age,occupation and educational level(P<0.05).Conclusion:The developing of pension by elderly model in which younger elderly took care of the older elderly was possibility and feasibility.

middle and aged people;pension by elderly;time bank;willingness;investigation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410393019;福建省教育厅2015年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编号:JAS150283。

郑丽秀,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350102,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庞书勤(通讯作者)、李绵利、梅阳阳、赵红佳单位:350102,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张红兵单位:350102,天年老人院护理中心。

R473.59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2.010

1009-6493(2016)11B-4000-04

2016-05-05;

2016-10-17)

引用信息 郑丽秀,庞书勤,李绵利,等.中老年人以老养老意愿及时间储蓄意愿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1B):4000-4003.

猜你喜欢

储蓄中老年人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中老年人健康的四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