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分析与对策选择

2016-11-22刘娉婷吴晓翠任嘉鑫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商业银行贷款

◎刘娉婷 吴晓翠 任嘉鑫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分析与对策选择

◎刘娉婷 吴晓翠 任嘉鑫

目前,巨额的不良贷款已经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改制转型和整个金融市场的体制改革,如果不加以治理,会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解决不良贷款产生的问题,成为现阶段各大商业银行应该思考的重点。本文从不良贷款的现状入手,多角度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了防范不良贷款的建设性对策。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不良贷款是各个银行都要面临的问题,不良贷款的增加会加大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如何降低不良贷款的比率,商业银行需要不断进行探索。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根据银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余额和不良贷款比率继续保持“双降”态势,但其背后反映出的两点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第一,受到国家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4万亿经济刺激的引导,贷款比重明显增大;第二,不良贷款之后表现出的时滞性问题,说明对于“双降”现象,不能过于乐观。

贷款主要投资于中长期项目,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会出现“短存长贷”的问题,这种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不匹配、不对称,也为贷款不能按时回收和不良贷款的增加埋下了隐患。

不良贷款的分类有“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级,房地产贷款是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房地产行业也是不良贷款率最高的五大行业之一,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哄炒房价,严重破坏居民的消费能力,房地产泡沫告诉我们,一旦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信贷下的房地产很可能会催生一大批不良贷款的出现。

造成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缺陷

银行经营体制存在缺陷,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三查制度指的是贷前检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目前各商业银行经营体制是一级行实行法人制度,二级以下分行没有法人资格,但是大多数业务的进行是在二级行以下,一级的法人机构对于下属单位的考核指标为利润等绝对指标,而不是资产等相对指标,这就导致了责、权、利的分离,非常不利于贷款业务的开展。

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不严谨,无法与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合,造成了信贷风险继续扩大的现状。近几年,虽然建立了银行的贷款发放制度、审贷分离制度等一系列管理体制,但是缺乏对责权利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并且这些制度不严格,风险控制制度也没有落到实处。

银行一向以拉存款作为主要目标,各项奖金和福利大多数也和存款直接挂钩,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就导致了重拉存款、轻放贷款的现象,使得新增不良贷款的数量明显上升。

政府过多行政干预,受到国家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调控机制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影响,本来应该由财政支出的公共项目,反而由银行贷款解决,甚至企业发不出工资和欠交税款的时候,也是大量举贷,这些资金一定程度上难收回来,这就使得贷款如“泼出去的水”。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和还款能力,在危机的时刻贷款以缓解燃眉之急,这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正常表现,一旦政府插手,甚至过多干预,我国商业银行被迫增加风险的同时,也会使得企业的决策效率低下。

银行信用贷款主要风险和相关机制的漏洞。我国相关法律监控软弱,不能很好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法律应该是维护正常秩序的有效武器和外部强制力量,但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这种力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银行的“保护伞”,银行在利用新老企业交替时对接的业务,把大量的债务分给了老企业,新企业得到大量资产少量债务。通过改制来平衡资债,这种做法在账面上实现了平账,但是实际买单的却是消费者和债权人,目前我国涉及商业银行经济纠纷的案件屡屡发生,能够合理结案和执行的案件数量却少之又少,“执行难”的问题成为我国司法领域的一大顽疾。

针对目前不良贷款提出解决对策

不良贷款增量的防范对策

从商业银行内部防控角度来说,不良贷款要进行严格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制定严格的科学贷款程序,重点控制关联企业的贷款,以免出现信贷风险和相互“踢皮球”的现象,极力完善信贷授权管理制度,合理授权,不能私自授权,中饱私囊。要建立长期的制衡监测机制,对于贷款发放和回收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每一道关卡都应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不良贷款存量的处理对策

首先,从宏观层面优化外部环境,在金融政策上,要制定科学规范的风险预警、信息披露、治理和调控系统,要不断加强金融风险监管的立法,这一点可以参考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相关法律的制定,要遵循市场性原则,有效银行的监管应该是提高市场对银行的约束,而不是人为地替代或者扭曲市场;要遵循补充性原则,监管不能完全由市场提供,明确了这一原则,政府就不会过多干预,在立法中划分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责权范围,监管机构也需要主动努力,发挥出对市场缺陷积极的补充作用;要遵循适度监管原则,监管的内容越多,所需要的投入和成本也就越大,最终可能对创新业务造成影响,这一原则就要求监管不能影响或者抑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活动的深入进行;要遵循动态调整原则,监管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匹配,监管的方式也要创新。

大力培育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努力提高信贷队伍的整体素质。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和发展观,提高对风险的把控意识,不能片面地追求资产负债规模和贷款数量,也要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审慎考察,特别是对于房地产行业要进行严格的把关,自身也要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提高处理不良贷款的能力。

除了以上建议,还应该建立责权利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规范信贷人员的行为。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规范的信贷人员考核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信贷人员的业务能力,从而为约束激励机制提供依据,其次要加大违规惩罚力度,严厉打击不法行为。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商业银行贷款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还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