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2016-11-21

财税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

摘 要 在县级财政绩效评价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县级财政绩效评价体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

对县级政府进行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够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率,提升县级政府的施政能力,更好的体现出县级政府的服务职能。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县级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已经逐步走入正轨,但是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

一方面,我国在财政绩效评价方面的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缺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顶层设计,使绩效评价工作无法可依,影响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没有针对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全国性制度规范形成,目前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依照财政部2011年颁发的指导意见和暂行办法进行,部分内容上不符合县级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需要。

(二)选取的评价指标不科学

首先,选取的评价范围覆盖面较窄。选择项目指标倾向于经济绩效,忽略生态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评价涉及面存在局限,不能综合反映出县级财政支出的整体绩效;其次,选用的评价数据科学性不足。往往选择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缺少对长期绩效项目的评价,忽略了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再次,定量指标较少,定性指标较多。定性指标往往会受到评价主体主观因素的影响,难以公正客观反映出县级财政支出绩效的实际情况。

(三)评价主体单一

进行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是县财政局,县财政局作为分配财政预算的主体同时要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难免会在部门利益驱使下,对存在的问题避重就轻;不能有效的履行其评价职能;此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仅专业性强,还需要具备相关各方面知识的综合型人才,而县财政局受人员编制的限制,缺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人才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绩效评价水平。

(四)评价结果得不到应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将作为制定财政预算的重要参考,但是在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通常以上年度的财政支出数据做绩效评价,很多时候等上年度的财政支出预算评价结果出台之时,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已经接近完成,评价的结果只能作为档案来保存,评价结果的导向作用难以体现;即使在财务资金支出项目中发现了问题,也因为对责任人的约束力不足限制了评价结果的制约作用。

二、完善县级财政绩效评价体系的措施

(一)夯实绩效评价法制基础

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必须以健全的绩效评价法律体系作为基础,使财务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法可依,使绩效评价工作在法律保障之下有序进行,因此,必须尽快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绩效评价的主体和对象,确立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在法律层面赋予评价机构调查评价财政支出和惩处违规违法行为的权力,确保县级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在完善法制保障的基础上,财政部和省、市两级政府要针对县级财政的特点,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县级财政绩效评价制度,指导和规范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科学设计绩效评价指标

为了保证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全面和客观性,必须科学选用绩效评价指标。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到以下三点因素:第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不仅要选用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收支情况等方面的经济指标,还要将结合扶贫、养老、教育、医疗和生态环境等社会效益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相结合。选用指标进行绩效评价不要局限于上一年的短期数据,应该将可能带来长远利益的跨年度项目也列入绩效评价范围之内;第三,尽可能多的选用定量指标。为了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选用绩效评价指标应该坚持少用定性指标,多用定量指标的原则。

(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改变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的状况,必须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绩效评价主体,全方位推进和监督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展开。这一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不仅包括县财政局,还包括县人大和审计、监察、统计等政府职能部门,还要邀请专业评价机构、绩效评价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公众媒体加入其中,形成相互制衡而又权责分明的评价主体,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中,县级财政部门仍然是绩效评价的主要执行者,其他组织和个人发挥监督绩效评价作用。为了提高绩效评价水平,县级财政部门要注重高素质的专业绩效评价人才的吸收和培养。

(四)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为了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绩效评价结果必须拓宽其应用范围,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表现出足够的约束力。首先,在下一年度县财政预算没有正式发布前,要根据本年度的绩效评价结果对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进行必要的修正。其次,绩效评价结果要向相关的政府部门提交供其参考,还要积极响应财政部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评价结果,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第三,同审计和监察部门结合起来,对于绩效评价中发现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浪费现象要解决揭露,对其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要果断惩处。

综上所述,面对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制度环境、指标设计、评价主体和评价结果应用等多方面不断的探索,以适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罗海山.加强广西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59):17-23.

[2]曹斌.关于推进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会计师,2015(09):72-73.

猜你喜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建议
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监督的法律建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