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考分离”多元化评价机制的构建

2016-11-21张雪艳马立立

关键词:教考分离教考多元化

张雪艳,马立立

(1.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2.沈阳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42)

教育学视界

高校“教考分离”多元化评价机制的构建

张雪艳1,马立立2

(1.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2.沈阳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42)

我国正处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改革新时期,时代呼唤大量的创新型、创业式和复合式人才。目前,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人才培养的质量还不能充分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改革。而改革涉及教育教学全过程,其中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机制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对其他方面的教育改革起着导向作用。高校应改革传统评价机制的“单一性”与“合一性”弊端,实施“教考分离”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评价机制;双刃剑;单一性;多元化

我国高等教育历经多年改革,教育质量仍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机制严重滞后,从而导致其他教育教学环节没能取得根本性的变革。基于我国对创新型、创业式和复合式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高校应在相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评价机制是一柄“双刃剑”

评价机制是对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成果双重考查的重要手段,具有诊断、反馈、导向、激励、鉴别和选拔人才的功能。评价方式和评价项目的选择决定了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效果,也决定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它就像一个指挥棒,指挥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方式的选择,也引领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选择及学习目的的实现。评价机制具有双刃剑的作用[1]。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学生学习质量也起着鉴别、激励和导向的作用。科学的评价机制能有效鉴别每个学生具备的各种能力,如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并能激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以引导学生为提高能力而努力学习,最终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评价机制不科学则对教育教学起到误导作用,其评价结果反映不出社会所需要人才的质量要求。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虽然在学习成绩上获得了良好的分数,但毕业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各种能力却很低,甚至出现学生对社会不适应的现象,能够很快胜任工作的人并不多。据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毕业之后只有17%左右的学生能在最初的几个月内适应工作,23%左右的学生能在一年内能适应工作,56%左右的学生两年后才能适应工作,甚至有的学生长期不能适应社会工作[2]。学生普遍存在背诵能力强,而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弱的现象。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校学习期间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评定条件的省、市、校级优秀大学毕业生,并不是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群体。用人单位认为这些优秀大学毕业生学习成绩虽好,模仿复制能力也强,但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却不足,甚至因为这些优秀生的“好高骛远”、频繁跳槽而使用人单位出现“恐优症”现象。通过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更愿意接受交际、管理和适应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尽管他们当中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平平。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运用传统评价机制所获得的评价结果,与国家人才培养需求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高等院校认定的好学生,老师喜爱、同学羡慕的成绩优等生,往往却不能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现阶段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机制不尽合理,其“单一性”和教考“合一”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机制功能的失效。

二、高校传统评价机制的“单一性”与“合一性”弊端

(一)以期末考试为单一评价项目

高等院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主要通过单一的期末考试来实现,不重视甚至没有期中和平时测试,更缺少对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相关项目的考核。由于平时对学生缺少考评要求,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对轻松,学习压力也不大,有的学生经常沉迷于打电子游戏或做些与学业无关的事情;有的学生花钱找他人代替听课以应付教师考勤;而对考勤不严格的课堂,有的学生甚至经常逃课或基本不上课。期末考试时,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给出的复习范围,突击学习,也能通过考试。这种对学生学习质量只采取单一期末考试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学期间学习松懈,学期末突击考试。这样的学习,学生既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很难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以单一答案为评判标准

高等院校期末考试是在统一命题的基础上设定标准答案,很少考虑学生提出的新想法。真理有其绝对性,又有其相对性。社会环境、学习背景、生活经历不同的人,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感受和理解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有争议的问题,尤其是主观性很强的问题,本身并没有标准答案。把本该具有多样性的主观题目塑造成只有唯一标准答案的做法,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的教育教学所培养出来的人就会像标准统一的零部件,而不是真正具有独立思想、独立判断的人。

(三)以教材知识为单一考评内容

有遐想空间和创新特色的考试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兴趣。但多年来,高等院校考试试题几乎都是死记硬背的内容,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都属于记忆性考试题型,更多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知识的掌握程度。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以教材知识为考评内容,只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共性特点的评价,却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和学生个性特点、特长的评价。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重高达20%-23%,而在我国这个数据还不到1%,其主要原因是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缺少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考评。因此,我国现阶段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机制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学生只抓书本、死记硬背、视野狭窄,更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结果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和创业人才的目标难以实现。

(四)以课任教师为单一评价主体

高等院校基本由课任教师全权负责所教学科学生的成绩考评,教师是单一的评价主体,缺少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社会评价等多主体的参与,这样就难以做到评价的全面、客观与公正。尤其是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考评,学生缺少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考评不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不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促进。

(五)以期末成绩为单一评价手段

高等院校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入党、奖学金评定、择优生选拔和研究生的保送等,往往把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的评定标准。通过一次性的期末考试成绩就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败,这样既不公平,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和努力,不注重自身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是急功近利地去追求期末考试分数,这样的评价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考“合一”的评价形式

目前,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机制基本采取教考“合一”的评价形式,既从教学、出题、判卷、试卷反馈都由任课教师承担,缺乏外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教考“合一”的评价形式使任课教师难免在教学、出题、评价中出现主观随意性,甚至有的教师在岗位考核和职称晋级中,因为存在论文、著作和课题等压力,平时投入在教学上的精力不足,但为了达到一定的学生成绩合格率,致使试卷包含的知识内容、题量、难度等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的教师考试前给学生复习的范围过于狭小,甚至有意无意地向学生透题,导致考试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质量。教考“合一”的评价形式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利于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更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养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的途径

高等院校传统评价机制的不合理性严重地影响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改革传统评价机制的“单一性”“合一性”弊端,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势在必行。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等八项智能,但由于个体智能组合的不同,每个人在某些方面都会有发展的潜力和成才的机会。针对传统评价机制的“单一性”“合一性”弊端,高校应在评价项目、评价主体、评价标准、题库建设等方面进行多元化和“分离式”改革。通过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实施,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及发展潜能,以保证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机制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最终满足社会对个性化和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评价项目多元化,注重能力培养

设定多元评价项目替代单一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加强过程评价的权重,更多地看重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仅仅看重期末的一次性考试,这样更能体现考试的客观公正性。要强化评价学生实践能力项目的设定,而具体设定哪些考核项目,则应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来设定。以文科的经济学为例,评价项目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测试,分数各占50%(见表1),把这些项目均匀地分配在每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松弛有度的学习状态,具体项目的分数比例要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来设定[3]。

表1 经济学多元化评价主要项目(100%)

表1中的实践能力内容包括八个方面的考核项目,其中“课堂交流”要求学生在课外准备好素材,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某一社会经济现象,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课堂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行为,比如学生的听课态度、发言情况、动手能力等;设立“自学笔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考查学生在课堂外的学习状况;“课程论文”项目的设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其中包括培养学生的论文选题能力、材料收集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为学生将来的毕业论文写作及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专题辩论赛”是就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正方和反方的辩论,目的是加强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等知识点的深入掌握,提高学生逻辑思维与思辨能力;“团队合作”项目中,老师把适宜任务交给团队小组共同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社会调研”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同时写出调研报告,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沟通等综合能力;“角色体验”让学生体验所学理论中的实际角色和社会活动的感觉,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也使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在新的评价机制中,不能由过去单一地注重理论知识、不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改革后完全走向轻视和忽视理论知识评价的另一个极端。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反应客观结果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之一,其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其将来的就业与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质量评价时,要考虑学生的评价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与考评过程中呈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反思、自我鉴定和自我教育的过程。同时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基础上,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还应加强社会对学生的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使评价更加准确、真实、客观。

(三)评价标准多元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在考试试题中尤其是主观试题,只设定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就会使学生知识越多,思维越单一,想象力越受限,因此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表明,在影响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而85%的创造行为只需要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智商就可以实现。人人都有创造力,而个体创造力的差异是很大的,知识可以通过传授、背诵、重复获得,而创造力必须靠培养形成[4]。所以,应打破单一标准答案的束缚,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老师和专家的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同老师争辩,学生要从观念上改变“维护标准答案权威”的习惯,勇于提出与教材、与老师、与标准答案不同的见解。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题库形式多元化,实行教考分离

高等院校实施多元化评价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教考分离是重要环节。教考分离制度是将教学与教学评价分离进行,以教学大纲、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由专家团队建立题库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5]。教考分离制度下的题库建设要实行多元化机制。命题任务应由外聘专家、校内专家、教学管理人员、科室其他成员共同承担,也可同国内同专业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建立题库。题库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评和实践能力考评。期末考试实行流水评阅试卷。期末考试内容不应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置开放性试题,即做到强调基础、拓宽领域,具有挑战性、竞争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试题在分数比例、知识覆盖度、难度、区分度等方面保证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题库的题型与答案要体现发散性、求异性、创新性的特点,试题答案也应有学生可选择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使学生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智能。

总之,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传统“单一性”和“合一性”的评价机制,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阻碍了其他教育教学环节的改革,如果不对之进行根本性变革,会直接影响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影响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民族大业的复兴。实行多元化评价机制,能有效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导向、激励、鉴别和选拔功能,一方面,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等院校应强化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宣传和实施工作,从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学校领导班子、行政人员、教师到学生都应在思想上转变传统评价机制理念,树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思想。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实现要依靠上级部门和学校具体实施操作,高校应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操作性强的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由于教师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教学中担任重要角色并承担重要任务,实行多元化评价机制后,日常大量的考评工作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负担,如果教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将形同虚设,所以高校应做好教师的激励、监督和考评工作。

[1]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24.

[2]田谧.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3]陈文远.大众化教育与好学生标准——大学评价机制改革的必要性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1(1):54-58.

[4]梁丽军,胡文彬,何强.国际商务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的应用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1):85-87.

[5]柴春红,刘希军.高等数学课程“教考分离”改革的效果分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1(5):71-72.

A Discussion on University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echanism of“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Zhang Xueyan1,Ma Lili2
(1.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4;2.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Industry,Shenyang Liaoning110142)

China is in the new reform period for mas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which calls for a great number of innovative,entrepreneurial and compound talents.However,universities can not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system.Therefore,the reform needs to be carried out.It involves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of which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he students’quality is an important link and play a guiding role in other aspects.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the reform should avoid the“unicity”and“unity”of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echanism,but implement the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echanism of“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tate and society for talents.

evaluation mechanism;double-edged sword;unicity;diversification

G 642

A

1674-5450(2016)05-0125-04

2016-05-20

2014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2)

张雪艳,女,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与教学改革研究。

【责任编辑:赵颖责任校对:赵伟】

猜你喜欢

教考分离教考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教考分离”初探
“教考分离”在体育院校田径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学校教考分离后试卷分析的重要性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施教考分离的探索实践
新形势下安全培训教考分离工作初探
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考分离的思考
基于教考分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