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春风 畅开情怀
——记著名书画家闵荫南先生的艺术人生

2016-11-21胡中平

新疆艺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书法

□ 胡中平

闵荫南,谱名繁榕,字荫南,书斋芦花别馆。1939年出生于山东滕州的闵先生,书画幼承家学。儿时逢战乱,辗转途中不懈读书习字。解放后,就读于曲阜师范。“文革”事起,为避祸乱,远走西部边陲,在新疆艾维尔沟煤矿谋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闵先生始终坚持习字读书不辍,积累了深厚的国学修养。后来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经担任国有企业中学校长18年之久。

半个多世纪以来,闵先生公余坚持习练书法绘画,从未懈怠。习书主张食古而新,转益多师。其书法作品和书法论文,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相关活动。行书入选第四届中青展、第七届中青展;小楷入选第七届全国展;章草入选第八届中青展;草书入选第八届全国展;自作诗书法入选《中日自作诗书法展》20周年纪念大展;书法论文《略说书法的精神承载》入选第五届中日诗书论坛。

闵荫南先生所画的文人画,师心自用,厚文重情,文人意趣,情致得之于笔墨,还兼修文史研究和诗词创作。出版《闵荫南书画作品集》十几种。“君子不炫耀于乡里”。闵先生多次回故乡举办个人作品展,只以艺术的名义。1996年获新疆书法艺术贡献奖;1999年被评为新疆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2004年获新疆首届“天山文艺奖”;2006年获第二届新疆书法艺术贡献奖。闵先生现为新疆国画院执行院长,新疆文史馆馆员,新疆书法家协会顾问,新疆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委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军旅书画院名誉院长,曾任新疆书画研究院首任院长。

一、诗言志

“老来得自由,向春风,畅开情怀,漫作东游。且将年来春风尘倦,并与些新愁,分付给,云散水流。来看洛阳牡丹花,正魏紫姚黄铺锦绣。画中走,香满袖。”

2008年,闵荫南先生应邀赴洛阳牡丹花会时,填词《贺新郎》。这首游历词,清新儒雅,景致优美,是闵荫南先生“老来得自由”,身心愉悦,豁达心境的贴切表达。

闵荫南先生创作的诗词,有数百首之多,且于古诗词创作上,颇有成就。“诗言志”。闵荫南先生的诗词,大多数是他人生阅历的真实写照,是其真挚情感的描摹与刻画。他长于形象生动及大道至简的语境研摩状物,既有发自内心的深切感悟,又有来自心灵深处的真情所在。闵荫南先生创作的这些诗词,多数被他再创作为书法作品,亦或题写在他的绘画作品上。他的诗词,可以概括为几大类。人生总结方面,如《七十抒怀》说,“七十何其短,恍若大梦中。命运五味子,书案一雕虫。位卑能忧国,情真每动容。余年逢盛世,沐浴晚霞红。”有刻骨铭心的事件描写,如“凶吉安危证因缘,八尺深坑落肉丸。此生大难知多少,狂歌重过鬼门关。”这个事件,因由是2001年6月的某一个晚上,闵荫南先生搭车回家,出租车不意陷入深坑,他过意不去帮忙推车,谁知黑暗中坠入几米深的大坑,后被路人搭救,也算是起死回生。这首诗,大开大合,洒脱无拘。“狂歌重过鬼门关”,道出了他不畏艰难,坦然面对厄运的精神境界。

闵荫南先生创作数量最多的诗歌,是即兴即得的人生感悟和心得抒怀。比如《题竹石图》,“画石又画竹,竹石绕水居。世上太喧嚣,借此入清虚”,以竹抒胸达意,寓意其不凑热闹不扎堆儿,不事张扬和自得守静的人生态度。可谓“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乙未年末,闵荫南先生读板桥题竹诗“年年画竹买清风,买得清风价便松。高雅要多钱要少,大都付与酒家翁”论道:“高雅”是价值,“钱”是价格。于此可知先贤情怀之高尚,而今有人忘了祖宗。因步板桥诗:“下欺盲聋上王公,到处叫卖刮大风。丑处真多高雅少,羞煞人间白头翁。”一句“到处叫卖刮大风”,言明当下书画市场上的乱象丛生;“丑处真多高雅少”,是说当今书画界鱼龙混杂,浑水摸鱼以及滥竽充数攫取利益者不乏其人。从中可以看出闵荫南先生不好钱财,不为名利,唯艺术为真的高尚情怀和高风亮节。又如《题竹》:“老夫提笔便癫狂,竖抹横涂手自忙。评论任人何管用,枝掀叶举有风凉,”以竹言志,写自己不畏人言,不为他讽,对自己用心创作的作品自信满满。《竹石图》又说,“一年难得又春风,春色影落砚池中。画罢蹲石画矮竹,心情似与古人同。”对竹的气节情有独钟,反映在闵荫南先生的高尚人格,不入俗套的磊落气节之中。另有《题弥勒笑佛》说,“世上多少事,几人看分明,乱攘攘又闹哄哄,名利场上攒头争。得意者,窃自喜;失落者,愤不平。一番番脸白又红。苦一生,累一生,浑浑噩噩醒不了红尘梦。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有道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何事相煎不相容?君不见大肚弥勒六根清净安禅坐,一张笑脸荡春风。”闵荫南先生用犀利的诗句,形象生动地表现社会上一些人尔虞我诈,乱糟糟,闹哄哄的乱象,给予“攒头争”的恶行丑态以淋漓尽致地批判。闵荫南先生还有《题菊花》抒怀:“独立东篱擅胜场,玳枝金萼映秋阳。彭泽叠唱传佳句,屈子夕餐载玉章。敢对冰雪挺傲骨,乐将轻影殿群芳。牵魂最是重阳日,踏步来寻晚节香。”

二、书立本

闵荫南先生认为,书法艺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而且只能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成因:首先,有了具有潜在艺术性质的汉字,才使书法创作有了客观基础。汉字,除了它的实用性,还有潜在的艺术性。它的起源,是我们的祖先观天象,察万物,取法于星宿云际,山川草木,百兽鸟迹等各种形象而产生并发展的。这种象形文字,天然的具有状物抒情的性能和功用。因之于字刻在甲骨、石碑上,写在简帛、纸张上,其神情志趣与宇宙万象,有着自然状摩之精妙。字体的结构形态上,点如石,横如云,竖如藤,上下左右参差似琼楼飞虹,壮士荷戟而厚载,天女散花妩媚如姬。甲骨文之后,汉字虽然经过篆,隶,行草,楷书的演进,字的形象意态虽然有些虚化,但是字的天生丽质,它的鲜活,它的抽象化符号化的变化和结构,更加纯正,内在更加具有象征意义,而且更加具有概括力,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形象和本质,更能令人追思和遐想,字的气韵和神采,更能令人产生美的感动,美的艺术想象。

其次,笔墨是书法的生命之本。书法创作使用笔墨书写,而笔墨在书写中产生的运动和变化,正是书法艺术的生命之所在。

闵荫南先生认为,书法艺术,实质上是造型美的艺术,造型在运动中产生的艺术美。它不是静止的,不动的形态。以哲学观点来看,宇宙万物是生生不息的,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对立统一的运动和变化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造型在运动中生成和发展,它形成的动和静的形象之美,才是大美之美。汉字在数理中产生的不对称平衡,体现了动能和势能的节奏感和生命力。即便是一竖一横,它们的两端也是不对称不平衡的,也就是由不对称的美产生的平衡美和动态美。石涛的《画语录》曰,“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而孙过庭的《书谱》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更是一种对书法的动态性规律性的说理,非常深刻。

再者,书法创作源于高素质高素养书法家的独具个性心手合一理念发挥和有机展现。

闵荫南先生说,书法创作,要求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有深厚的国学修养,有长久积累的功夫和灵通与感悟,这几点是缺一不可的。只有这样,在进行书法创作时,方能进入心手双畅,物我两忘的化境。“书者,如也”,如其物象,如其意境,如其人格。鉴于书家的经历学养,个性气质,美学判断与艺术取向的不同,每每呈现出个性鲜明,风格迥异的书法风格,如春天之百花园,姹紫嫣红,竞艳吐芳。

闵荫南先生认为,历朝历代的书法名家的作品,以上几点特征都有所体现。如,张旭的狂草犹如惊雷闪电之势;赵佶的瘦金书,有萧萧然风烛之声;王蓫常的章草意与古会,凝重厚实;林散之的今草,借古开今,灵动鲜活。这些书法大家都是在广采博取,国学修养厚植的基础上,才羽化出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语言,形成了鲜明的艺术个性。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无一不是这样的饱学厚养之士,他们的作品历时越久,越见其光华。有了他们传世佳作的影响,才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书法历史长河。当下,也出现了不少不懂诗文,不知句读的所谓“专业书法家”,这些所谓的书法家,只求“字内功”,不求“字外功”,因而在其唯美性、趣味性、装饰性的作品中,总免不了时时暴露出其文化的浅薄,也可谓时代之怪,同时也是书界的一大悲哀。那么从它的反面也说明了,只有学养深厚的书家,才有可能创作出流传久远而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作品。

三、文人画

文人画谓之士大夫画,始于唐而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民国以来逐渐衰落。陈衡恪之《文人画之价值》说,文人画之诸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盖艺术之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应者也。有此感想,有此精神,然后能感人而能自感也”。因此,文人画最首要的是“文”与“人”,而“画”为其次。

近现代以来,绘画技巧至上的教学观念与创作思想,造成了文人画本质上的衰退。早前于1921年,杨补之《美术家之修养》说,“美术家欲成美术之技能,其于学业之修养,道德之修养,不可不特别努力。若专以技能为尚,而乏学业道德之研术,其结果必造成机械之画匠,不足称之为美术之专家。”然而,当下的画坛之事,在参赛评展等功名利禄的背景下,绘画技术成为大多数画者追逐的终极目标。而今的画展已难得一见以文人画为宗旨的随心达意之作。

齐翁白石说,“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独坐书斋之中,有幽光烛照,艺术往往生于寂寞而死于浮华。有思想的艺术家,甘于一生寂寞,笔墨中的精神独处与深入心底的孤寂,方能成就离尘脱俗的作品。

纵观闵荫南先生的艺术人生,正如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艺术状态与生活状态的契合,艺术创作与内心精神的相向,凸显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当艺术转化为日常生活的习惯之后,就会演变为一袭水滴石穿的惊人力量。因此,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艺术的生活化,即是学养深厚的文人的艺术生活化。闵荫南先生认为,书画之道,先要养心。运笔时,要平静心气。而心猿意马、心神不定的神情是不可取的。所以,习字作画,要用意念控制手中的笔,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绝虑凝神,方能以静制动。动则如蛟游大海,静则似清风抚面。

闵荫南先生的绘画作品,根植于扎实的书法功力和深厚的国学修养之中,线条生动,墨色俊逸,表达自由,挥洒自如,经意与不经意之间,体现在画中的广博学识、虬龙气势与妙趣天成,还有铮铮金石之气,构成了现代新文人画的艺术感染力。闵荫南先生说,文人画,要具备两个基础,一个是文学修养,文致极则画。清周公亮《读画录》说,“不读书人,不足以言画。”那是说杰出的画者多为胸中有诗书的文化达人和文化精英。再则,笔墨修养为要。书法功底深厚的人,书在画先,书画同源,而画能精到活络,有内在精神展现在作品之中。闵荫南先生精于诗文,书法功力扎实,功底深厚,具有文人画家的先决条件。再加上他勤奋刻苦好学,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使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文人特点。往往走笔寥寥,逸墨草草,却能传情达意,意趣横生。闵先生的花鸟画,更多的取材于梅兰竹菊四君子,禽鸟花木,信手拈来,情趣天成。作品《梅兰竹菊(四条屏)》,各领风骚别样景,正如所题诗款。梅:“平时自是爱花人,每画梅花最欢欣。梳枝横斜断桥外,笑开东风第一春”;兰:“年来甚爱画兰荪,中有离骚楚客魂。自知不入时人眼,只愿清芬满乾坤”;竹:“老夫写竹无多思,长竿大叶信为之。似听淇园潇潇雨,又和风声夜来时”;菊:“靖节几赋菊花篇,一回相对一陶然。我亦能翻菊花谱,奈无诗才愧前贤”。作品《秋收》,画面简洁了然,大公鸡扭头凝神,紧盯芦草上的虫虫。而题诗更是令人捧腹不已:“秋收已罢天转凉,打谷场上无人忙。公鸡大哥本好斗,拦住花姐问短长”,让人笑意盈盈,怡然自得不由心头而起。闵荫南先生画人物,注重神情神韵和神似,追求自然鲜活而灵动的妙趣,绘画题材多为历史典故和仙佛人物。如《万里取经图》,五位修行者,肩负行囊,面带慈祥与微笑,或俯或仰,庄严信首前行,面对遥遥路途,无畏无惧,笑对人生。而题款更具哲理:“人生是一段时间距离,人人都要从起点走向终点。这是一个曲折漫长多灾多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感知感悟,净化心灵的过程”。闵荫南先生还长于山水,特别是画虎不输张善子与刘奎龄。有道是,“石涛画松能画皮,渐江画山能画骨。荫南画虎能画神,笔下生风显神颅”。

四、金石情

中华文化中自古就有诗书画印四位一体和“文人雅兴”的说法。闵荫南先生所写的许多古体诗和即兴诗,有的写成书法作品,有的则题写在他所创作的绘画作品上,诗书画相得益彰,相映成辉。同时,他还自己治印。闵先生治印用章,要义为逸心逸情逸趣,还注重文情文趣,叙述个人情怀和意趣,陶冶性情,也为个人爱好。他亲手治有闲铭章“文以达心”,取体金石之法,兼有甲骨风韵,刻著明清而疏朗雄健,喻其读书作诗书法绘画是为心得而就其里,更是“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心绪流露。闵先生喜用友人治闲铭章“延年”,借瓦当形势,拙而不俗,古朴秀雅,寓意寿延年长;还好用闲章“长乐”,似有生作长寿乐舞,形神兼具;“芦花别馆”是闵先生书斋名而由友人治得,印形正而不板,字拙而不凡,是先生喜用的闲章之一;还有“无字书”,“存我”,“花甲之后自号逸父”等闲章,易趣盎然,意蕴深邃,体现了书画家的文人风范和情趣性灵。闵先生还常用两方肖形闲印,一为“常明灯”,灯焰跳跃,旁一叟夜读至天亮,似“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治学;另为“鸟鱼图”,有掠鸟临水,鱼跃而出,妙趣横生,怡然自得,情有所钟。

年届七十又七的闵先生,自诩八十老翁。他热爱生活,热爱艺术。他希望国家强盛,希望人民安居乐业,希望社会上一切都好。闵先生饱有家国情怀,认为和为本,谐为要,书画亦为和谐之本之要。世上天地阴阳,人间万物都和谐了,那么就是大同美好了。闵先生习惯于读书养性,每天坚持创作书法绘画作品至深更。他那种深沉自得,谦虚淡泊,温良恭俭,执著于艺术创作的品行和节操,令人钦佩和感动。这种品行和节操,是“人”和“文”的有机契合,艺术与生活的合而为一,一个善良明理,不懈精进且有广博而深厚学养的中华民族传统品行艺术家的特质内涵和精神风貌。

“我希望我的生命之树老而弥坚,能照常长出新的绿叶,在阳光和风动中保持葱茏”,闵荫南先生如是说。

(本文图片由胡中平提供)

猜你喜欢

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我爱书法
书法鉴赏
书法
书法十佳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