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年制临床医学生临床病理教学模式探索

2016-11-21陈林莺张真真蓝艺婷

关键词:病理学病理教学效果

陈林莺,张 声,郑 珂,张真真,蓝艺婷,曾 蕾

(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福州3501081.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第一临床医学院)



七年制临床医学生临床病理教学模式探索

陈林莺1,张 声1,郑 珂1,张真真1,蓝艺婷2,曾 蕾2

(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福州3501081.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第一临床医学院)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院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临床病理学教学现状和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医学生对临床病理实习课程基本满意,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但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手段单一、师生沟通不良及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提出要不断积累经验,创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多元化教学手段,突出临床基本技能和个性化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临床病理学;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临床病理学是介于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重要的桥梁学科,随着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临床病理学已经从单纯的疾病诊断延伸到临床治疗过程,不仅参与疾病的诊断、预后转归的判断,还参与疾病综合治疗。在这种新形势下,临床病理教学应势而生,它与传统病理学相比,更加注重临床实践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临床病理教学方面,本科室承担福建省临床住院医师病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学任务多年,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一对一导师制”培训方案[1],在已毕业的学生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七年制临床医学生临床病理教学还需要进一步实践和摸索。

一、七年制临床医学生临床病理教学现状调查和结果分析

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已经系统地学习过基础病理学,但由于课时限制,且还未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对临床病理诊断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比较模糊,另外临床病理教学内容涉及知识广,疾病种类繁杂。因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临床病理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题组就临床病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以期探索适合七年制临床医学生的临床病理教学模式。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为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1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1名,男生32名,女生29名,年龄22~24岁。调查内容包含学生对临床病理学科实习目的、感兴趣专业及临床病理工作意义的了解程度,实习过程课程的设置情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带教情况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 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的形式,问卷基本题型为单选题(除非备注多选),其中有2道题需具体说明,若有一题及以上未回答者视为无效问卷[2]。本次调查问卷共计发放61份,回收有效问卷61份,占比100.0%。调查结果采用统计SPSS13.0软件包进行χ2检测和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

1.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基本状况。调查的61名学生中,48位学生已经完成了临床病理实习,有13位还未完成;40位学生已经有感兴趣的专业,其中25人次填报了专业方向,以外科学和内科学为多,1名同学选择了影像学专业。在课外自学手段选项中,有30名学生选择以阅读参考书为主要的学习工具;其次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查阅;阅读英文文献最少,仅有3位学生(表1)。

2.临床病理学认知情况。61位学生中,38位学生认为进行临床病理学实习能够提高对疾病的认识,11位学生认为学习病理学的目的是充实自己的病理学水平。48位学生对病理诊断最感兴趣, 其次是免疫病理,分子病理没人感兴趣。33位学生对临床病理工作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已完成临床病理实习组学生占30位,与未完成实习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47位学生在实习期间几乎没有或仅偶尔询问过有关病理学方面的问题,13位未完成病理实习的学生,有5位几乎没有查阅过病理学方面的知识,但在48位已完成实习的学生中,有12位能够主动多次查阅病理学相关书籍,差别有显著性(P<0.05)(表2)。

表1 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基本情况

表2 临床病理学认知情况

*与未完成病理实习组比较,P<0.05

3.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满意度情况。多数学生对临床病理教学计划中的4周阅读70例临床外检病例、采取跟班式带教的方式感到满意,认为教学量适中。48位已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有7位觉得阅读病例量偏少或其他原因对现有教学工作量不够满意,与未完成实习人员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在教学内容方面,无论是否已完成临床病理实习,多数学生比较认可讲授和阅读常见典型病例,喜欢教师在多头镜下示教。对新课程开发是否感兴趣方面,61位学生有49位和46位分别对解读病理报告单和免疫及分子病理感兴趣,更喜欢穿插渗透式授课方式,其中已参加过病理实习的学员为37位,与未参加实习组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52位学生对开展临床病例讨论感兴趣,但仍有近一半的学生对PBL/CBS教学法反响一般(表3)。

表3 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情况

PBL:以问题为中心的临床教学法;CBS:以案例为中心的临床教学法。*与完成实习组比较,P<0.054

4.教学效果评价。调查显示,48位已完成临床病理实习的学生中,有39位对现阶段教学效果比较满意的,但仍有20位对现阶段教学不满意,其中认为现阶段教学难度太深和难度不够分别有4位和16位学生;高达17位学生认为现阶段带教老师要求不够严格,26位学生认为在现有教学基础上要多从临床病理相结合的角度授课,多讲授临床情况;有的学生认为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技能指导特别是临床思维指导方面都需要改进。通过临床病理实习,7位学生显著提高了规范性书写病理申请单的能力,38位学生在对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上略有提高,但仍有14位学生认为独立判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明显变化(表4)。

表4 教学效果评价

二、七年制临床医学生临床病理教学改进及优化

调查结果显示,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对临床病理实习课程基本满意,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但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手段单一、师生沟通不良及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和难点,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生实际需要

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七年制临床医学生(5~6年级)处于学习阶段,该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绝大多数医学生选择以临床专业作为自己将来的择业或发展方向,但对于临床病理学习的亚专业兴趣不尽相同;同时,相当部分的学生对于临床病理学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太了解学习该课程真正的意义。因此,在学生入科岗前教育阶段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了解临床病理学的特殊性与目的,让学生在成为临床医生前,能够较全面地认识疾病、懂得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另一方面,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安排合适的带教教师。

临床病理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科涵盖内容广、进展快、信息量大,如果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般采取跟班式分级教学的管理模式,学生入科前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规定好教学内容,临床实习生每批次2~3人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组进行临床实践活动,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解决,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实际上,各教学医院病理科均存在工作量大、人员紧缺、难以安排专职教师进行脱产带教的问题,因此,建议采纳“一对一导师制”的指导方式[1],师生互动交流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解决学生的困惑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

(二)实施个性化管理模式,突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目前七年制临床病理学实习期为4周,时间比较短,但临床病理学涵盖绝大多数临床疾病的病理。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必须有所取舍和侧重,选择学生在将来实习中的常见病作为主要授课内容,如消化病理、呼吸病理、泌尿妇科病理、甲状腺乳腺病理及细胞病理等,同时在教学中融入《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的取材规范,讲解合格的病理标本的送检要求、申请进行术中冰冻诊断的适用范围、疑难病例的会诊要求及如何填写详细、准确、有参考价值的病理检查申请单等,突出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调查结果显示,这种教学模式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对当前教学状态不是特别满意,其原因可能是突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导致教学难度降低所致,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适当融入分子病理在病理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作用,适当开展免疫病理和病理技术的课程介绍,为该阶段研究生培养科研思维做准备。

(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综合应用

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多采用自行阅读常规外检H-E切片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推荐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化的的教学手段:(1)开展多头显微镜下示教,通过示教典型图像,介绍病理诊断思路、诊断及鉴别依据,结合临床病程及影像学资料,与学生直接面对面交流,既促进师生交流,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开展临床病理病例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组织开展病例讨论会是培养和提高合格医师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4],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CPC 讨论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的弊端[5],通过典型病例讨论与递进式设计问题可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中,让学生更好地将病理诊断与临床信息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培养临床思维;(3)开展专题教学讲座,适当引入双语教学以及适合七年制学生的CAI课件和视听教材,以临床病理诊断为中心,从病理报告单入手,内容包含解读常规病理诊断、免疫标记和分子标记物以及与临床预后及治疗的相关性,以点带面,深入浅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医学素质。

(四)利用计算机网络及移动微信平台充分开发第二课堂

七年制医学生综合素质高,具备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和勇于探索新知的特点。调查显示,经过临床病理实习的临床医学生有主动探究病理知识的兴趣,而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移动微信平台能够弥补时间和空间的限制[6],是课堂学习之外有益的补充。华夏病理学网是目前参与度最高的病理学术网站,网站开设专家讲坛、最新进展和科研动态、经典或疑难病例介绍及数字病理切片读片,可供学生学习提高。另外,教师可通过麦克奥迪数字平台定期上传经典病例和全国性病理读片病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开放性网络平台。而微信作为一款简易、方便、廉价、高效的移动性应用软件在学生中使用广泛,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教学以兴趣为原则,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选择精炼易懂、归纳性强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利用闲散的时间学习。同时,微信平台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轻松、高效的互动形式,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相长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现阶段临床病理教学带教关系的确立由教学秘书指定,对于如何带教、如何评价教学效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带教责任不够明确,加之教学效果评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人情成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调查结果也反应了这种情况,部分教师在带教过程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疏于管理。因此,一方面应该优化临床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学生平时考查和出科考试,适当建立推优评先等奖励制度,将实习考核成绩纳入毕业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引入竞争机制,有针对性地选送教师参加培训,鼓励并聘用业务熟练、医德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教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此外,适当建立教师奖惩制度,注重教师的心理要求、生活需要等, 尽最大程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

[1]张真真,张 声,陈林莺,等.病理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一对一导师制”的实践与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3):51-53.

[2]谷士贤,杜秉华,曾 辉.关于八年制医学生临床科研情况的调查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16-18.

[3]江自然.提高临床病理教学质量的探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S2):374-377.

[4]李 雪,金木兰.临床病理讨论会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病案,2013,14(6):66-67.

[5]郭艳琳,李灵敏,郭建红,等.七年制病理学实习开展临床病理讨论的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180-182.

[6]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7.

(编辑:陈 越,马川建)

2015-12-21

陈林莺(1973-),女,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肿瘤病理诊断。

张 声,Email:zhgshg@126.com

R365-4

A

1009-4784(2016)03-0037-05

猜你喜欢

病理学病理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