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

2016-11-19文畅

艺术评鉴 2016年4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舞蹈教学

文畅

[摘要]我国舞蹈教学经过近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学生情感表现力不足就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情感表现力的培养不仅是舞蹈艺术发展的本质要求,更是我国舞蹈教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在阐述情感表现力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其培养对策提出几点建议,以求促进舞蹈教学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舞蹈教学;情感表现力;艺术教育

一、引言

舞蹈是以身体为媒介的综合性艺术,不仅要求舞蹈者具有一定的形体技巧,而且对于舞台表现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说舞台表现力是舞蹈的灵魂所在,因为舞台表现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舞蹈的深刻与否。舞台表现力指的是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力和舞蹈美的感受力在表演技能上延伸所形成的一种赋予舞蹈作品艺术感染力的表演技巧或手段,其核心主旨在于把舞者的形体动作、情感表达、作品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而情感表现力是舞台表现力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它是连接舞者形体动作与作品思想主题并使之融为一体的最佳手段。因此在舞蹈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的形体技巧强化训练之外,应当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引起重视,从而使学生的舞蹈表演呈现出“形神兼备”的效果。然而纵观我国的舞蹈教学,尽管经过多年的改革,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培养出了一批批舞台艺术人才,有力支持了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但是舞蹈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其长效发展,特别是一些多年来“悬而未决”的棘手问题对舞蹈教学发展更为不利,其中对学生情感表现力培养的欠缺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本文就以情感表现力为切入点,对我国的舞蹈教学进行简要探讨。

二、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的必要性

1、舞蹈艺术发展的本质需要

舞蹈从本源上说是人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表达心中的各种情感而进行的有节律的活动,即常说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最初人们只是通过这种节律性的活动表达情感,并不是非常重视所谓的“形体技巧”,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艺术变得更加完善,尤其是各种舞蹈技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不管“技巧”如何成熟,它并没有改变舞蹈表“情”的艺术本质。从本质上说,舞蹈是借助形体动作等外化手段,通过艺术形象塑造,表达作品本身思想主题与舞者个人情感的过程。情感可谓舞蹈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凡是优秀的舞蹈作品无不包含丰富的情感,它不仅是舞者个人情感的充分流露,而且也是通过情感传递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过程。比如在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取得银奖的双人舞《牵手》就是这样一个优秀作品,通过两位残疾演员的出色表演,我们不仅领略了他们的高超舞蹈技巧,而且二人在表演中“真情实感”的流露让我们深深体验了生命的价值,更让我们懂得了“超越生命”的意义。相反,如果只是在表演过程中机械般地把形体动作叠加在一起,那就是毫无生机的低劣舞蹈,根本无法传递作品的精神要旨,更不会有个人情感的融入,自然打动不了观众的内心,完全违背了舞蹈的艺术本源。其实情感表现力一直就是评价舞蹈表演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在舞蹈艺术高度发展的当下,情感表现力的高低成了舞蹈作品“优中取优”的首要参考,因此从舞蹈的本质发展来说,我们应当在舞蹈教学中注重情感表现力的培养。

2、舞蹈教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舞蹈教育才正式成为一个专业走进大学校园,虽然之后国家多个大中专院校相继开设了该专业,但整体上依旧处于较为落后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之下,舞蹈教育虽然有成绩,但是问题更多,其中需要常抓不懈的“情感表现力”培养更是问题重重。一方面,大多学校整体上只注重学生形体动作等舞蹈技巧的培养,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然而对于与学生情感表现力密切相关的文化课程等则重视程度不够,其中有些学校只是走走形式而已,根本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文化根基;另一方面,在个别学校的舞蹈教育中虽有相应的情感表现力培养,但大多局限于对舞蹈名家作品的简单观摩与理论知识的抽象灌输,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情感表现力的真正把握。这样一来,我们培养的舞蹈人才在表演时,往往动作顺畅优美,但细细品味,总觉得他们的表演不够“味儿”,也就是缺乏艺术感染力,这就是情感表现力不足的根本体现。而对于底子相对较差学生的表演则有点“不堪入目”,因为他们只是在不协调地完成机械的舞蹈动作而已。目前舞蹈表演这种“神韵不足”的现象基本成了我国舞蹈教学的一个通病,从根本上制约着其深入发展,因此强化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是我国舞蹈教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途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既是舞蹈艺术发展的本质需求,也是我国舞蹈教学的形势所需,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双重需求,舞蹈教育界开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尽管目前依旧处于不太成熟的探索阶段,但这种探索无疑是一个值得推崇的尝试。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两点做起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

第一,整体上要转变观念,走“技巧与情感表现力并重”的教学之路。这就要求各级学校及教育部门制定政策保证“情感表现力培养”在舞蹈教学中的平等地位,不可只是停留在“观念”阶段,而要通过课程设置、评价机制的改革来贯彻。首先可以通过课程设置使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接触了解情感表现力的涵义与重要性,并进行初步训练,而随着学习阶段的深入,开始不断强化训练,使“突出情感性”成为学生形成舞蹈训练时的一种惯性思维;其次,要通过调整评价体系,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模式全面考核学生的情感表现力水平,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数字媒体处理技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多元分析,指出其情感表现力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既是对学生的考核,更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与监控;另外,一定要鼓励教师培养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积极主动性,培养情感表现力自然会花费教师更多时间与精力,如果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这一切将会“形同虚设”,因此学校以及教育部门可以采取一定的鼓励政策或措施来鼓励教师的积极性。

第二,在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多观摩或参与社会演出。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其综合性还在于与文学、美学、绘画、心理学等学科的紧密联系,因此要想在舞蹈表演中达到“形神兼具”的境界,深厚的文化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傅聪所言“往往在乐曲中遇到一个境界,一种情调,仿佛是相熟的;事后一想,原来是从前读的一首诗,或喜欢的某一幅画,就有这个境界,这种情调。也许文学和美术在我心中多装置了几根弦,使我能够对更多的音乐发生共鸣”。因此,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学生要在业余时间多多接触其它学科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综合性人才,从而能够全面深刻的理解舞蹈,也为情感表现力的“迸发”积下文化底蕴。当然,知识一定要运用到实践中,学校除了指导学生对舞蹈进行编排、演出外,还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比如可以选派优秀学生参与某机构的文艺演出,也可以让学生亲临现场观看艺术大家的表演,从而真切地体验“情感表现力”的大师演绎,这都会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培养产生正面刺激。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舞蹈教学经过不断发展,的确培养出了不少舞蹈人才,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但是其毕竟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因此对于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培养欠缺”的问题我们要辩证看待,既要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更要积极寻求对策,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改正,实现舞蹈教学“技巧”与“情感表现力”的平衡发展。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舞蹈教学
浅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戏剧传播方式
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