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技入艺”

2016-11-19邓玲

艺术评鉴 2016年4期
关键词:专注力音乐文化

邓玲

[摘要]本文起点于古筝教学的艺术阶段,以文化、哲学、美学作为视角,结合实例,阐释古筝演奏形而上的音乐表现以及获得的方法,旨在为高校音乐专业古筝教学作一新的探索。

[关键词]听觉能力;专注力;音乐文化

古筝课属于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的技法类课程,授课形式大多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口传身授的方式。这种沿袭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授课方法,需要注入更多新的理念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地体现教师主导的意义,也需要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感受音乐和更好地学习的能力。笔者以文化角度作为切入,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音乐要摆脱纯技术的道路升华到形而上学的层次,从来都是依靠哲学、文学和其他艺术学科的滋养而成就的,这条路是学习音乐的康庄大道。(《庄子》第四篇“人间世篇”)上载道:“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于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的这段话最早是体现运用于古琴演奏中,听之以“耳”、“心”、“气”的不同状态反应了琴学的层次:即“技”、“艺”、“道”。最基础的是“技”的层次,这时候的学习主要是训练技巧,通过耳朵来监督自己的技巧掌握情况;再往上就是“艺”的层次,这时候的演奏不仅仅局限于技巧,而是运用技巧来表现内心的音乐,演奏中内心听觉和精神的修养就起到主要作用,同时演奏的状态也不仅仅是浅显的靠耳朵来监听,而是大脑意识——即“心”在起全神贯注的作用;最后的阶段是道家所说的“道”的阶段,“道”是“艺”的升华。此时技巧已经自动化,专注心达到忘我状态,呼吸和周围打成一片,产生奇妙而强烈的音乐感染力以及丰富的意境。

然而音乐的道路是相通的,脱离了“艺”的纯技术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音乐。因此笔者认为以上这三个层次同样可以作为古筝演奏和教学的指导目标。

要达到由技入艺的道路,充分地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尤为重要,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全面掌握作品想要表达的音乐内涵:

一、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需要了解作曲家创作乐曲的过程,对于创作中灵感的来源和情境了解得越详细越好,或许是一首诗词,或许是一个人物故事,或许是一场身临其境的旅行体验到的山水风光或异域风情,或者仅仅是作者的一次喜悦或思索,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深入到作品产生的情境中,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根源。深入到作者的创作过程,会对作者的巧妙思索和天赋产生碰撞交流和分享,激发对作品的热爱之情。

作曲家的生平性格以及创作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熟悉大量古筝作品的学生都会发现,不同的作曲家会有不同的创作风格,比如何占豪先生的作品往往大气而不失丰富细腻,音乐中正纯和,耐人寻味,艺术魅力经久而不衰;王建民先生的作品则倾向婉约流转,清雅韵彩,旋律优美而华丽。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诠释作品,尊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二、熟悉作品的文化主题

一首作品的主题思想不能脱离人事物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人为主题的作品就需要学生掌握好曲中人物的生平和性格事迹,找到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同时又要借助哲学的高度和美学等艺术视角,寻求最恰当的表现方法。比如《临安遗恨》和《长相思》这两首乐曲,题材同样是表现被奸臣陷害,有志不能伸展的悲伤。我们做了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的资料了解,发现岳飞作为一名大将军,具有临死不惧的勇敢和心忧天下的抱负,音乐应该更多体现他从容大义,铮铮硬汉的形象,悲伤的程度应该倾向于悲愤,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具有被奸臣陷害即将临刑失去生命,国仇家恨不能报偿的极度绝望和嗔怒。可是出于“艺术应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美学和哲学角度,我们在演奏学习时应该将后面所说的这种嗔怒心完全转化为爱国主义情感和临危不惧的浩然正气,那么这种悲愤的音乐将能带给人积极意义上的觉醒和转化。而后一首乐曲中的主人公唐代的诗人李白,这是一位婉约派的浪漫主义诗人,具有丰富的文采和为国的抱负。那么被迫要离开长安时,这种悲伤应该是时而含蓄时而喷发的率性自由的表现特点,显得离愁满满,却有洒脱和不羁一面,充分体现诗人的气宇和风骨,而要离开心爱之人的相思之情也要通过悲伤表现出来,那么则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这种悲伤应该表现得空灵悠远,凄美而富有诗意。

写物的作品通常分两种:一种是直接赞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一种是以物拟人,通过山水、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来表现人的精神和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同样是表现山的作品,有些是表现山的威严耸立,雾霭缠绕的景象,有些则是表现秀丽的山色风光,山间的松涛和小溪,鸟语花香。有些则通过山的形象直抒胸臆,表现人生的通达无碍。清楚细致地把握好乐曲的情境,才能更好的学习和表现。

三、赏析作品的音乐来源及流派

很多乐曲的创作素材来源于某一段音乐的旋律或者节奏。那么找到源头直接欣赏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溟山》的音乐素材来自湘西的一段音乐,直接欣赏这段湘西地方音乐以后,会为这种现代技法创作的乐曲注入神秘的气息和浓厚的民族风格。音乐的背景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不同的流派风格以及时代。不同的流派和时代有各自的音乐特点,这些都是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学生独立的搜集各类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不同类型音乐的学习中成就多方面的知识素养,熏陶出良好的人格和性情。

四、充分重视想象和意识的作用

如果说以上几个方面是音乐演奏中内心听觉的来源和基础,那么将其转化为音乐表现则需要高度清晰的想象力和全神贯注的意识专注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面对自己演奏中内心的各种杂念和懒散松懈的状态,认识到良好的演奏状态是可以通过调整监督自己的专注心,并集中于想象而逐渐形成,那么人的听觉在这个阶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学生这种听觉能力和表演状态的培养老师也起到了主要作用。

教师的审美水平会深刻影响学生,教师身临其境的对于音乐意境的描绘可以让学生在充满想象的状态中获得对于音乐内涵的一种积极的共鸣。师生的探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理解音乐文化的兴趣,开始逐渐重视音乐背后需要表达的意义。课堂交流之后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独立去收集资料,理解音乐,诠释乐段乐句,使其独立思考,增加音乐审美和理解的能力。演奏中听觉能力的形成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示范讲解和师生的对弹,以及对比弹奏,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状态,耳濡目染的进入音乐专注力的乐趣之中。在这些过程中,教师需要保留一定的灵活性,因为音乐没有绝对的定义,凡是以真善美为标准的都是好的音乐,因此需要尽可能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们的优点,保留珍惜并逐步得到发展。音乐理解的不当之处则可以在师生共同商讨的情况下解决,教师应有广博的知识,指明学生缺点时应有充分的说服力,也需要保持良性切磋。

五、收放自如

具备以上条件后,作为一名具备良好古筝演奏者,应该具有随出随入的能力,驾驭不同的乐曲都要能够做到收放自如。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名学生在较长时间沉浸于一首乐曲的磨练和学习中,可以很好的诠释作品了,但是在重新开始学习一首新的乐曲时,往往会被前一首乐曲的思维定势所影响。比如弹奏《临安遗恨》,学生将岳飞临刑前的极度愤怒和激越表现得很好,我会表扬学生说:“哦,我看到岳飞的形象了”,之后开始学习演奏《长相思》,学生会不知不觉将表现岳飞的极度愤怒情绪带入到表现李白的幽怨之情中,那么我则会开玩笑的说:“呀,岳飞又来了!我现在想听的是李白……”。然后通过一些细节的调整和人物性格的对比分析,以及乐句的细致处理,来使学生进入新的乐曲的学习状态。因此在学生不能自我调控和发觉自己的演奏状态时,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而长期的监督和训练能够使学生逐步清晰明了的发现自己的真实演奏状态和需要,并形成一种理性思考的能力。而在音乐演奏中,感性和理性其实是并重的,缺一不可。收放自如的演奏状态体现的也是一种独立良好的人格状态,音乐即人心,音乐无处不在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的立体的特质。

音乐由技巧进入艺术的阶段,才是开始真正享受音乐的阶段,才是音乐的根本,也是音乐带给人们最大的意义。我们需要不断的努力,在音乐的学习中教育中充分接近音乐的真理,体会它带给我们的真实的心身修养。

猜你喜欢

专注力音乐文化
“专注力”怎么培养
区域活动中提升幼儿专注力的策略研究
浅谈幼儿专注力培养
巧用“五自”原则,提高大班幼儿科学探究专注力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四川德昌傈僳族葫芦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策略研究
西方音乐的魅力
瑜伽之道 表演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