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布置作业

2016-11-19顾群燕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层次科学化合作

顾群燕

【摘 要】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学生反馈的作业情况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可以直接看出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作业的布置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那教师如何有效的布置作业,如何在作业中体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怎样才能使作业更科学合理、更有效呢?围绕这些问题,本人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作业;合作;教学效率;层次;科学化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在对作业的布置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学生已经不是被动学习者,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一定程度的反应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有效作业的布置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那如何有效的布置作业,如何在作业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如何让学生既喜欢做作业又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呢?本人将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还有很多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形式停滞于传统的做法,就是只注重于让学生写,一味的做提海战术,甚至有些老师还让学生抄公式,抄笔记很多次,认为只要记住公式,概念学生就会运用自如。殊不知学生在机械的抄写过程中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有可能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进行家庭作业设计时可让听、说、读、写与做、演、唱、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既动手又动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这样才符合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调动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于作业、乐于探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作业要形式多样,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布置一些操作性的作业,使作业更具有吸引力。

二、作业要有层次,体现个性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学生,学生的性格习惯差异都很大。罗杰斯曾说:各种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恰当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应兼顾学生的个性。学生个体特征不同,基础不一,理解接受能力、自制能力等方面就有差别,教师面对各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层次感。对于理解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布置拓展性作业,而对于后进生可以布置基础知识,巩固他们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一是应体现在作业的目的上,应使其既顾及知识深化层面,又涵盖方法训练层面,还考虑到学生能力提高层面;二是应体现在作业的形式上,应使其既要具有必要性,又有典型性,从而达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目的;另外,“层次性”还应体现在作业的要求上,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精心设 以便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评价每个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来量化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选做”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完成。

三、同行老师的合作,提高作业质量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结合多位同年级的教师一起选择精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作业。教师要充分赋予每次作业更典型的练习意义,就是通过作业巩固方法,训练思维,训练思路,也就是除核对答案外,要充分挖掘题目的语言训练要素,联系或拓展相关练习,使之成为知识融会贯通的桥梁或者是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例子。这样的训练可以减少作业量,保障作业质量。一个教师的资源是有限的,若每个教师都参与,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老师也要精心设计题目,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就学校每个年级都有几个班的特点,教学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老师就相对比以往要多一点。那我们就可以共同分工合作,在相同的时间内,我们可以出更多更有针对性的习题。将竞选的习题可作为作业或小练习,复印发给学生完成。如果是作为回家作业的话,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写作业的时间,减轻学困生的厌恶情绪,从而提高作业质量。但不同的教师标准会不一样,所以在合作前应先做好选题的统一,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四、搭建关注作业的网络,家长学生教师共同监督

学生是作业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布置的作业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家长应做好配合工作。教师是作业的主要相关人,作业的布置、批改、讲评、指导主要由教师来完成。 教师在批改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写作业时的态度,而不是只顾正确率。学生在作业上写的字都可以看出他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态度,字迹工整,作业上又有对关键词圈圈点点的,说明他最近学习认真。若字迹潦草,随便应付就将作业上交的学生,教师最近一段时间要对他多关注,了解他的学习状态,以便更好的调整他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教学生学会学习[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2]李建平.理科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性学习?.中国教育报.2002年11月28日第3版

猜你喜欢

层次科学化合作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浅谈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实现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加强纪检工作科学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