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思考与实践

2016-11-19何宗波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

何宗波

【摘 要】人本化管理是素质教育前提下应当追求的一种科学的学校管理模式。它是强调要把人作为管理主体,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的人力资源,服务于学校组织内外的利益参与者,进而为实现学校目标和学校成员个人目标进行的学校管理。

【关键词】人本化管理;管理运用;制约因素;具体实践

学校人本化管理是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是素质教育前提下应当追求的一种科学的学校管理模式。它是强调要把人作为管理主体,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的人力资源,服务于学校组织内外的利益参与者,进而为实现学校目标和学校成员个人目标进行的学校管理。

一、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1.完整地认识小学管理中的“人”

人本化管理模式中的“人”,具体来说就是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以及与管理有密切联系的组织外群众等。其中又以教师和学生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因此,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必须始终以尊师重教、关注关爱学生为前提,建设一种尊重师生、相信师生的民主治校氛围。

2.正确理解人本化管理模式中的“人本”

人本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对小学管理中的“人”应当视为人本身来看待,而不仅仅是将他们看作一种教育教学管理的要素或资源。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人本化管理模式之中的“本”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它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对组织管理本质的新认识。人本化管理模式在本质上是以促进师生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而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学校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把人摆在核心位置,做到严格治校为人、学校发展靠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3.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意义

小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理念是对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的突破,有助于对传统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从学校特色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管理理念、设计管理体系。它是迎合当今教育素质化的趋势和学校层面改革深化的需要,也是现代学校管理变革的自身要求,是建设一流强校的必然举措。

二、制约人本化管理效果的因素

1.缺乏正确的认识

从事小学一线管理的人士,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认识,认为在小学层次上涉及管理的事务简单,方式方法单一,无需管理理论的指导,也能在积累经验中对管理做到游刃有余,在认识出现了偏颇,因此而放松对人本化管理模式的探讨,忽视它的具体运用。小学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标准”环境下的管理,把复杂的社会环境系统和教育系统都简化为若干个基本要素和相互间的关系,没有人本化管理模式理论的指导,难以完成它肩负的管理任务。

2.管理层的思维定势

当前,我国小学管理改革正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进步,而要求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改变;另一方面,对升学率的追求和进入初中阶段面临的择校需求,都使得管理者更加倾向于采用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管理文件、大纲与指导守则等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成为一种充满惰性的思维定势。

3.排斥创新的思想

小学管理的实践表明,管理者习惯于经验管理或传统角色运作,不认为管理是一种创新的过程。把目标中的改革,常常看成是向上对国家、政府的办学自主权要求,或是内部向下的人员精简,很少考虑管理思想、管理机制与管理模式的改革。

三、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践

人本化管理模式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贯穿于小学管理始终的运用过程,属于实用理论范畴,能够带来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方式方法的变革,产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力量。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外化过程,也就它的具体运用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有机结合

把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作为主线,切实确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人本管理观,把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工作、尊重教师合理要求摆出突出位置。认真做好校务管理公开工作,注重制度管理和民主管理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教师,全面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及其他各方面工作的长足发展。推动制度体系建设的创新,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形成不断更新的动态管理体系,增强制度制订和修改的民主性、群众性,把制度体系建设的制订权、修改权、执行权、监督权交给老师,切实尊重和保障老师的民主权利,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让管理有章程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行为,纳入常态科学的运行轨道,减少管理决策执行的随意性。充分发扬民主,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采取家长联系会、聘请校外监督员等形式公开校务,通过这些方面加强家长以及校外群众对学校的监督力度。完善费用收取公示制度、职称评审公开制度、校风校纪监督制度等,增强学校的公信力,把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衔接起来,不断提升治校水平。

2.坚持以人为本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小学人本化管理模式中“人”的重要方面,是小学管理要素中处于核心位置,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学会运用目标任务、语言行为、荣誉责任、情感信任等因素的激励,深入细致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同时辅之以物质福利待遇方面的鼓励,以此来激励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针对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断层、业务水平欠佳的状况,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实行教学循环制,建立岗位责任制,形成竞争机制,确保教师的工作都面临同样的机会、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责任、同样的报酬,强化责任感,强化竞争机制,使其工作产生出内在动力,自动地自觉地为提高教学质量,在竞争中增长才干、在岗位上提高素质。二是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三是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制订培养计划,详细记载培养过程,举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活动,让中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3.推动教育管理职能的创新

从教育管理过程与要素看,小学管理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创新、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小学管理目标的创新首先表现为对学校发展目标的优化。根据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素质教育的变化趋势,研究学校定位,进行前瞻决策,定时反馈,灵活调整目标,并通过高效的活动来谋求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学校的管理者不仅应对自己的工作积极有意识地进行创新,而且更主要是组织下级和广大教师创新;不是仅仅按计划和安排某人在某时去从事某项创新活动,更重要的是创新地抓好课堂教学,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加强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富有创新精神地抓好教学管理,更好地加强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运用。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我国乒乓球运动消费的制约因素探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
浅析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