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16-11-19赵爱玲陈雪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互动发展产业融合文化产业

赵爱玲 陈雪梅

[提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和互联网产业逐渐开始融合,通过中间传动机构的产业整合,互联网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渗透、共同发展,拓宽文化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发展空间,互联网市场规模不断地扩大,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不断出现,文化产品也将实现产业化。

关键词:产业融合;文化产业;互联网产业;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8日

一、引言

产业融合是相对于产业分化而言的一种产业发展范式,是指原先各自独立的产业,相互交叉、相互渗入,使原有产业界限渐渐模糊或消逝,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模式。首先,产业融合重要呈现在计算机和通讯范畴,其后扩展到金融、物流等服务性行业,并逐渐向制造业和农业渗入扩大。这类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分散为契机的产业间的交融,成为产业价值的重要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最具生机的来源与动力。产业融合可以带来更好的工业性能和巨大的增长效应。这主要是一方面由于规模经济和范围影响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促进企业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产业整合,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发展机制和生产方式。

互联网产业是以当代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网络资源收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发、建设、使用、生产、储存、传送和营销信息商品,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产业集合体,是现阶段国民经济结构的根本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产业,没有统一的定义。2004年,国家统计局拟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联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民众提供文化、文娱产物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有关文业的发展已有很多学者做了研究。吉字宽(2003)认为,互联网这种虚拟的网络信息平台将从根本上改变文化产业产品市场宣传、产品销售的面貌,使民间文化产品的市场开拓更具有生机和活力。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国际文化交流更加便捷、更加全面。刘玉珠(2005)认为,网络上的文化沟通和交流,将调动起各种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潜能,为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宋海龙(2005)认为,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联合,是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切实有效的路径。文化传播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深化的。相对文化传播的传统形式而言,网络传播是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它快速、丰硕、自由、开放、多元和互动的传播方式,冲破了时空、感官等方面的局限,直接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变迁 (杨向荣、刘鑫,2010)。以上研究都只是单方面指出互联网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促进作用,忽视了文化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是一种“1+1>2”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共赢的模式。本文将从产业整合的角度,阐述文化产业的原因、条件和互联网行业的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互动效应分析。

二、互联网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因

(一)产业间的关联性和对效果最大化的寻求是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力。产业交融每每产生在产业的边沿处和交叉处,经过转变原有产业产物的特质和市场需求,推动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发生转变,从而使产业界限依稀化。近年来,文化市场很活跃,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被逐步承认,以影视产业为例,近年来其增长速度一向保持在40%~50%,这在全世界都是当先的。文化产业与互联网产业有着自然相关性,互联网是内容流传的载体,同时也是制造内容的载体,比传统媒介更具互动性,与内容的联系更加紧密。互联网产业和文化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一方面文化产业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灵魂;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能更好地体验文化。

(二)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前提条件。产业间的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前提条件,通过技能的交织浸透融合,将原处于差别产业的价值链活动全数或个别融入到另一产业中,构成新式产业。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进一步上升为文化内容产业,从而拓宽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领域。与此同时,文化内容产业的发展也大大拓展了手机功效,从而提高了其经济附加值,智能手机的核心价值来源于它在技术支持下能够享受的文化内容。而3D放映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对于电影产业的改造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阶段。在内地,3D版泰坦尼克号的票房达到9.87亿元,远远超出1998年中国票房发布。

(三)政府管制的放松是促进产业融合的外部条件。跟着政府逐渐减少了对互联网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管束,业界入手用系统性的思想来认识互联网与文化的高度相关性,两大产业交融面临着很好的时机。2009年,文化部公布《文化部对于促成文化与互联网联合发展的引导意见》,指出强化文化和互联网的深度联合,有助于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增进互联网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

综上所述,为了顺应内外部需求的转变,提高自身竞争力,互联网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少许先行企业对各其产业链上的价值活动进行细分,经过技巧创新,冲破原来的产业界限,延伸到相互的传统产业活动范围,对两大产业价值活动施行优化重组,最后构成涵盖以两大产业为中心价值活动的新价值链。这不仅意味着传统产业界限趋向于模糊化,并且代表着产业间新式的竞争协同关系的创建。

三、互联网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互动效应分析

(一)互联网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1、互联网制造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制造技术之间的融合,是指互联网技术与文化相结合,产生出更多更新的文化产品。伴随着技术的成长,最新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以文化内容为中心,将技术创新当作实现手段,将文化内容融入数字和电子的终端产物,使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通讯设备与文化产业的内容创造形成完美结合。技术创新扩大了文化制造业的范畴,新的配置终端不断涌现,进一步扩宽了文化服务业的成长平台。

如苹果的平台策略,苹果搭建的IOS操作系统,成为众多应用软件开发商的销售平台,现在苹果硬件设备可供使用的应用程序超过百万个。苹果公司与他们实施分成机制。苹果的硬件市场份额越高,愿意为苹果开发应用程序的企业和个人就会越多,反之又推动了苹果在硬件上有更多的改进和创新,形成典型的有巨大跨边正向促进效应的双边市场。

2、互联网展示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不断丰富,物质载体的广泛使用,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在最新的互联网制造技术的支撑下,互联网展示技术为文化内容产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平台。比如,智能手机是继纸媒、书本、广播影视和互联网以后,成为最贴近消费者的文化载体和传播媒介,随时满足生活、文娱、资讯需要的终端,成为这个时代一种全新的体闲方式。手机内各种应用软件使得消费者可以用手机享受小说、电影、电视、广播、新闻、音乐等各种传统文化内容,还可以进行在线游戏、当作电脑终端使用,大大拓宽了传统的文化产业平台,使得原本必须在影院、电视、计算机等冷门媒介上才能接触到的文化内容产业经过手机这一个综合性终端展示在了消费者眼前。文化产业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上升为文化内容产业,从而使得文化产业的范畴拓宽了。

3、互联网传播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互联网传播技术体现了技术作为一种媒介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如通过互联网构建的微博平台。其特征是无形产品,借助的技术方式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传播技术也在不断演变。初期的民歌、舞蹈等仰赖民间的口口相传,后来出现了灌音技术、录像技术能够将民歌舞蹈保存传播,实现商品化。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产业平台得以迅速拓展。网络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大批新兴产业模式出现了。评论、微博、微信,这些都是基于通信技术的发展,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产业模式,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文化产业对互联网产业的影响

1、文化产业向互联网产业品牌、营销环节渗透。文化产业向互联网产业品牌、营销环节浸透是指文化产业的精神内在、品牌内涵向制造业的渗透。文化产物固然有其物质化的载体,但文化产物所表现的真实价值是其内在的精神内容,也就是文化产品的真实价值是承载于虚构和标记的特性之上的。文化产物价值的这类虚拟性和无形特点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移动、嫁接或附加到任何适用商品之上,成为某种实用商品的造型、工艺、品牌等产品差异性的标记。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也借这些实物商品实现产业化。

2、文化产业向互联网产业的研发、设计环节渗透。文化产业向服务业的渗透源自于对微笑曲线两端的影响,集中于对研发和品牌的影响。文化产业向制造业的研发、设计步骤渗入是指文化元素、创意思维融入制造业价值链研发、设计环节等。英国是全球第一个将文化创意产业提到首要位置的国家,它的解说是“文化创意产业指那些出自个人的创造性、技术及智慧和经过对知识产权的建设生产制作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产业内容主要包含出书、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和广播、软件、广告、建筑、策划、艺术品和古玩贸易市场、时装设计手工艺品和手工艺品等13个行业。

与传统产品类似,研发和品牌也是文化产业链中附加价值最高的部分。工业设计、品牌策划、营销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促进了文化附加值的增长,使得制造业布局更加灵活。于是,随着文化产业和制造业的深度交融,以工业设计、授权业为表率的中间产业链条,一方面完成了文化产业的深度、高级化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四、文化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根据统计,全球文化经济每天缔造220亿美元产值,当前文化产业已是全部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2011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达1,938.6亿元,同比增加了14.2%,2011年上海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达1,94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5.8%,占全市GDP约达10%。文化产业成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首要组成部分,已经从探索、起步、培养的初级阶段,步入了迅速成长的新时期,呈现了生机勃勃的新局面。文化和高新技术相结合则构成了高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文化对科技的成长、发展与流传发生了庞大的影响,技术的提高又赋予了文化产业新的产品模式和呈现形式。互联网技术与文化的交融日趋加深,20世纪至今,文化产业变迁的每一进程,互联网技术创新都起着重要的功用,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能为标志的讯息流传技术成为文化产业向更开阔领域拓展的首要力量。产业整合以适应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然而,现实中还存在很多制约文化产业融合的阻碍性因素,所以我们必须从优化产业和企业融合的内外部环境入手,制定和实施新的政策,以保护和促进这一新兴产业的产业一体化的顺利发展。

首先,要把握技术交叉融合发展方向,将技术融合放在制定国家科技计划中,充分考虑技术融合的因素。强化基础研究和设施的投入,创设差别部分范畴交织交融的研究机制,促成各部门间研究建设的协作,整合有限资源;改制大中专院校的传统培训机制,设立学科交织的新式专业,培育具备复合性知识和技术的人才。

其次,政府应相应减少管制,制定新的法规、法律和政策,提供宏观的产业整合和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当前,中国存在着大批行政垄断和部门肢解现象,传统文化产业分立的多重管束体系将不再顺应产业交融的要求和规定,务必走向管制框架的融合,采纳同一管制。在产业交融的事实眼前若是不打破各部门的既得利益、接连采纳传统的管束框架,势必阻挡资本的自由活动,限制新技术的利用和新产品的问世,也将侵害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带来社会福利的极大亏损。融会对于企业来讲是个崭新的关念,高回报的同时必然有一定的高风险,企业间的效仿行为对于促成产业的最后融合具备重要的功用,于是政府对于开始尝试使用互联网技术和促使产业交融的企业给予支持,加强强势企业的树模效应。

最后,实施人才创新战略,改变传统的创新概念。产业融合使企业拓展市场,业务量增加,带来更多的工作,同时对人们创新意识有了强烈的需求,因而企业应建立教育培训机构,来增加企业人才的创意思维,改变员工的传统科技知识的“惯性”,培养职工掌握更多革新的复合性知识和技术,在各种科研院所执行交融型的研究机制和跨学科的专业设立,培养具备复合性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产业交融给社会的各个层面带来了变化,但是更加深刻和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则是激起了人们思维方式的进级,转变了传统的创新概念,令人们从系统的角度交融差别的事物和从事物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提升了思维的系统性并拓宽了思维的广度。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发[2012]2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www.gov.cn,2012.7.20.

[2]吴利华,张宗扬.中国文化产业的特征及产业关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视角[J].软科学,2011.12.

[3]袁丹,雷宏振.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4.

[4]韩顺法.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7.

猜你喜欢

互动发展产业融合文化产业
商贸流通业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机制探析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