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

2016-11-19刘春玲李淑会刘丽萍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学效率信息技术

刘春玲 李淑会 刘丽萍

摘要:目前,个别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整体素质相对偏低,个别信息技术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基础性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的先天不足,再加上教学评价理解不清,忽略过程,倾向功力性总结。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效率 教学力度 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学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中。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该灵活、大面积地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组织教学。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却存在了许多问题。在教学实际中,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几下措施,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兴趣,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课堂中注重实效,精心选修模块,使之多样化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构成,使用这种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可以在教学中防止过分强调原理而忽视应用软件操作,或过分强调应用软件操作而忽视原理学习的两种极端倾向。但学生在根据自身兴趣、特长来进行自主选修时却很难实施。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加以解决,比如,成立兴趣小组(如成立程序设计兴趣小组、多媒体技术应用兴趣小组等)、分学期开设选修课、学生自学与教师单独指导、分层教学等形式,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二、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案

教师的教学方案是否新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应摒弃以往的传统教学,推陈出新,在教学中不仅要对信息技术进行详细的概念性讲解,更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了解信息技术概念的情况下进行信息技术的练习。对于一些学习自主性不强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比如说,再课外布置一些需要独立完成的小作业,让他们自己去练习、探究。另外,诙谐幽默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培养适应于现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通过多种方式与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因为每个学生受教育背景不同,掌握知识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面临这一问题时,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受教育背景,掌握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然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分层次的教学管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重视,得到一个全面、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扎实的计算机基本功。比如说,对于一些没有基础的或者基础性薄弱的学生,可以从最基本的智能ABC输入法开始教学和练习,而相对于基础好一点的就可以从电脑绘图开始,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有效的进行学习,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四、加大信息技术教学力度,以此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由于信心技术教学没有在高考的考核范围内,所以很多学校并没有引起重视,开设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也只是形同虚表。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加大各校的重视力度,让学校在意识观念上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另外,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要将这个观念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课程重视起来,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再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讲课时应与学生多一些互动,让老师与学生在轻松交流的情况下就可以学到信息技术知识。另外,对于部分基础性不好的学生,应多给予鼓励,增加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具有影响力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情绪,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课堂信息教学的有效性。

五、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考核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它能快速了解每位学生的技术水平。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考核不仅要在理论概念进行考核,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总而言之,要全面考核学生的整体水平,只有掌握学生的状况,才能对症下药,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从而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信息技术。在这个科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年代,互联网、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学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探究和自主性学习能力,若再加上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肯定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个性化的评价,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更应该体现“人性化”的特点,比如,在对学生作品的过程性评价中,我们要重视“半成品”的评价与任务解决过程中的评价相结合,要及时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做的过程,以评价为引导,重在落实新课标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培养和能力开发。同时,评价过程中教师也应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基础薄弱”的学生,使我们的过程性评价做到有理、有据、有情,真正体现“为了一切学生”的培养目标,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教基[2001]17号.

[2]教育部.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曾祥霖,张绍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6,(01):50-54.

[4]杜玉霞.美国信息素养教育与研究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42.

[5]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01):7-15.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教学效率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