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16-11-19柴露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

柴露

【摘 要】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主线,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入手,深入分析在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提出了以职业技能大赛为风向标,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健全人才竞争机制,以项目为依托,提升教学团队凝聚力,校企深度合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23-02

一、职业技能大赛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快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随着职业技能大赛的深入开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举办思路一直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将市场需求融入赛题,考验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对高职院校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更新教学理念及内容,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考验的不仅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专业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技能大赛对参赛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教师创新能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教学团队协作力,要求大赛指导教师掌握行业一线的技术要领,并能将行业一线的技术通过适用的教学手段沿用到教学一线,实现大赛成果的转化。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一)师资质量不匹配

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有不少是由中专升级而来,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及实践能力非常有限,难以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事业单位编制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招聘计划,导致很多学校面临着缺人、无人应聘的尴尬局面。从目前的师资队伍来看,一方面,部分在岗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任教,理论知识充足,但实践操作能力匮乏,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市场敏感度低。另一方面,从企业引进的教师虽可以满足实践教学,但理论及教法都比较欠缺,这都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对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师资要求。

(二)培养机制不完善

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各职业院校逐渐意识到双师型教师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鼓励中青年教师走向一线工作岗位进行半年至一年甚至更长的顶岗实习,以弥补自身在实践操作中的不足。与此同时,相应的培养政策却没跟上,教师在顶岗实习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该时间段的各类补贴、工资福利、年底考评等问题,在选择时多有顾虑。

(三)考核机制不规范

部分职业院校在进行教学质量考核时没有针对性,无论上课质量好坏,相同职称的教师在课酬上无差别,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直接扼杀了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另一方面,受社会环境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将科研成果、论文著作等摆在考核考评的重要位置,教学质量则成了软指标,直接导致应该在职业技能大赛中挑大梁的青年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科研上,把上课及指导学生参赛当成任务来完成,其结果可想而知。

(四)团队合作意识不明显

职业技能大赛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动态,对参赛选手专业知识和职业竞技水平的要求极高,往往还覆盖了周边专业的相关知识,所以在职业技能大赛中,一般要求配置指导教师2-3名,达到互补的效果。实际上指导教师的合作并没有达到最优化,许多地区将指导学生获奖列为职称评定的硬指标,除了排名第一的指导教师外,其他名次的对职称评定基本没有用处,于是,排名靠后的指导教师往往在指导竞赛中敷衍了事,毫无通力合作可言。

三、以技能竞赛为风向标,加快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一)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师应同时具备以下特征:“双证书”—— 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行业认可的技术职称;“双素质”——既具备理论教学技能又具备实践教学技能;“双角色”—— 既承担教学任务又身任企业一线要职。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贴近行业企业和市场需求,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同时,职业技能大赛的风生水起吸引了大批参与企业,或提供专业设备,或提供技术支持,使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飞速提升,为教师融入企业提供了可能。

学校可以在本地选择几家实力较强、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基地,实现校企间的双岗双职,即教师去企业担任各要职助理,企业业务骨干来校担任兼职讲师;推进“一对一”帮扶计划,专职教师任业务骨干的课堂助教,业务骨干任专职教师的企业导师,有效发挥各自优势,提升协同力,双方取长补短。

(二)健全人才竞争机制

健全人才竞争机制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健全分配制度。合理的分配制度能产生积极的激励效果,将所有教学活动细化,根据职称、任务难易程度等给出明确的补贴标准,不仅能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能激励教师在专业领域不断攀升。第二,赏罚分明。对表现良好的教师给予物质及各类机会奖励,表现消极的教师可以考虑去留,以此激发工作干劲,形成良好的工作、学术氛围。第三,提升归属感。将教师的个人发展融入学校的发展中去,使其从内心认同学校,达到个人与集体和谐发展。

(三)以项目为依托,提升教学团队凝聚力

教学团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科研项目要求项目组成员组建合理的研究梯队,在研究方向上各有所长,形成互补,需要整个教学团队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项目的推进,时刻挑战着整个团队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和奉献意识,也为团队凝聚力的增强提供了最佳机会。一支科学的教学团队必须既有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基本功深厚的教授,又有敢于创新、勇于奋进的中青年教师,并在科研项目研究中实行“导师制”,以老带新,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促使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教学团队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团队成员齐心合作,专业水平及个人能力都得到大幅提高,职称、学缘结构更加合理,也更进一步提升团队凝聚力。

(四)校企深度合作

行业企业的参与使职业技能大赛如虎添翼。大赛的举办为行业、企业、学校搭建起交流共享的平台,学校与主要合作企业开展校企互兼互聘工作,分别设立岗位津贴,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充分调动专职教师、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吸引教师主动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创新与开发、业务骨干到校内兼职任教,促进校企深度合作。行业企业人员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制定课程标准,参与课程设置,专职教师深度融入企业生产一线,进一步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推动校企合作迈上新台阶。

职业技能大赛的主题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当前的形势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强大的知识更新能力,还要有行业一线的实践动手能力。应正确面对当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有效解决各类问题,为职业技能大赛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兴会等.“职教改革试验区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动协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

[2]李学斌.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9)

[3]朱强.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策略[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4]程玮.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24)

[5]臧其林.技能大赛促进职业院校师生职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职教通讯,2014(35)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3JGZ193)

【作者简介】柴 露(1990— ),女,湖北潜江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大赛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
论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学研究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