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化经验比较分析

2016-11-19徐家贵汤爱丽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东盟比较分析职业教育

徐家贵 汤爱丽

【摘 要】阐述广西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国际化状况,对比分析广西高职院校间职业教育国际化经验的成功与不足,对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化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一带一路” 广西—东盟 职业教育 国际化经验 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06-03

“一带一路”建设对职业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日趋激烈的职业教育国际化竞争,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对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西高职院校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办学特色,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道路。

一、广西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国际化状况

“2011—2015年,到广西学习的东盟国家留学生达到37346人,居中国各省区之最;同时,广西每年派往东盟国家留学的学生超过5000人,是中国派往东盟国家留学学生人数最多的省份。”其中,高职院校学生占比皆达三分之一左右。可见,广西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化中处于“桥头堡”的位置。

据统计,2016年,广西共有高职院校37所,其中,南宁市18所,柳州市、崇左市各4所,百色市3所,桂林市2所,梧州市、钦州市、玉林市、河池市、北海市、来宾市各1所。通过对广西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现状的调查,在南宁、柳州等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约有18所职业院校开展多样化的国际化活动,如师生互访、合作办学、短期培训、文化交流等。

根据调研资料分析,在“一带一路”建设引导下,广西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协同配合,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从以往单向度“走出去”向“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转变,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日趋丰富、深度与广度日益扩展。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和资源优势互补,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步伐更快,积淀形成了具有广西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经验。

二、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经验比较分析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政府、企业利用区位优势,面向东盟教育市场寻找合作机会、拓展办学平台,构建了校、政、企三维联动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模式。

(一)校际交流合作是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主体。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基本都设置了国际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海外教育学院等组织机构,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

1.师生互访盛行。师生互访是建立在校际合作之上的人员往来活动,教师出境专业考察、交流访问、短期培训有利于拓展国际视野、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学生交流互换有利于了解跨国文化、学习国际化知识及技能,也有利于丰富学校办学形式、扩大国际声誉。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派教师到合作学校开展中文或越南语、泰语等语言课程的教学活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派专业教师到泰国职业院校交流学习,了解泰国职业教育以及轨道交通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2.短期培训形式多。短期培训是校际交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中国—东盟农业职教交流网络,利用自身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应用技术等专业优势,对越南农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2002年至2009年开办了畜牧新技术、亚热带果树栽培技术、农业教育管理等培训班17期,为越南培训农校教师、农场技术员、农民技术员、科研人员、行政官员等共377人次。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举办“2015年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合作研修班”,为期20天,来自缅甸、泰国、东帝汶3个国家的官员、专家学者27人参加。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举办“2016年泰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班”,为期38天,来自泰国6所职业院校15名教师到该校培训学习铁道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课程。

3.合作办学是主流。广西高职院校先后与东盟国家院校联合办学,采用分阶段在国内和国外合作院校学习的方式,主要是“N+N”模式,将联合办学项目的学生派到对方或对方学生到广西学习,学生毕业后可获双方的文凭或学习证明。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10余所院校开展合作,实现了与合作院校师生互派、课程共建和学分互认,应用泰语(商贸方向)、应用越南语(商贸方向)等专业实行“2+1”培养方案,学生修完2年国内基础课程后,可选择继续在国内完成高级课程,或选择出国留学1年,留学期间可到当地企业的实训基地参加顶岗实践,目前,该校赴泰国学习的学生已达200多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与泰国那空沙旺皇家大学合作,实行“2+1+1”专本连读模式培养泰语专业人才,国内学习2年后,第三年到泰国继续学习实习,完成所有课程后获得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专科文凭,第四年继续在泰国那空沙旺皇家大学攻读本科课程,毕业后获得该校本科文凭;与越南河静大学合作,实行“2+0.5+0.5”模式培养越南语专业人才,国内学习2年后,第三年到越南河静大学学习越南语半年和在越南企业实习半年,毕业后获得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专科文凭和获得越南河静大学的越南语结业证书。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应用外语(柬埔寨语方向)、应用越南语、应用泰语,实行“相关语言+商务知识+英语”模式,国内课程学习完成后,赴语言对方学习半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越南河内外国语大学、菲律宾莱诺大学、泰国曼谷北部大学等多所院校合作,派出数千名学生到对方开展留学项目。

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凭借自身优势和特色,突破主要以学习、进修语言、国际贸易、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偏文科类专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大力开展进修专业课程和学历教育,涉及的专业面逐步扩大。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依靠铁路专业、汽车技术等特色专业,与泰国大城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泰国院校签署合作协议,实行“1+1”教学方式,第一年在泰国学习基础课程,第二年到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铁道类专业课程。

(二)政府搭平台建机制是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保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平台、机制日益完善,包括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出台支持鼓励政策等。政府牵线搭桥,推动了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

1.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由国家教育部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目前已举办三届联展暨论坛活动,旨在通过组织中国—东盟政府、学校、企业等全方位开展职业教育交流,搭建可持续合作平台。历届“中国—东盟职业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都紧紧围绕发展职业教育、强化政策对话机制、完善交流合作平台等主题,为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加快推进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等起了重要促进作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已成为宣传广西职业教育、促进广西与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

2.开展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建设。为深化广西与东盟国家人力资源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2011年第十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中国设立10个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培养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的“中国—东盟农业培训中心”就是其中之一。截至2016年初,该培训中心在杂交水稻种植、果树嫁接等现代农业方面,已为老挝、缅甸、越南等东盟国家举办培训班68期,培训学员1300人次。同时,在老挝承建“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为老挝农作物品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持。在职业院校建设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为广西—东盟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构建了稳固框架。

3.积极出台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引导政策。政府出台鼓励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优惠政策,并加大经费投入。2010年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校积极开发海外教育市场,开展境外办学。加大选派重点课程教师和骨干教师出境培训的力度,建设适应教育国际化要求的教师队伍。完善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管理机制、效益评估机制及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公派留学效益。”同时,为支持东盟国家学生、学者到广西学习、研究,从2007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设立老挝留学生奖学金、柬埔寨留学生奖学金、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等。此外,南宁市、边境城市靖西等各级政府也设立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鼓励东盟国家学生到广西学习,增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友谊。在各类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为推动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政策、资金支持,为提升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提供了动力。

(三)企业协同配合是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有效形式。“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需要职业教育的参与和配合,企、校合作使企业“走出去”的过程更顺畅、更有效,也有利于为企业开拓、创造“走出去”的新领域、新方式。

1.企业“走出去”需要职业教育。为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化与企业国际化的协同合作,2014年6月,教育部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鼓励骨干职业院校‘走出去。支持承揽海外大型工程的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交通、海运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和东盟国家铁路、公路与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大量建设,急需相关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企业更需要职业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为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带来了重大契机。

2.职业教育需要伴随企业“走出去”。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战略号召,2015年,柳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汽通用五菱、印尼西爪哇省教育厅达成合作意向,针对印尼生产基地,与印尼院校联合创建“中印汽车学院”,为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的生产基地及相关产业园区培养和输送技术人才,同时联合建设“国际化共享型现代学徒中心”,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及在岗员工拓展培训。2016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携手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与印度尼西亚苏莱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销售服务培训中心”,联合开展汽车技术类的专业教育合作,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培养高素质汽车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广西高职院校就要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3.拓展境外校企合作新途径。与境外企业合作,有助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一些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寻求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发展途径,在境外开展校企合作,创设零距离实训环境。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正大集团等多家泰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生留学期间可到合作企业开展实习实训,同时还与新加坡FICC HOLDINGS PET LTD公司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豪华邮轮管理知识操作技能,满足STCW78/95公约和邮轮适任标准要求的国际豪华邮轮公司中高端服务管理专门人才。开展境外校企合作,在满足境外企业招聘本地技能人才的要求时,也利于拓展新的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

三、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化未来发展展望

广西职业院校,尤其南宁、柳州等地的高职院校已与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比较分析,各院校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既有共性,也有特色性,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广西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与本科院校相比层次偏低,与发达省份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新的形势,广西高职院校必须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步伐。

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的高职院校、政府、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广西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定位,用好国家的政策优势,借助与东盟海陆相接的区位优势,发挥自身的国际化特色,加强校、政、企协同配合、协调联动,将广西打造成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门户。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加强职业院校、政府、企业的三维协调联动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广西高职院校在既有经验基础上,要继续创新职业教育国际化方式,进一步加快“走出去”与“引进来”步伐,吸引优秀师资、生源,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层次;广西各级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国际化扶持力度,在留学生奖学金、国际化政策等方面适当给予倾斜,同时,科学统筹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逐步扭转各地市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职业教育直接为企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一带一路”加快了企业的“走出去”步伐,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合作途径,从而在互利共赢中更好地满足自身的人才需求,推动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广西成东盟留学生出国首选地[EB/OL].(2015-12-30)[2016-01-20].http://www.asean-china-center.org/2015-12/30/c_134963046.htm

[2]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634/201606/t20160603_248263.html

[3]陆琦,黄献红,周龙军,韦显恒.浅谈中国东盟农业职教交流网络的构建[J].法制与经济,2010(12)

[4]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泰友趣”中泰文化交流活动月[EB/OL].(2015-12-30)[2016-01-20].http://www.gx.chinanews.com/kjwt/2016-05-18/135804.shtml

[5]东盟技术人才紧缺 广西成“国际工匠”培养摇篮[EB/OL].(2016-03-22)[2016-04-21].http://gx.people.com.cn/n2/2016/0322/c360645-27988509.html

[6]陈武.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N].人民日报,2014-01-15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研究能力提升项目(桂教科研【2016】3号)“‘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以广西为例”(KY2016YB757)

【作者简介】徐家贵(1982— ),男,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助讲,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汤爱丽(1982— ),女,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东盟比较分析职业教育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较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