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家庭不可缺席

2016-11-18张慧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现状

张慧娟

摘 要 中学生价值观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但由于一直以来过分强调社会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从而忽视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因素,加之家庭教育本身存在一系列问题,使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一直效果甚微。我们应重视家庭教育在中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进而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形成通力教育,共同促使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关键词 中学生价值观教育 家庭教育 现状 通力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 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前些天,网上报道一则新闻:山东省青岛胶州的一位高考学生常升,今年报考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但由于志愿被人篡改,他险些无学可上。经调查,篡改常升志愿的不是别人,竟是他的同窗好友郭某。事情一经曝出,便引发广大网友的关注与热议。这让我们再次关注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同时,不得不思考,中学生身处同样的社会环境、同样的学校教育环境,为何有的真诚善良、有的虚伪奸诈,有的热情大方、有的冷漠吝啬,有的勇敢乐观、有的怯懦悲观?在记者对郭某父亲的采访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采访中郭父掩面大哭,称自己忙于生意,后悔没有把儿子教育好。是的,这个答案就是家庭教育,当前家庭教育在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存在长期“缺席”的问题。

1中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家庭“缺席”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和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重价值观念的影响,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显得更为必要。中学生是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关系他们个人的 成长与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是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但是近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每当中学生的价值观出现问题时,人们往往把所有的责任归于学校教育缺失,以及社会教育力度不够,客观上造成中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家庭教育的“缺席”;从主观上来讲,由于家庭教育自身存在问题,造成家庭教育自动“缺席”,比如:家长对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一味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是暴力或者溺爱,家长迫于生计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或者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不到位等。

2中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家庭不可“缺席”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持续不断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教育或影响,家庭教育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即狭义是指父母等成年人对子女,尤其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广义是指对包括父母在内的家庭成员的教育,”我们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家庭教育。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等,其中家庭教育在中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对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是前两者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育人的起点,中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前,家庭教育已为孩子健康发展打下基础。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任何人生命一开始便有了教育,当我们不同的个性已建立之后,后来的教育便难以影响它的改变了。”这里所提到的“教育”就是指家庭教育。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场所,每个人从一出生起,就潜移默化的受到家庭的影响。是否拥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教育,对中学生能否很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基础性的。良好和谐的家庭教育包括很多方面,融洽的家庭关系、家长正确的价值观、家长与孩子的和谐交流、家长的教育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等,这些都有助于塑造一个诚实守信、勤奋好学、乐观进取的中学生,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而在“篡改高考志愿事件”中,正是由于郭某缺少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教育,父母没有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没有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以及在事发之后,郭父表示已经打过孩子了,家长一味的使用暴力,不能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导致郭某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不能以诚相待,犯了错误之后隐瞒事实。古人有云:“天下之本在家”,只有搞好家庭教育,才能“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

(2)对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对前两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弥补性。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具有广泛性、一般性,教育的人数较多,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或中学生,且教育的内容广,涉及到各个方面。不能充分考虑到每个中学生的个性、具体性,不能关注到每个人的生活细节,这就使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作为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更能与孩子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家长了解孩子的个性,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身心状况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使孩子的价值观教育更有针对性,促进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中学生常常会有困惑或烦恼,在这个关键点如果家长可以给孩子解释疑惑、不解,并且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够事半功倍。反之,会使中学生陷入迷茫甚至导致价值观的扭曲。篡改他人志愿的郭某,当他有了消极的念头时,学校面对众多的学生不可能及时察觉,而在这个时候家长的关怀也缺失,导致他走上违法的道路。

3如何确保家庭“出席”,共促中学生价值观教育

3.1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从家长自身做起

(1)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意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强,但是思辨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因此,家长应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家长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品质,当遇到事情家长能否沉着冷静应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应对,是否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些都会影响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邓小平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把“理想”、“道德”放在“文化”之前,可见道德、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2)家长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父母的教养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性格行为,正因为存在着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所以社会中的每个人的性格也各不相同。有的真诚善良,有的虚伪奸诈,有的热情大方,有的冷漠吝啬,有的勇敢乐观,有的却怯懦悲观。”家长应摒弃暴力教育和溺爱教育,积极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变化,了解孩子的需求,根据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成长的需要理性、科学教育。“重视孩子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关爱孩子,赋予亲情,满足孩子成长需求,尊重孩子的意愿,使他们积极主动、健康愉快地发展。但在满足孩子生长需要的基础上,也应理性施爱,既不拔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既不一味溺爱、放纵孩子,也不过分地限制、压迫孩子。只有将感情与理智相结合地施爱,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否则会适得其反。”

(3)家长应尽可能地为中学生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不断学习新的社会知识,在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把传统价值观与新兴价值观相结合,更能符合中学生成长的需要,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更好地交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3.2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形成通力教育,共同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1)社会教育方面,首先,国家应对中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中学生身处良莠不齐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有些文化价值观是对他们有利的,也有一些是不利于甚至是危害他们的健康发展的,如何进行正确的选择,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十分必要。国家主流价值观应该包括朴素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博大而现实的国际主义情怀;历史情怀、实践情怀、未来责任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生命、生活、个体、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意识;竞争、合作、关心和共赢的现代精神;开放、公平、公正、和平与发展的全球意识。其次,国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一个干净、健康的环境,加强对网络和媒体的监督与管理,对于给中学生价值观造成不利影响的网络信息和媒体栏目进行整顿,严惩危害中学生价值观的行为,积极创建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2)学校方面。首先,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学生创设一些有利于正确价值观养成的情境,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主题性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还可以组织中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其次,学校教育应建立一个全面的、真正有利于中学生发展的评价体制,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教育更注重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学校教育应改变传统的评价体制,适当加入对中学生的价值观评价的内容,使学校教育真正去关注中学生的心理、价值观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而在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家庭长期处于“缺席”的状态。家庭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家庭“出席”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共同促进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方竹玲.什么是家庭教育[J].家庭教育,2004(4).

[2] 祝上.家庭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5.

[3] 王春杰,王卓健.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6).

[4]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J].幼儿教育,2004.

[5] 王振存.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0(2).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