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2016-11-18张小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大学生

张小莉

摘 要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和网络成瘾进行调查,同时探讨了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

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网络成瘾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提到主观幸福感,每个领域都对它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研究,目前,心理学界对于幸福的心理感受大多用SWB(Subjective Well-being)来表示,而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大多数采用的是Diener(1984)的定义,他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Diener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注重个体在幸福意义上的自我评价,凸显了主观体验,将个体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认知在客观生活条件下体现出来,并且容易操作,解决了一直以来对幸福感测量的困扰。Diener在对于主观幸福感定义的基础上,总结了三个特点,即主观性,相对稳定性,整体性。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和不同背景的群体,他们的需求和价值观可能不一样,对于幸福感的主观体验可能也会有差别,在这里,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于网络成瘾的定义,研究者们都是各说纷纭,但是大多数研究者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是“网络成瘾属于行为成瘾的一个子类”。我国台湾学者周倩(1999)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性地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忍耐、克制、退缩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Kimberly Youmg将网络成瘾特征总结为四点,分别是:强迫行为、戒断行为、耐受性、沉迷的后续困扰。现在的社会由于各种压力的出现,网络成瘾问题也是各界人士所关注的问题,网络成瘾带来的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比如,生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家庭和社会问题,这些无疑不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影响。

对于主观幸福感和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也已经有很多研究者涉猎,但大多数对于研究对象没有很严格的划分,对于年龄层次或者从事职业没有进行筛选,对此,本研究将对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网络成瘾的关系做进一步详尽的调查和研究。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某高校大学生200名进行研究,抽取文理班级,人数各半。

1.2研究内容

主观幸福感国外研究较多,但多是针对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成年人。幸福感与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不同文化下的个体对幸福的理解存在差异,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大学生群体自己对幸福体验的基础上考虑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用问卷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并结合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调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如何?

(2)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状况如何?

(3)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网络成瘾是否相关?

1.3研究工具

采用吉楠编制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和杨晓峰编制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

1.4研究程序

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57份,有效问卷137份,有效率为68.5%。数据处理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2研究结果

2.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人口统计学差异比较

通过1,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科别和年级方面并无差异。在生源地中,只有在人际关系这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从平均数看,生源地为城镇(M=11.0217)的子女得分比农村(M=11.8242)的低,但是在总量表中也无差异。在是否独生中,只有在家庭满意这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从平均数来看,独生子女(M=9.7903)的得分明显高于农村(M=8.7867)子女,但是在总量表上也并无差异。

2.2大学生网络成瘾人口统计学差异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网络成瘾在性别、科别、生源地和年级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于是否独生这个变量上在0.0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时间管理维度和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这俩个维度对于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有显著差异,从均值上看,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网络成瘾总量表上(M=69.7419)比非独生子女在网络成瘾总量表上(M=77.6533)的得分低;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时间管理这个维度上(M=11.0968)比非独生子女在时间管理这个维度上(M=12.6400)的得分低;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这个维度上(M=15.8065)比非独生子女在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这个维度上(M=18.1867)的得分也低。

2.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3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有显著负相关,即主观幸福感均分越高,网络成瘾均分越低;且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的时间管理和戒断性这两个维度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为显著负相关。表4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消极情绪、生活满意、社会性行为、精力以及家庭满意之间的相关非常显著,呈负相关。

3讨论

3.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经本研究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性别差异、专业类别、年级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影响。

对于生源地的差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量表在此类别上无显著差异,但是人际关系在此类别上有显著差异。其他研究者所得结论也互不一致。张雯、郑日昌(2004)研究表明,大学生幸福感指数在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高于乡。何瑛(2000)的研究表明,城乡差异对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方面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中表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维度的均值显著高于来自城里的大学生。我们知道现在城市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再加上城里的邻里之间交往没有农村那么亲密,从模仿的角度来看,城里的孩子自然而然在人际交往方面要落后于农村的孩子。

对于是否独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此类别上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家庭满意这个维度对此类别的差异显著。从独生子女状况来比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的研究数量较少,陈静、杨宏飞(2003)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明显比非独生子女生活满意感高。对于本研究,笔者认为,独生子女可能更容易得到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重视和关爱,可以得到更多的呵护和关注,所以独生子女在家庭满意度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比非独生子女的要高。

3.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在本研究中,大学生网络成瘾在性别上并无差异,在前人的研究中,大多数是男生网络成瘾大于女生,而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生上网看视频、玩游戏、购物越来越是一种趋势,而男生对于网游更是爱不释手,所以二者之间并无显著的差异可言。大学生网络成瘾在科别上也没有显著差异,现在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又或者是艺术类,网络科技如此发达,对外界的了解和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都是一样的,所以也并不能体现出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在生源地类别上也是没有显著差异的,这可能由于高中以前,升学压力太大,凡是能考上大学的中学时都还不怎么上网,到了大学,才真正开始接触各式各样的网络,这和生源地的是否有差异无关。大学生网络成瘾在年级上也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只做了大一和大二的调查,样本量较少,对于这个问题还值得进一步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在是否是独生子女这个类别上的差异显著,特别是时间管理维度和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这两个维度在是否独生类别上的差异显著,可能由于独生子女小时候在父母身边比较娇惯,凡事都由父母安排,没有自我管理和控制的意识,到了大学,离开了父母,没有了管教,对于时间的管理和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解决,而非独生子女,在这一方面可能从小就开始锻炼,所以没有什么问题。

3.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和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相关呈显著负相关,即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也越低。

崔丽娟等(2006)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幸福感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幸福感有显著性差异,非网络成瘾青少年比成瘾青少年更具有幸福感。严标宾、郑雪(2006)研究表明,青少年网络行为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负相关,非网络成瘾者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更高,对生活的满意度评价也更高,但在消极情感上,网络成瘾者有更高的体验,并且有更高的社交回避和苦恼水平,在积极情感上,两者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些结论都与本研究一致。导致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过度使用网络带来的消极生活事件频频出现,人际关系不协调、和家长老师容易出现冲突,孤独、焦虑、抑郁等消极情感体验增强,以及生活习惯发生大的改变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降低网络成瘾者的生活幸福感。此外根据有关研究,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搜索一些对学习和生活有用的信息,利用网络来作为一种更加便捷的联系工具,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感觉比较自卑、孤独、失落等,因而通过网络的虚拟空间中寻求友谊并在网络游戏等活动中获得自信,成就和满足感,或是上网只是为了逃避现实。网络体验高的大学生对网络给予积极性的评价,他们认为在网络中能得到更多他人的认同,能有效缓解在现实生活中的焦虑,能在网络游戏中体会到比现实生活中更大的成就感等。这说明部分网络体验较高的大学生,可能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不是那么如意,自我体验到的幸福感水平不高,因而转向网络寻求自信、成就和满足感。

4结论

经本研究调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科别、年级、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和每月生活费水平上无显著差异。但是生源地差异对于人际交往这个维度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得分均值更高,人际交往质量更好;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家庭满意这个维度的差异显著,表现为独生子女家庭满意度均值更高,更能对家庭感到满意。

大学生网络成瘾在性别、科别、年级、生源地和和每月生活费水平上无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在是否是独生子女这个类别上的差异显著,特别是时间管理维度和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这两个维度在是否独生类别上的差异显著,表现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均值分数更高,时间管理维度和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这两个维度上的均值分也更高。

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和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相关呈显著负相关,即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也越低。

参考文献

[1] 金瑜.心理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章明明.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应激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29-30.

[3] 朱晓伟.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2006,29 (5):123-126.

[4] 梁宁建,吴明证,等.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幸福感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2):294-296.

[5] 崔丽娟.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1):34-36.

[6] 严标宾,郑雪,等.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6,12(2):168-175.

[7] Griffiths,M.Internet addiction:dose it really exist.In J.Gackenbach,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intrapersonal,interpersonal and transpersonal implications[J].New York:Academic Press,1998.

[8] Young K S.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1996,1(3):237-244.

[9] Orzack,M.H.Computer and addiction.http://www.computer addiction.`com

[10] Armstrong L.How to beat addiction to cyberspace.http://.netaddiction.com/,2001

[11] Davis RA. Internet addicts think differently:An inventory of online cognitions. http://www. internetaddiction.ca/scale.htm,2001.

[12] Grohol J. Internet addiction guide.http://psychcentral.com/netaddiction/,1999.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