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日本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2016-11-18袁浩

艺术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高校教学方法

摘 要: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无论从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目前国内高校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走了一条实用化的道路,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得到了极大地进步,然而对于国内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缺乏原创性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如何让教学体系更加规范,如何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以及如何让教学方法更加高效成为当前困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效果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将结合自身访学经历,谈一谈中日两国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环节上的一些差异,并结合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具体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方法;体制优化

笔者通过在日本一年的走访,深入了解了日本大学艺术类相关专业教学的有关情况,来到日本之后通过与日本学生交流与实际制作的参与对日本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感觉到中日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上存在的差异,直观的感受是日本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方案较为系统、目的较为清晰,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近几年来国家也在极力地推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改革方案涉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却并不多,由于艺术类相关专业的特殊性与存在的问题,处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和学生有着更加深入的体会,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经历着重谈一谈中日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环节上的一些差异与改进意见。

第一,教学理念。国内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教学理念基本上基本贯彻了我国本科教学纲要里的教学思想,即“为祖国培养能建设现代化社会的有用人才”。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就是要让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更加注重实用性,让毕业生毕业之后能够投入到浩浩荡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军里来,更加注重生产的效率,强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而日本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则强调“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的初步引导”为主。既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又要让学生具备从事艺术设计创作实践的能力,把一部分立志继续做研究的人引导到硕士博士阶段。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日本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上更加重视实践课程以及设计思维的开发。教学理念上的区别就导致了中国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更加注重的是实用技能的提高,比如熟练运用相关的设计软件完成相关的平面设计任务,而日本学生则更加注重思维的开发与实际动手能力,对于设计的理解与工艺的运用要成熟一些。

第二,教学方法及内容。日本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已经逐渐走过了迷茫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有一套既定的做法。举个例子,国内的大学艺术类专业本科是四年制。从第一天入学,就开始全面进行艺术类专业的相关基础训练了,比如对三大构成以及设计学概论的学习。而在日本艺术设计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入学之后都是先进行两年的“教养学部”的学习,这一时期学校里的大部分专业是不分的,这里只有各种社团活动、论坛以及学生组织,学生们首先要进行团队的训练之后才会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日本老师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面通常不会过多的阐述理论部分,在画图方面不作过多的要求,对于效果图的绘制着眼于设计想法的表达而非整体视觉效果,通过不断对学生进行手工与思维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原创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如提供素材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强调要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因此,日本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是在一个类似于工房的教室里完成自己的创作然后再拿到小型会议室里和老师学生交流。而在中国的大学,老师上课通常按照教学课件授课,学生们完成创作基本是课堂下进行的,课程结束后由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给出相应的分数。

笔者看日本大三学生的课时作业,想法可谓是天马行空,甚至有的比较幼稚,光从表面看很难达到良好的审美评判标准,但从与日本学生沟通的结果来看,他们仍旧是有逻辑的,并且充分考虑了构造、工艺和其他因素。到了大四,外观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蜕化成了优秀的作品,这一时期,学生对过去的作品进行重新审视,对各个部分进行重新整合,以让整体外观效果达到理想状态。而在国内高校,学生们在刚刚开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习的时候老师们就会对绘图提出很多要求,比如对于线描的质量、图案的复杂情况等等,对学生缺乏思维与工艺的启迪,更多的是批评与修改意见。

第三,教学评估。日本高校的本科教育其实表面上看和中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日本学生和中国学生一样大学时光是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度过的。无论是久负盛名的帝国大学还是其他国公立学校,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不是什么难事,但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依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深究其原因我认为这符合中日一贯的教育习惯。纵观中日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教学评估政策有很大的影响。比较中日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评估环节上的差异,在中国高校,艺术类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的综合评定并没有什么根本区别,老师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考勤和最后的作业完成情况,而在日本高校,学生的综合评定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实践参与。在中国,学生按时上课是对学生考核的一个关键因素,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更侧重于作业最终完成的效果,而在日本,学生缺勤率在日本高校是对教师考核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更注重课堂上的表现,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决定学生的成绩。对于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定,国内高校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侧重考察教师科研与论文情况,日本高校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与学生互动情况。

鉴于我们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估方面与日本高校存在的差异,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上都有自身的特点,总体而言,日本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与实践性方面的经验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笔者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修改意见:

第一,完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艺术门类学科应当更加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因此,我们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方法,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到学生的思维与手工训练上来,这些应该在教学大纲里着重体现,目前我们更多的课时都安排在了概念教学上,实践环节显得随意性很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统一制定教学大纲,规范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并在内容上不断地进行完善与细化,细到对每节课的上课内容、实践活动的内容与主题都要有所规定。

第二,优化对教师、学生的考核办法。目前高校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考核办法与其他专业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主要考察的办法是公共基础课程的考试成绩、专业课程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出勤率。表面上来看三者涵盖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专业能力和学习态度,但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对于学生的考核可以由任课老师给出平时分,平时分参照的是学生在实践制作中的难度与想法交流中的表现,最终作品交由不参与教学的专业人员评分得出,至于公共基础课程与出勤率,应当逐步削弱公共基础课程在课程配置中的比重,让学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专业创作上来,出勤率应当作为学校考核老师的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的标准。

在对教师考核方面,我国高校在对高校教师入职审核时主要看重的是学历与毕业学校,在笔者看来,这两者并不能衡量一名教师能否胜任教学工作,尤其是从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对于他们的考察应当更具体,更规范。考察的内容应当侧重基本专业理论、教学大纲内容、手工实践与现场教学能力。

教师入职之后,高校对教师的考察也应(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当得到改善,应当逐步采取市场化机制,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管与考核。逐步告别听讲课、听汇报、抽作业的传统检查方式,对于学生出勤率低的课程,应当就该课程的任课老师向学生进行调查,方法可以采取问卷与访谈等形式,如果学生上课意愿很低的话应当取消该课程或由其他老师担任,高校教师应当逐渐告别铁饭碗,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这样教育事业才能加速前进。

第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改良。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应当侧重于实践教学,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实践教学应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应当鼓励学生对元素的理解与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有基础理论、创作过程、工艺实践与运用、设计思维训练四大块;第二个阶段应当让学生对过去的作品进行重新审视,对各个部分进行重新整合,以让整体外观效果达到理想状态。老师应当在这一阶段完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外观及工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完成整合过程中所需的工艺及技术上的难题,让科技为创作服务。高效也应当提供更多的场所与软硬件设施来辅助教师教学与学生创作。学生完成作业应当主要在课堂上统一进行而不是在课下,课堂时间应当充分利用。

其实所有艺术类学科都有着相通之处,因为它不像纯理论学科等有着非常明确的体系,对于好坏、对错的评判有着明确的标准。本身什么样的效果好,什么样的效果不好本身就是件众口难调的事情,也没有统一权威的教科书。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属性,所以教育也就很难走对路子,如果给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育规定一条既定的线路,完成教学任务将变得简单,但是这种性质的专业就略显天生不足,不利于老师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发挥自身优势;如果不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加以管制,老师自身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但因老师自身能力不足、思维逻辑不明确而导致学生对课程教学缺乏理解的情况就难以避免了。这种教育体制下,最后出师的有两种学生,一种学生会投其所好,把主要精力放在效果的绘制上,做的东西也符合流行。但这种学生缺乏对于设计的理解,这类学生尤其在普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里不占少数。还有一种学生本身有很高的天赋和热忱,即便与老师的意见不一,这样的学生也应当得到很好的开发。因此,鉴于目前国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情况,对教育体系进行规范,对考核制度进行优化,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希望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逐渐走上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袁浩,西安工程大学2014级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访日学者。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高校教学方法
《星.云.海》
《花月夜》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