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考

2016-11-16蔚吴会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8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研办学

蔚吴会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76-01

无论是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科技发展、民众幸福,纵观历史发展的足迹,都无不印证了以人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而教育作为直接体现、影响、塑造人与人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的系统性持续性活动,正在逐步体现这一特征,但由于缺乏全面设计和系统推进。再加上多年来教育体制上积累的弊端和体制瓶颈。因而也在事实上存在着诸多以人为本在观念和实践上的误区,从而使我国的教育发展和教研教改显得有些“支离破碎”、“捉襟见肘”,本人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体验,似作如下分析,以备与同行商榷。

在教育理念上,由于市场体制下的利益最大化,传统文化中“官本位”、“出人头地”等观念的影响及生存竞争加剧、就业形势严峻、高考制度的弊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教育理念从实践上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因而管理手段运用上以短期化、功利性为特征,从实质上忽视和削弱了能力和道德这些人生存的根本性需求,造成“差生”心理上的“低分无能”,“中等生”“压力山大”,“优等生”“高分低能”及体能、精神、信仰的缺失,这不是以人为本,它不能满足人生存发展的真实内在需求,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鉴及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从“升学”向安身立命、立德树人转变,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

在教育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这一教育领域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上,不管是过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忽视学生主体的教育,还是今天过分夸大学生主体作用,从事实上削弱教师主导的教育实践,都不是以人为本的全部内涵。人在教育教学中是师生双方而不是一方,任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导致师生关系不对等不平等不和谐,都将给教育发展带来“硬伤”。如果只要求学生的解放,而忽视教师的权利,教育发展至多是一场“秀”。教改和教育发展就失去了一个基本前提,也为国家、社会管理增加了成本和难度。

在教育管理上,直接的人事、财力和办学活动的干预、直接的行政评价和“人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使学校从事实上失去了办学的自主权,从学校管理层到教师都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所累,成为行政管理的“玩物”,办学上的以人为本更应注重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及地方特点、现状,遵循教育规律,应赋予学校以更多自主权,才能使学校管理符合自身实际,体现自身特色。为此必须转变教育管理职能,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和教师权利,把学校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在学校的教研教改上,任何教育教学、教研教改,一旦失去了学生这个鲜活的生命依托和最大的实际,失去了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这个“本”,任何方法、模式这些“末”都成了无本之谈,教育的改革创新也不是简单的一种模式向另一种模式的转变,不是完美的形式和热闹的气氛,也不是随意的个案推广,教研教改的以人为本,基于教师的真实需求和自觉行为,基于课堂中的自主思考和主动反思,基于教师对生命的尊重和学生的兴趣、态度、自信、行为。教育的动力来自内部,而不是外部,否则将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不能自拔。所以教研教改应注重学生需求、课堂实际、教师特长、学校特色,要建构使教研教改成为教师内在需求和学习成为学生主动自觉行为的体制,才能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形成富有成效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模式来。

在教育评价机制上,以及格率、人均分、合格率、升学率为主导的教育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兴趣及潜能的多元化,能力及道德的实践积淀,成绩只能检验思维的状态与对接,不完全能够验证能力的形成和道德的认知,也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能力的多元需求,教育评价体制应着重于明确的办学方向,社会的真实需求,突出的地域特色,人才的时代特征,生存发展的根本需求。

在社会就业机制上要改变以文凭为标志而忽视人才真实能力,身体、心理素质。精神信念和道德认知的状况。改变以特权为资源、特殊的行业政策为标志的非公平就业环境,真正建立德才兼备、公平合理的用人机制。

只有克服如上在教育实践上以人为本的误区,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宗旨、特征,实现教育目的,协调教育关系,推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教研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