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商务经济学角度探究流通经济学的重构

2016-11-16武昌职业学院武汉430202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商品流通商务活动流通

■ 任 娟(武昌职业学院 武汉 430202)

从商务经济学角度探究流通经济学的重构

■ 任娟(武昌职业学院武汉430202)

流通经济学研究相对比较贫乏,其主要原因是对流通经济学的概念模糊,学科定位模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本文从商务经济学的角度构建流通经济学框架,扩宽流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使得流通、贸易与商业等在流通经济学中得到改善。

商务经济学流通经济学重构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服务业中的流通问题的研究也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流通是否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是当前对流通研究的首要问题。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流通能够成为一门理论和独立的科学,但对流通经济学的概念定义比较模糊,对流通经济学的研究缺乏明确的内容和研究的对象,造成了流通经济学的发展严重滞后。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市场经济发展中流通服务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影响了流通经济学理论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从商务经济学的角度来对流通经济学进行重构,为流通经济学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流通的概念:基于学科角度的界定

流通作为一种物质的流通,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产品和资本的流通状态。对流通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流通课题的不同,因此涉及的学科有很大的不同。产品、资金和货物的流通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流通直接凝结了人类的劳动或具有劳动的对象性或客体性。因此对流通的概念界定要根据流通的科学属性和学科的视角来定义。本文研究的流通定义为经济学或管理学的视角。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就是在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全社会范围内如何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对生产成果的合理分配。管理学的基本逻辑是在既定的组织体内如何能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如何能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等。但无论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主要关注的问题都是成本、效率、竞争等问题,但不同的是经济学更加关注宏观、公平交易等。而管理学更加关注微观、垄断等。因此从经济学或者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流通,都被界定为人类生产成果或者生产要素的流动。

这里的人类生产成果或者生产要素的流动主要指的是一些凝结着人类劳动的有形或者无形物以及生产要素。这里的有形物主要指的是商品的有形物和作为非商品的有形物。无形物主要指的是服务。从经济学或者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要还包括货币、资金。但经济学或者管理学的内部有不同的分工。本文主要是将货币、资金等生产要素等作为流通中的要素进行研究。

流通可以理解为有形商品与有形产品由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这个转移过程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商品或者产品所有权的转移,称为商流,另一种是商品或产品实体的转移,一般被称为物流。但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商品由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的过程,存在所有权之间转移的问题,即商流和物流有时是同步的,有时不同步的。因此在对流通进行定义时,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质的流动,这种流通包含着不同的性质和学科。第二个层次主要是在经济学或者管理学视角下,也就是有形或者无形的商品。第三个层次是经济学或者管理学内部分工条件的不同而进行定义。

传统流通经济学的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流通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且将流通上升到社会再生产和经济运行的高度。马克思对流通理论的阐述主要是将流通作为商品交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以货币为媒介,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产生,流通的形成与社会的分工密切相关,商品交换和流通是以社会分工作为前提条件的,只有社会的分工比较明确,才会存在商品交换,也就会产生商品流通。列宁曾经说过,商品经济的基础为社会分工,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范畴为流通,流通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中社会生产过程的重要阶段,将消费同生产和生产决定的因素联系起来,是生产和消费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流通是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社会再生产主要由四个方面的环节构成,并且促进了社会再生产的不断发展。流通作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在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这个几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马克思关于流通理论的阐述主要侧重于流通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表述为生产与流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生产发展的规模和结构对交换的深度和广度起着决定的作用,生产方式决定着流通的方式和性质。生产对流通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交换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的前提条件是生产的社会分工。流通对生产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流通能够维持社会再生产中的分工关系上。在社会化的大生产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动力促使社会各个阶层的分工者能够进入到各个行业中实现专业化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促进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生产也越来越依赖于商品交换,生产的规模和范围也受商品交换规模和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流通对分配和消费也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流通成为两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依靠流通的桥梁作用,分配的方式和数量等因素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促使不同企业之间出现不同的分配方式和数量,从而对社会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进行满足。因此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流通作为主要的媒介,能够满足社会再生产的要求,并且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互适应,这样才能够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存在流通,并且经历了长期的社会发展,随着人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前进,商品流通从简单的方式变为发达的商品流通,并且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另外流通经济的研究还具有一定的背景。首先,在早期计划经济制度下,生产资料的流通需要由国家统一支配,并按照一定的计划指标来进行,国家设置专门的生产资料分配机构来进行统一的管理,这些机构与现在的物流公司属于同一种类型。由于行政隶属的关系,物资局主要从中央延伸到地方,这使生产资料也要经过一个转移的过程,且环节较多,构成了一条包括生产和消费的流通渠道。其次,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将马恩列宁主义作为主导思想,因此很多研究的理论都是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研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为流通经济学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计划经济中依托原有物资部门或者物资行业的流通已经出现衰落的局面,对流通的研究逐渐没落。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逐渐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人们的货物转移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和强大的支持系统,并且面对行业的发展需要,为行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因此现代流通理论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着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流通的内涵、模式和规模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流通的作用也由原来的生产附属发展为引领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先导。因此流通理论的研究不能一直停留在原有的结构和框架中,必须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从而不断适应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的发展步伐。

流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流通经济学的重构需要有核心概念,并且能够做到对经济学现象高度集中的概括。在重构流通经济学的过程中需要从核心概念出发。商品流通要经过不断的商品交换过程,该过程中货币作为媒介完成了商品的交换。马克思指出,商品交换过程中出现形态的变化并且与其他商品相互交错循环,这个交错循环的过程就被称为商品流通。因此流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应当是流通。因为流通能够将商品流通的核心反映出来,也能够反映出流通经济学的特点,能够对流通经济学中的经济活动高度概括。商品流通作为商品运行的过程,在社会化的背景下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商品流通能够反映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交换作为中介沟通的作用,也能够反映出错综复杂的流通过程。只有明晰了商品流通的核心才能够探求流通过程中的运行规律,才能够更好的处理商品和流通之间的关系,并且合理分析资源在社会中的合理分配。这一核心概念既包括交换的过程,也包括着市场的概念,还暗含着商业出现的必要性,因此这一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可以将其作为流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进行研究。从目前现有研究看,很难对流通进行定性的研究,政治经济学曾经对流通进行过一定的研究,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揭示生产关系与商业资本增值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概念是资本和剩余价值。

商务经济学是重构流通经济学的关键

商务是指一切与买卖商品服务相关的商业事务,也可以指与服务有关的商业经济活动。商务主要包含着贸易和商业。有学者提出,商务是能够满足企业扩展市场的空间,进行大规模交换的活动。著名营销专家Kotler认为商务能够促进企业将自己的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美国商务部在定位自己的职责时将自己的职责定位在世界各级的市场中,并且能够对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和定位起到一定的帮助,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贸易事务,从而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服务需求。商务与流通和贸易等对交换活动的外延概括的更加清楚,能够将交换活动的内涵真实的反映出来。商务反映的是与交换相关的事务,因此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等能够体现在商务活动中,并且商务能够把服务的概念包含其中,有效地解决了包含服务业在内的一切商务活动,能够对经济学和商务经济学中研究比较薄弱的服务业进行有关的阐述。不仅如此,商务还能够对国际贸易中的服务贸易和国内服务两者之间的统一性进行研究。商务的本质是对交换活动中的经济活动进行研究。商务与流通和商业内涵不同之处在于能够对国际贸易进行研究,注重国内贸易与流通两者之间的紧密结合。

从学科研究的角度出发,商务这个概念能够改善流通、贸易等学科术语的混乱局面。因此无论是流通还是商业,其研究的本质是相同的,也就是商品交换的过程和整个活动。如果将术语进行统一,那么在研究时学者们的认识就能够达到统一。同时,其他的研究学者不会对这个术语产生歧义或者误解,能利于流通经济学重构的顺利发展。

目前在国内把商务经济学作为一种学科的研究还很少,有许多国外的学者纷纷把商务经济学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和专业。例如阿莫斯特丹大学、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大学等都相应的开设有专门的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主要包含三类:以国际贸易为主的研究国际商务的课程、电子商务经济学课程以及研究整个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经济活动的课程。第一类的课程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商务电子的手段实现贸易活动的流通和吸纳。这个所研究的商务经济学主要指的是第三种类型,也就是将整个流通和服务过程覆盖的一种商务经济学。商务经济学首先要对整个的流通和服务领域进行概括,并且研究出商务活动的规律,该规律包含着商品交换和流通的过程。此外,商务经济学还研究与商务服务相关的经济学,服务在现代市场中作为一种无形的产品,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商务经济学的角度重构流通经济学可以将研究的领域扩大到生活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方面,探讨服务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服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商务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仅扩展到国内的贸易,还扩展到国际贸易。商务经济学中的商务主要指的是国内和国际贸易中的商务活动,主要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规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逐渐融合,国际贸易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发挥国际贸易的协调和推动作用是商务活动的研究热点。另外,服务贸易的发展逐渐出现良好的态势,因此对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商务经济学中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服务贸易中,另外,研究还扩展到国内和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商务活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商务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不仅有商务的发展过程和活动,还有信息时代新兴的电子商务活动,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商务活动的发展等。以商务经济学的视角重新构建流通经济学史,是当前摆脱传统流通经济学的重要转折点。首先,从商务经济学角度构建流通经济学能够扩大流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传统的流通经济学只是单一的研究商品的流通过程,缺少对逐渐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方面的相关研究。商务经济学的角度重构流通经济学能够从商务和服务的角度进行研究,在实际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服务的流通,并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意识观念的不断更新,服务商品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服务贸易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因此研究服务贸易在流通中的作用和价值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流通经济学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并且没有意识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商品流通中发挥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传统的流通经济学只是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方式,并没有深入研究电子商务在商品流通中的潜在力量和产生的巨大的流通生产力。传统的流通经济学无法预测电子商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不断兴起的新模式,也无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进行发展制度的创新。商务经济学的角度能够对电子商务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流通中电子商务所发挥的价值和作用。其次商务经济学的角度重构流通经济学能够扩大其研究的空间和范围,将国内和国际贸易两者统一起来。传统的流通经济学研究的视野主要局限在国内的商品流通过程中,而对国外的商品流通缺少统一的认识。商务经济学对国内和国际贸易的研究主要是将其中的商品流通和服务流通统一概括为商务,将两者对比起来进行研究。例如可以研究城市商业中心区的功能定位,能够将国内和国际上贸易活动规律相结合进行研究。因为在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包含了该城市中最强的服务功能,还具有大型的外贸公司和外企企业。最后,以商务经济学的视角重构流通经济学主要是与大众的普遍认知相同,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务出现的频率比较多,能够对人们普及商务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理念,促进流通经济学的不断发展。

流通经济学的对象确定和学科体系的构建

(一)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

重构流通经济学的前提条件是对流通经济学的学科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确定。只有确定学科对象以后才能够确定研究的范围和方法,进而建立研究的框架。流通经济学的对象主要有四种观念:关系论、服务论、主体论和规律论。而服务论是从商务经济学角度确定的一种研究对象。关系论认为在社会再生产中交换是一种媒介,此外,流通经济学一方面对流通和生产分配进行了研究,另一方面对商品流通领域内的商业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规律论认为普遍的经济学规律对社会商品的交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受到了流通过程中经济规律的影响。流通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将商品流通活动中的特殊规律进行解释。服务论认为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存在着服务,并且表面上商人是在进行商品的交换,实质上是在进行服务的交换。商业活动的本质是提供商业服务,因此流通经济学应当把商业活动中的服务纳入到框架中。

流通经济学作为一门实用性的经济学科,应当充分认识到流通过程中资源配置和充分利用的问题,也就是在研究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过渡时出现的盲目采购、加工等问题,对其进行不断的社会化、规范化,从而实现不断的优化过程。现代流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当前流通产业实现资源有效配置面临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资本论》对流通领域进行了解释,主要包括商品交换的过程以及商品与货币交换的过程。这两个阶段,商品与货物之间的相互转化需要在此过程中消耗劳动力、产生劳动费用,因此这一产业被称为流通产业。在流通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需要通过产业活动才能够实现。在具体的经济实践活动中,农业、工业和流通业分别为第一、二、三产业,也叫做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因此,流通经济学中的产业经济学也被称为流通产业经济学,流通经济学应把流通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及利用的情况纳入到框架体系中。

(二)流通经济学的基本构架

明确了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后,需要确定流通经济学的基本构架。从商务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重构一套完善的科学分析框架,在流通经济学的框架内明确商务以及商务活动作为中心地位,加强对商务以及商务活动相关概念的科学阐述,探寻流通过程中商品和服务的相关规律和作用机制,然后对商务活动的具体方式、结构和规模等进行具体的分析,从不同角度研究区域内的商务活动,之后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研究商务活动和服务的流通方式和发展前景。具体为:首先,对商务活动的核心概念进行确定,主要包括商务活动的外延和内涵以及发展的过程和本质属性。其次对商务活动的运行原理进行研究,在社会化分工的前提下,商务活动以及服务业逐渐趋于专业化的发展水平,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再次确定商务活动的研究方式,主要研究的是商务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服务贸易活动等。研究商务活动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以及与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商务活动的主体构架进行研究。最后针对不同空间内的商务活动进行研究,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甚至区域内的商务活动,并且与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原理相结合,研究商务运行的客观规律。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对流通经济学中的商品流通和服务流通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过程,研究电子商务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发展规模,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结论

本文从商务经济学的角度提出重构流通经济学的一种新的思路,该思路符合流通中经济规律,符合流通中的经济现象,并且能够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另一方面从商务经济学角度重构流通经济学能够扩大流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视角,能够加强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之间的联系,对流通经济学学科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1.马勇. 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流通经济学理论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5(26)

2.杜庆霞.基于共生视角的地区经济与商贸流通协同发展路径探讨[J].商业时代,2014(17)

3.林萍.流通经济问题研究——概念、学科属性与分析框架[J].商业经济研究,2015(21)

4.魏迎霞.从流通经济学传统研究方法困境看中间组织理论的创新贡献[J].商业经济研究,2015(23)

5.胡雅蓓,张为付.基于供给、流通与需求的文化消费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4(8)

6.谢莉娟,王晓东.中国商品流通费用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马克思流通费用构成的经验识别[J].财贸经济,2014(12)

7.韩枫.论中国商品流通经济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J].商业时代,2014(3)

8.陈相芬.流通创新与现代商贸再生产的地位及作用探讨[J].商业时代,2014(24)

9.张得银,陈阿兴,丁宁等.基于使用价值的流通地位与作用研究[J].商业研究,2014(1)

F713

A

猜你喜欢

商品流通商务活动流通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商务英语合同翻译技巧的相关探究
电子商务发展的民商法保障初探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2011商品流通国际论坛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