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

2016-11-16杨放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杨放

【摘要】动脉瘤围手术期患者的有效管理需要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放射科、麻醉科、监护室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密切协作。护理人员对围手术期病患的评估、管理、干预、教育,在和医师药物或手术治疗的配合中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护理;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0..03

颅内动脉瘤是血管囊状异常突起,人群发病率约1%~2%。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占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80%~85%。动脉瘤治疗方法有显微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目前开颅夹闭是国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围手术期是医疗护理的关键,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全面综述,以更有效地为临床护理提供帮助。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患者当得知动脉瘤破裂和治疗相关风险后会有巨大的压力和焦虑,对治疗及预后产生担忧。部分动脉瘤破裂患者会并发头痛,加重烦躁、焦虑、恐惧,同时有些患者考虑到治疗费用的高昂,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都可能导致患者不配合治疗、情绪不稳定,影响患者术前精神状况和术后恢复。稳定患者情绪,避免因情绪过度紧张、血压增高导致动脉瘤发生破裂。

1.2 一般护理

急性期患者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畏光、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意识 、瞳孔、生命体征变化,与医师合作进行相应药物治疗和护理,包括镇静、抗惊厥药物,渗透性利尿剂的使用,控制颅内压,预防癫痫发作。高热、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应强调在颅内出血急性期要积极使用药物治疗,控制高热和高血压,治疗高血糖,记录和调整患者每日液体出入量。同时保持病房安静,光线柔和,减少探视。患者绝对卧床,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咳嗽、排便,鼓励患者锻炼床上排尿排便。避免颈动脉按摩,曲颈,头部较大幅度旋转。术前禁食10~12 h,禁饮6~8 h,术前夜间不能安静入睡者,可给予口服镇静剂。

1.3 脑血管痉挛预防

遵医嘱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尼莫地平静脉泵入,详细记录尼莫地平泵入速度剩余量和血压波动情况。

1.4 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监测

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发生在首次出血后两周内,死亡率极高,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察觉动脉瘤破裂先兆,如头痛、眼痛、恶心、颈部疼痛、腰背痛等,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若发现再出血,应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紧急治疗措施。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夹闭术后送患者回ICU,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神志、意识、瞳孔、四肢活动情况,面色、末梢循环及尿量变化,准确记录每天液体出入量 。观察有无癫痫发作,做好癫痫的预防和安全护理。术后麻醉未清醒者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健侧,及时有效清除口腔鼻腔呼吸道内分泌物,给予雾化吸入2~3次/d,以利于将痰液咳出;麻醉清醒后给予床头抬高15~30°,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需有效控制血压和血糖,防止术后颅内再出血。

2.2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持续吸入,监测血氧饱和度。颅内动脉瘤术后病人气道阻塞 、换气障碍 、肺部感染是加重脑水肿的重要因素,因此确保呼吸道通畅是颅内动脉瘤术后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1]。定时翻身拍背,同时给予口腔清洁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防止呼吸道感染、坠积性肺炎发生。约10%颅内出血重症患者需气管切开,早期切开可以减少误吸和机械通气的风险,此类患者应做好气管切开护理,观察切开处伤口情况,及时吸痰并记录吸痰量及性状。

2.3 饮食管理

术后当日禁食,清醒患者次日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后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饮食宜清淡、高热量、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防止便秘,必要时用开塞露等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诱发颅内再出血。

2.4 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患者情绪与术后恢复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积极耐心的向患者解释和劝导,取得家属配合,使其获得术后恢复信心。尤其术后患者在监护室度过,更要细心护理,与患者沟通交流,减少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2.5 引流管护理

认真观察各种管道通畅情况。1)硬膜外引流管高度应低于头位。硬膜下引流管应高于头位10~15 cm,引流量以每天200~300 mL为宜,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防止过度引流造成低颅压性头痛。引流液的颜色应由暗红逐渐变淡、减少,如突然引流液颜色加深、鲜红色,提示可能有新的出血,应及时通知医师紧急处理。每日更换引流袋,防止发生颅内感染。拔管前应夹闭引流管24 h,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2)保持尿管通畅,冲洗膀胱,防止尿路感染,1~2周更换导尿管及集尿袋。膀胱充盈有排尿要求时拔管为最佳时间,可借助已建立的排尿反射,协助患者自行排尿。报道称此法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达97%[2]。3)腰大池置管可排除血性脑脊液、监控颅内压、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密切观察脑脊液颜色、性质、量,调节引流袋位置的高低,控制引流量,严格无菌操作避免颅内感染。置管引出血性液体后应于术后3~5天拔除。

2.6 并发症的护理

2.6.1 再出血和脑水肿

是动脉瘤术后最常见并发症,常见于术后1~3天。术后患者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Cushing反应,全麻后患者清醒延迟或清醒后意识障碍又加深,应高度警惕颅内再出血和脑水肿加剧导致颅内压增高,此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患者血压和颅内压控制极其重要,术前术后高血压与血肿扩大、颅内出血、脑水肿等密切相关。护理中应注意保持病室安静,限制探视,告知家属再出血的原因,如用力排便、打喷嚏咳嗽、情绪激动、搬运动作过大、睡眠不好等,以利于家属理解配合。强调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护士每天定时翻身,1~2 h/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加强营养,常规使用防褥疮气垫[3]。

2.6.2 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cular vasospasm,CVS)是急性期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是SAH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3天患者有可能发生脑血管痉挛,7~10天发生率达到高峰,2~4周逐渐缓解。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偏瘫失语、视物模糊、进行性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进行性加重、持续高热等。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上述临床表现的变化,协助医师进行脑血管痉挛处理,包括应用钙离子阻滞剂尼莫地平、提高痉挛血管的氧输送、扩张痉挛血管、3H疗法等。3H疗法用于提高脑血流量,提高脑灌注压,降低缺血风险;治疗时需要大量补液扩容,使用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并通知医师纠正心功能不全 ,尤其是老年有心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美国卒中协会(ASA)和欧洲卒中促进会(EUSI)指南均推荐选择性应用甘露醇、高渗盐水,短期过度换气并维持脑关注压>70 mmHg[4]。患者处于血管痉挛期,血压下降可能导致脑组织缺血或梗死,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时,仔细记录患者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将患者收缩压维持在150~180 mmHg,术后血压不可过高,也不能过低,提高血压会增加继发性出血危险,应加强监护。

2.6.3 脑积水

蛛网膜下腔内的血液易破坏脑脊液循环,SAH后脑积水(Hydrocephalus)发生率为10%~20%。通常表现为动脉瘤术后早期意识清楚,之后出现逐渐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如神智淡漠、反应迟钝、定向力下降等。颅内出血并发迟发性脑积水,常伴颅内压迅速升高,部分病人需做脑室外引流,护理人员应做好脑室引流护理。对行脑室- 腹腔分流术的患者,应详细交待分流管阀门使用方法,堵塞时可能会出现的症状,预防引流管引起颅内和腹腔感染[5-6]。

2.6.4 深静脉血栓

研究报道称40%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发病两周后可以用超声检测到深静脉血栓,神经学评分较差和高D-二聚体患者存在较大风险。ASA和EUSI指南均建议颅内出血患者在发病7~14天,具有高风险静脉栓塞的开始使用华法林。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患肢皮肤颜色、皮温、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病人穿弹力袜。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为肺栓塞,致死率较高,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 。术后保持双下肢抬高20°~30°,术后 24 h 生命体征平稳即可进行瘫痪肢体被动运动,防止血栓形成和肢体肌肉挛缩。

2.6.5 其他并发症的护理

8%的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可并发癫痫,并在一个月内发作,癫痫与血肿扩大和出血部位相关。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癫痫的发作,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和预防,做好患者和家属心理护理,正确认识癫痫。约30%患者出血性胃病,预防性使用H2受体阻滞剂或其他药物,可以保护胃黏膜,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有无便血,呕血,胃管回抽液性状,配合医师做好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部分SAH患者有不同程度心律失常和心电图异常,最常见的是Q- T间期延长,T波变平或倒置,S-T段压低,U波突出。重症患者使用心电监护,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心律,观察患者有无心悸、气促等症状,如出现心功能不全者,及时通知医师做相应处理治疗。

2.7 健康指导

鼓励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合理膳食,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指导患者坚持服药,戒烟、戒酒、控制血压、血糖,预防癫痫发生,勿自行停药、换药,出院后每3 ~ 6个月复查一次。

3 结 语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具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破裂时起病急促,不仅造成患者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心理打击、生活质量急剧下降,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早期及时和专业的护理将对动脉瘤的预后改善起到较大作用,一套系统有效的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在保证手术成功、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泽君.颅内动脉瘤术后主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4,10(1):28-28.

[2] 杨红英,蒙禹豆,江小芬,等.气囊导尿管两种拔管方式效果的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2):281-282.

[3] 胡燕妮,李乐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5):25-27.

[4]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5] 李科琴,王云丽.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围手术期护理[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8):145-146.

[6] 闫淑英,闫淑荣.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0:012.

本文编辑:徐 陌

猜你喜欢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护理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