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际接触、角色认同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关系研究

2016-11-12崔祥民杨东涛刘彩生

中国科技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意向创业者情感

崔祥民,杨东涛,刘彩生

(1.江苏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2.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3.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江苏 苏州 215600)



群际接触、角色认同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关系研究

崔祥民1,2,杨东涛2,刘彩生3

(1.江苏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03;2.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3.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江苏苏州215600)

本研究突破从个体微观层面探讨创业意向形成的传统,创新性地将群际接触理论引入创业领域,在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提出了以角色认同为中介的群际接触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概念模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528份有效问卷进行回归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角色认同在群际接触数量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角色认同在群际接触质量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接触质量比接触数量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略大。

创业意向;群际接触;角色认同

1 引言

2015年3月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五个文件,不断释放政策利好,一轮火热的创业浪潮正在来临。大学生知识含量高、创新意识强、年轻且富有活力,理应成为这场创业浪潮的主力军,而大学生采取创业行为的关键前提条件是要有强烈的创业意向。Krueger提出,创业意向针对有计划的行为,是创业行为唯一、最好的预测变量[1]。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个体心理特征视角和个体微观环境视角开展创业意向形成机理研究。个体心理特征视角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创业事件理论(Ajzen,1991;Krueger,2000;Lián,2007)、计划行为理论(van Gelderen,2008;Wu,2008)和自我效能理论(Kickul,2008;Zhao,2005;Urban,2006)。个体微观环境视角的研究逐渐从关注家庭背景(Carroll和Mosakowski,1987;Scott和Twomey,1988)、受教育背景(Le,1999;Kuip和Verheul,2003;范巍等,2004)、性别(Bonnett,1991;Mueller,2004)等个体背景因素向关注个体社会网络(van Auken、Fry、Stephen,2006;蒋海燕,2013;吴晓波,2014)因素转变。本研究认为,大学生与创业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体,大学生产生创业的想法,愿意由大学生转化为创业者,实现这种身份的转换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对创业者角色高度认同,而这种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角色认同是以不同主体之间的接触为基础的。

本研究从群体层面探讨大学生与创业者的互动接触对创业意向形成的影响机理,希望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提升提供操作性的指导和政策性的建议。

2 研究框架

群际接触促进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信任关系,对其他群体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促使他们对其他群体表现出积极的支持性的行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不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象牙塔之中的“阳春白雪”,而是通过创业教育、创业辅导、创业竞赛等多种方式与创业者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通过接触对创业者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与创业者群体成为朋友,形成友谊关系,逐步对创业者群体的关注点感同身受,从而不仅会消除大学生群体与创业者群体的偏见,而且还会改善对创业者群体的态度,对创业者群体逐渐产生羡慕、敬佩等积极情感,对创业者群体产生高度的角色认同。角色认同理论认为,角色认同是对某种特定角色的评价观点,是对某种特定角色的认定与理解[2]。个体对角色的认同感越强烈,其行为就越容易受角色的影响[3]。大学生对创业者群体的角色认同度越高,就越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去模仿创业者行为,使其行为符合创业者群体的规范与准则,甚至还会给自己制定特定的目标。因此,角色认同对行为具有推动性,大学生对创业者的角色认同会促使创业意向的产生。

为明晰群际接触、角色认同对创业意向动态作用机理,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框架模型,研究大学生如何通过与创业者的群际接触对角色认同、创业意向产生影响(见图1)。

图1 创业意向形成机制概念模型

3 研究假设

3.1群际接触与角色认同

在心理学领域,群际接触被认为是促进群际关系最有效的策略之一[4]。大学生在与创业者进行频繁接触中,获取了有关创业的大量而充分的信息,这些信息使大学生对创业的意识由抽象变得具体,由匮乏变得丰富,对创业者的工作生活与扮演的角色也就有了更多的认知。大学生对创业者角色的认知不仅与接触的数量有关,还与接触质量具有密切关系。

频繁的接触不仅可以增加大学生对创业者群体的认知,还会增加大学生对创业者群体的情感。实证研究表明,与目标群体接触越多,越有可能提高对该群体的喜爱[5-6]。群际接触理论正在由一[CM(21个认知取向向一个情绪取向过程转变。认知取向[CM)

认为,群际接触能够促进群体间的相互了解,而情绪取向则认为,群际接触减少了对外群体的一些负面情绪,增加了针对外群体的正面情绪。大学生在与创业者频繁而密切的交往中,逐渐对创业者建立友谊,对创业者产生尊重、羡慕等积极情绪。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大学生群际接触对创业者角色认同存在正相关关系。

H1a:大学生群际接触数量对创业者角色认知存在正相关关系;H1b:大学生群际接触质量对创业者角色认知存在正相关关系;H1c:大学生群际接触数量对创业者角色情感存在正相关关系;H1d:大学生群际接触质量对创业者角色情感存在正相关关系。

3.2群际接触与创业意向

创业意向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计划创建新企业的一种信念,是对未来目标行为的一种承诺。大学生大多物质资本匮乏,仅有未经衡量的人力资本,为克服信息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的障碍,需要与创业者进行交流。大学生与创业者在交流过程中,不仅会获取大量的创业信息和创业必要的资源,还会从创业者那里得到指导性的建议,在与创业者接触中获取的这些经验、知识、资源会使大学生认为具备了创业的基本条件,增强创业的信心,从而创业意向得到强化。

大学生在与创业者交往过程中,观察创业者成功经历,观察创业者创业过程中的艰辛与收获,观察创业者对社会的贡献与价值,从而对创业行为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与认识,激发内心创业激情。创业者的成功经历增强了大学生创业的信心,提升了创业意向。大学生与创业者在接触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观察性学习,还会接受情感性支持。在群际接触过程中,创业者会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让大学生具有创业勇气,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情感支持。Scherer等研究表明,35%~70%的企业家是由其创业成功的社会网络成员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欲望[7]。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2:群际接触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H2a:群际接触数量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正向相关关系;H2b:群际接触质量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3.3角色认同与创业意向

角色认同理论认为,角色认同是一种知觉,是对特定社会地位的一种角色认知,一种角色理解、一种期望,角色认同理论被应用到社会心理学领域,以帮助人们解释行为表现。例如,Lee.Pilia等通过观察角色认同和人们的助人行为,发现作为志愿者的角色认同是预测未来的志愿者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8]。创业角色认同就是大学生对创业者角色的价值判断,大学生对创业者角色评价越高,参与创业的积极性越高,对创业角色认同度越高,自觉创业意向就越强烈。

创业角色认知是大学生对创业者角色价值与作用的认知,当大学生感知到创业能够带来的价值符合个人的目标意愿,大学生对创业的合意性感知就会越强烈,也就会表现出较高的创业意向。Krueger等、Lián等在基于创业事件理论的研究中,都证实了创业价值符合个人目标意愿程度既合意性与创业意向的正相关关系。创业行为是创业者理性和情感交互作用的结果,带有情感的认知是使创业意向发生阶段性变化的关键性环节,创业者思维受到情绪的影响[9]。正如Cardon(2009)所说的那样,撇开创业激情来谈创业是不现实的。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3:角色认同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H3a:角色认知认同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正向相关关系;H3b:角色情感认同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3.4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

群际接触理论认为,群际接触作用于群际关系是一个因果链的探究过程。而这个因果关系不是直接起作用,而是通过某个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关系,对群际接触作用机制的研究,事实上就是对链接两者的中介变量的探寻[10]。

大学生与创业者的群际接触既会帮助其获取必要的创业信息和资源,又会帮助其获取创业者的精神支持,从而产生创业意向。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与创业者的群际接触,形成了对创业者角色认知和角色情感,在理性认知和感性触动的作用下,产生创业意向。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角色认同来源于群际接触,而又作用于创业意向。因此,群际接触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很可能是通过角色认同这个变量来实现的。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4:角色认同在群际接触对创业意向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H4a:角色认知在接触数量对创业意向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H4b:角色认知在接触质量对创业意向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H4c:角色情感在接触数量对创业意向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H4d:角色情感在接触质量对创业意向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4 研究设计

4.1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2015年5月份开始问卷发放工作,回收工作在2015年8月底完成,历时3个多月。以2015年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在全国范围内,从东部、中部、西部高校中分别选取985高校、211高校、一般高校、民办高校本科生以及高职院校大专生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以利用江苏科技大学学生的高中同学资源,利用暑假放假时机采取纸质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10份,回收率87.14%,其中有效问卷5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5.43%。

回收样本的个人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毕业学校等。结果如下:女生比例为46.1%,男生比例为54.9%;大专生比例为24.62%,三本学生比例为25.76%,一般本科学生比例为32.58%,211高校本科生比例为11.55%,985高校毕业生比例为5.49%;20岁以下学生比例为1.89%,20岁学生比例为25.9%,21岁学生比例为27.8%,22岁学生比例为37.88%,22岁以上比例为6.53%。

4.2变量测量

(1)群际接触:在Tropp 与Pettigrew 开发的群际接触量表[11]的基础上,修订测量量表,包含四个题项。例如:“是否经常面对面与创业者交际”“是否认识创业者较多的创业者朋友”“与创业者关系是否密切”“与创业者有共同话题”。

(2)角色认同:在Peter L.Callero的角色认同显著性量表[12]以及李云洁开发的工作角色认同量表[13]的基础上,修订测量量表,包含五个题项。例如,“您觉得创业者在心目当中地位如何”“您认为创业者的受尊重的程度如何”“您觉得创业者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吗”“您认为创业者对社会的作用如何”“您认为创业者对自身价值实现意义如何”。

(3)创业意向:在参照Thompsen个体创业意向量表[14]的基础上进行修正。该量表包括:“在将来主要开公司”等三个正向记分题和“从不寻求创业机会”等三个反向记分题。

5 数据结果与分析

5.1量表质量检验

群际互动量表的两个维度可解释总变异的66.32%,接触数量和接触质量两个维度的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值分别为0.658和0.660。角色认同量表的两个维度可解释变异的59.4%,角色认知和角色情感两个维度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值分别为0.653和0.613。创业意向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可解释变异的56.51%,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值为0.813。

5.2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表1为样本相关系数矩阵,该矩阵显示:群际接触的两个维度与角色认同、创业意向呈现正相关关系,角色认知的两个维度与创业意向也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初步验证了假设的正确性。

表1 样本相关系数矩阵

续表1

注:**0.01水平显著,*0.05水平显著。

5.3回归分析

(1)群际接触对角色认同回归分析。表2展示了群际接触的两个维度(接触数量和接触质量)对角色认同的两个维度(角色认知和角色情感)的影响。从模型的拟合情况可以看出,接触数量和接触质量对角色认知和角色情感回归系数均呈现显著状态,假设1的各项假设均通过验证。从回归系数可以看出,在对角色认知的影响中,接触数量的作用比接触质量更大一些;在对角色情感的影响中,接触质量的作用比角色数量更大一些。

表2 群际接触与角色认同回归分析

注:**0.01水平显著,*0.05水平显著。

(2)群际接触、角色认同对创业意向回归分析。表3展示了控制变量、群际接触、角色认同对创业意向的作用。模型一显示,性别对创业意向具有一定影响,男生比女生更具有创业意向。

表3 群际接触、角色认同与创业意向回归模型

续表3

注:**0.01水平显著,*0.05水平显著。

模型二显示,角色认知和角色情感对创业意向均具有显著正影响,假设3的各项假设均通过检验。从回归系数可以看出,角色认知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要略微大于角色情感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模型三显示,接触数量和接触质量对创业意向均具有显著正影响,假设2的各项假设均通过检验。从回归系数可以看出,接触质量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要大于接触数量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将模型四、模型五与模型三比较后显示,加入中介变量后,调整R2从0.183分别调整为0.283、0.246,说明模型的解释力增强。同时,接触数量和接触质量的回归系数减少,其中接触数量变得不再显著。这说明,角色认知在接触数量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效应;角色认知在接触质量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假设4的大部分角色通过了验证,但H4a、H4c需要修正为角色认知和角色情感在接触数量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效应。

从以上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经过修正的群际接触、角色认同对创业意向影响机理,如图2所示。

图2 修正的创业意向形成机理图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研究结论

(1)接触数量与创业意向呈现正相关关系。通过群际接触,大学生获取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将减少与创业者交往的不确定性和不适应性,使大学生能以更自然的方式进行交流,会使大学生有机会审视创业者,这将为消除创业者刻板印象创造条件[15]。

(2)接触质量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比接触数量还要大。接触质量除了与接触数量一样,通过角色认同对创业意向产生间接影响,还直接对创业意向产生影响。

(3)角色认同的角色认知与角色情感两个维度对创业意向具有显著正影响。这说明,创业意向的产生不仅仅是个理性认知的过程,还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创业情感是连接创业意向的不同阶段的关键环节[16]。

(4)角色认同的角色认知与角色情感两个维度在群际接触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中发挥着重要中介作用。

6.2研究启示

(1)在大学创业教育中,应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大学生与创业者进行接触,提升群际接触数量。

(2)努力打造群际接触最优条件,提升接触质量。平等的地位、共同的目标、群际合作、权威法律支持既是群际接触的最有利条件,也是提升群际接触质量的重要途径。大学应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以校友这种相对平等的关系链接大学生与创业者。大学还可聘请创业者担任大学生创业项目辅导教师,鼓励创业者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投资,让大学生与创业具有合作的机会、共同的目标,让大学生与创业者有更深刻、更具体的交流。

(3)应注重创业典型的宣传,采取多种途径报道大学生创业的先进事迹,让学生树立以创业为荣的价值观,充分认识到创业者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1]KRUEGER N F,REILLY M D,CARSRUD A L.Competing model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15(5/6):411-432.

[2]MCCALL G J,SIMMONS J L.Identities and interactions:an examination of human associations in everyday life[M].New York:Free Press,1978.

[3]ALBERT S,ASHFORTH B E,DUTTON J E.Organizational identity and identification:charting new waters and building new bridg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1):13-17.

[4]李森森,龙长权,陈庆飞,李红.群际接触理论——一种改善群际关系的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10(5):831.

[5]LEE A Y.The mere exposure effect:an uncertainty reduction explanation revisited[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1(27):1255-1266.

[6]HARMON-JONES E,ALLEN J J B.The role of affect in the mere exposure effect:evidence from physiological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pproache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1(27):889-898.

[7]SCHERER R J,CARLEY A S,WIEBE F.Role model performance effects on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career preference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89,13(1):53-71.

[8]LEE L.PILIAVIN J A,CALL V R A.Giving time,money,and blood: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J].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1999,62(3):276-290.

[9]KRUEGER N F JR DAY M.Looking forward,looking backward:from entrepreneurial cognition to neuro-entrepreneurship[A].ACS Z J,AUDRETSCH D B.Handbook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C].New York:Springer,2010:321-357.

[10〗郝亚明.西方群际接触理论研究及启示[J].民族研究,2015(3):13-24.

[11]TROPP L.R.,PETTIGREW T F.Differen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rgroup contact and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dimensions of prejudice[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5,31(8):1145-1158.

[12]PETER L.Callero.The meaning of self-in role:a modified measure of role identity.Social force,71(2):485-501.

[13]李云洁.新员工工作角色认同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4〗THOMPSON E R.Individu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construct clar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 internationally reliable metric[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9(5):1042-2587.

[15]KAWAKAMI K,DOVIDIO J F,MOLL J,HERMSEN S,RUSSIN A.Just say no(to stereotyping):effects of training in trait negation on stereotype activ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0(78):871-888.

[16]陈昀,贺远琼.创业认知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12):12-19.

(责任编辑沈蓉)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group Contact,Role Identity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Cui Xiangmin1,2,Yang Dongtao1,Liu Caisheng3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03,China;2.Business School,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3.S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Suzhou 215600,China)

This research breaks the tradition which is exploring the form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from individual micro level.It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the group contact into the field of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ve.It presents a conceptual model which is intergroup contact with influence in role identity as an intermediary for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students based on related documents.On the basis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528 valid statistical regression analysi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Roll identity plays a complete intermediary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number of intergroup exposure to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college students.Roll identity plays a part intermediary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intergroup exposure to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college students.The effect of contact quality ratio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act number on it.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Intergroup contact;Role identity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向价值观认同的人力资源实践构建及其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71372027),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创新精神培育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研究”(15YJA880039),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33091201)。


F276

A

猜你喜欢

意向创业者情感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