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众包网络模式创新及其实现路径

2016-11-12张绍丽郑晓齐

中国科技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发包方科研成果大众

张绍丽,郑晓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191)



科研众包网络模式创新及其实现路径

张绍丽,郑晓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191)

科研众包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一种新的科研模式,既是对传统科研模式的挑战,又是对现有科研活动的完善和创新。科研众包网络创新模式由网上众包交易平台(整体程序)和网上众包协作模块(分体模块)两部分构成,二者彼此对接并相互作用,其效用主要体现为科研投入降低、资源共享、成果转化、大众创新、科研环境净化、科研交易优化等效应,而其实现途径可通过线上和线下业务融合、冲突化解,以及信息处理与网络管理、知识创新与成果转化、在线交易与制度规范等技术与管理的协同来实现。

互联网;科研众包;创新;实现路径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升级及应用,科研创新范式和方法发生了巨大改变,科研创新主体也从专业研发人员扩展到了更广泛的普通大众,于是催生了更为开放型的创新模式——科研众包网络模式。科研众包网络模式作为当代科研活动的一种,它的优势在于通过互联网聚集全球科研人员的智慧,协作进行科学研究,共同解决科研难题[1]。目前,国内外常见的科研众包网络模式类型比较多,功能也不一样,如Academia.edu、ResearchGate侧重多学科学术研究与分享,Kaggle定位于专业的社交网络,Science Exchang则关注科学实验外包服务[2]。但是,科研众包网络模式在运行实践、理论研究、管理机制等方面原因,致使科研信息不对称、资源分配不公、重复投入、成果转化效率低等问题依然未有效解决。由此,有必要对现有科研众包网络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也许是解决问题及困境的有效途径。

1 科研众包网络模式创新机理

科研众包网络模式创新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科研资源开放与共享,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促进知识生产,进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从创新机理上,可由两个核心部分构成:一是整体程序,即发包方—平台—接包方,由科研发包方、众包网络平台、接包方三部分构成的网上交易平台。二是分体模块,即信息—市场—知识,由商业信息、知识生产、在线市场共同构成的网上协作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科研众包网络模式创新机理与构成

1.1整体程序

从委托代理角度来讲,科研发包方、众包网络平台、科研接包方在科研众包网络创新模式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具体情形如下:

(1)科研发包方,即有着创新需求的组织或个人。发包方在众包网络平台上发布科研需求,通过支付奖金,获取大众创新成果并加以利用,以满足自身的科研需求,主要任务如下:首先,科研发包方通过众包网络平台发布科研子项目(或任务)并设定奖金。其次,面对网上已回复的众多创新成果,根据自身战略发展和需求,有效地进行创新成果的筛选、甄别及检测,从而确定最佳应答方案。最后,兑现奖金或报酬,并对已选的创新成果进行利用,从而产生商业价值。

(2)科研接包方,即在互联网上进行研发活动的网络大众,主要为专业人士,包括有闲暇时间的在职科技人员和退休科技人员,也包含具一定专业基础的业余爱好者[3]。大众一般是基于科研兴趣、技能、荣誉、奖励及经济报酬等,在互联网上组成网络科研社区。并在互联网上搜集、选择感兴趣且符合自身专业研究领域的科研项目或任务,积极开展研发攻关,按照发包方的要求提交解决方案,从而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3)众包网络平台,即科研发包方和接包方中介交易的网上平台。科研发包方在平台上发布需求消息,科研接包方在平台上回复或展示创新成果,同时平台也可接受、暂存和发放科研奖励等。从类型上来讲,众包平台通常分为解决问题的平台和创意产生的平台[4],其中解决问题的平台是一种开放式创新研发媒介,汇集了问题提出者和潜在的问题解决者,通常后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科学家和学术研究人员[5]。对于创意产生的平台,它主要是运用大众人群进行头脑风暴的创新竞赛,进而获得大量的产品创意,但它们都需要集体客户的承诺[6]。但是,科研众包网络平台的顺利运行非常依赖能够聚集大量用户的网络平台或社区,这样才能将专职科学家、公民科学家和合作伙伴等各方力量连接和组织起来[7]。

1.2分体模块

(1)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中心。信息共享中心应包含业务发包库、智源接包库、征信数据库三个部分。业务发包库,含三方面功能:一是按照一定原则及标准,对科研需求如项目、任务等分门别类,减少重复发包,选择优质项目;二是对已分类的科研任务分析比较,确定受众面;三是对回收的研发成果筛选、甄别、检测,剔除无效部分,选择真正需要部分。智源接包库,由具有研发兴趣、能力的网络大众构成,有必要设置身份准入系统,准入条件设定要“松紧适宜”,在IP 域名可追溯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安全感,保障感知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8]。征信数据库,包含个人征信数据库、企业或机构征信数据库两个子库,主要是用来判断个人或组织的信用程度、记录交易行为表现、评定交易信用等级等。

(2)基于互联网的知识创新社区。知识创新社区包含知识创新社区、知识转换社区两个子社区:知识生产(创新)社区,它是大众交互的主要平台,有助于知识信息的获取、提炼、共享,从而形成新的知识。需求方将与科研任务相关的知识放到网上,供大众学习参考;同时网络大众方也愿意将自身优质的研究创意、研究成果放到网络社区展示或出售,以增加人气和知名度,这样形成知识的充分开放与共享。此外,知识创新社区也是知识信息的重组、升华和创新的主要平台。二是知识转换社区。实际上,知识转换必须借助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方能真正实现科研价值。知识社区中的一方为网络大众,一般拥有丰富的科研知识和较强的研发能力,另一方为网络需求方(机构、企业等),一般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设备、较强的产品生产能力,两方借助网络知识社区达成默契,各取所需,完成科研知识向实践应用的转换过程。

(3)基于互联网的在线交易市场。在线交易市场能够促进技术成果流动和共享,核心业务包括成果交易、产权交易两方面:一是科研成果在线交易市场。服务功能:通过信息发布、智能检索、资源下载等服务,架起科技需求与供给双方桥梁;通过授权或者委托一定的专业机构对大众科研成果的质量及优劣情况进行鉴定;通过推介重点实验室、大型设备、高精仪器对外开放与共享;对众包供需项目网上挂牌登记、交易,签订网上交易确认书。二是科研成果产权交易市场。一旦网络大众完成某一项目的研发,形成科研成果并通过某种途径依法确认,那么这个科研成果就具有产权性质[9],具备了市场交易的可能。科研成果产权交易程序一般应当按照申请、挂牌、上市交易、成交鉴证、结算交割等程序进行,内容及功能包括:通过征集、筛选和推荐交易项目,提供所有产权交易信息,促进买卖双方快速相遇;根据交易品种特点,制定交易价格及交易条件,减少议价成本;对产权交易过程中各种可能行为进行制度规范,防止暗箱操作,实现公平交易等。

2 科研众包网络模式创新效用

科研众包网络创新模式建立和完善必将对科研活动产生积极影响,不仅能解决科研创新面临的诸多问题,同时也将促进科研活动的快捷和高效,其创新效用将通过以下效应来显现:

2.1科研投入降低效应

科研众包网络平台通过信息共享中心,提供专业的科技咨询服务,避免科研大众、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对同一问题重复研发,减少人力、物力重复投入。一方面,公众参与科研活动的范围、领域会不断扩大,并将成为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专职科学家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专业水平要求更高的研究创新中去,减少了研发操作成本[10]。同时,科研发包方可借助平台选择到最优的接包团队开展研发,切实减少建设研发团队、购置设备等带来运营困难和资金压力。

2.2科研资源共享效应

科研发包方、接包方在信息共享中心平台上进行知识成果和酬劳交易,能有效解决科研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资源对接难等问题。中小企业可通过平台持续不断输送自身科研需求;民间科学家可将科研创意或成果放到网上展示,或者直接联系中小企业对接开展研发;同时高校和科研机构利用自身科研特色以及资源开展研究,获取收益。此外,大型科研仪器、场地、实验室等资源均可通过众包网络平台开放共享,减少科研资源闲置。

2.3科研成果转化效应

在良好的社区网络环境下,科研众包可以发挥规模效应,产生高质量的科学数据和可靠有效的科研产出,以及出乎意料的洞见和创新[11],能大大改善知识交互过程,进而加快知识创新进程。与此同时,传统科研应用模式是学校或机构研发出成果再推向社会,科技成果并不符合社会需求,而知识创新社区和在线交易市场,能够促进供需双方的高效对接,实现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接轨,使研发能力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2.4科研大众创新效应

科研众包突破了专职科学家和业余科学家的界限,使具有一定科研素质和技能的网络大众参与到知识创造中。科研项目经网络平台委托给网络大众研究,待研究成果交付完后,支付奖金给大众,大众有了资金支持,又激发自身创新创业兴趣和欲望,同时,还可吸引更多的大众参与进来,形成广泛意义上的大众创新和万众创业;另一方面,科研大众可通过网络共享平台,进行知识与成果开放共享,获知科研前沿知识、最新进展及利用成熟的科研成果。

2.5科研环境净化效应

在线交易市场上展示科研成果及进行交易,这样科研数据、成果、专利等就好比暴露在阳光下,时刻被大众获知并检验验证,有助于提高科研学术道德水平,净化科研学术环境。同时,通过征信数据库可获取接包方的诚信等级以及违规记录,减少科研过程的暗箱操作和学术欺骗。在更深意义上,这也将促使学术治理形式发生根本转变,即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且带有强制性意味的学术治理形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且带自发性很强的学术自治形式。

2.6科研交易优化效应

在互联网知识创新社区中,企业、科研机构、科研学者、专家以及普通大众通过互联网交流、沟通,能够减少科研交易沟通成本。科研众包网络平台通过公开的任务需求、研发成果等来增加人气和知名度,聚集各领域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7],从而增强买卖双方对接成功率,方便价格形成。同时由于网络交易具有公开透明性和程序规范化特点,能有效防止人为暗箱操作,实现公平交易。此外,网上实行交易委托代理制,能够简化交易手续,缩短交易过程,提高交易效率。

3 科研众包网络创新模式的实现路径

科研众包网络创新模式建立和实现,不仅离不开网络、软件、硬件等技术层面的运作,而且还涉及到政策、制度等管理制度的完善,因此,其实现路径应包含两部分:一是线上和线下的互动融合;二是技术与管理的协同增效。

3.1线上与线下的互动

科研众包网络创新模式是线上线下良好互动模式,我们称之为O2O科研众包模式,通过两方面建设来实现:一方面,打造“线上科研众包网络社区”,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放式吸引科研发包方、科研接包方、众包网络平台三部分共同构成网上虚拟科研社区,完成业务发包、成果及产权交易、专业委托(含检测、价值评估等)等业务的在线交易。另一方面,打造“线下科研众包服务平台”,为科研众包相关方提供科技及管理咨询、实验研发、设备共享、专业资源对接、科研成果孵化等业务服务。因此,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业务的融合,以及线上和线下冲突的化解来入手(见图2)。

(1)线上和线下业务融合。一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网络信息技术,如云服务平台、网络制造车间、网络实验室等网络技术,而且其发展和完善也要利用丰富信息挖掘及分析技术,提取有价值的科研信息。二是不断拓展线上、线下知识资源,不断推进知识生产和创新,如线下拓展高校科研团队、学科带头人、广大研究生以及专业科研机构、研究所、研究院等知识源;线上利用网络大众知识源,了解前沿动态,掌握最新成果,大众也可将研发阶段成果或者研发困难发布网上,征求网友意见和建议,寻求最佳解决途径。三是有效利用市场上的商业众包中介模式,如市场上已开始运作且比较成熟的商业众包模式如软件合作开发模式、科学项目合作模式等[12],这不用花费额外时间和精力自己组建。四是利用“网络交往社区”进行交流沟通,以及标准检测、商讨费用以及项目进展监控等,实现科研项目与研发市场的高效对接。

图2 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模式

(2)线上和线下冲突化解。一般来讲,线上线下的冲突缘于科研众包业务冲突、利益冲突和所有权冲突,故解决方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明确界定科研众包的线上、线下业务,减少重叠和交叉,线上线下各司其职,相互补充。二是利益机制构建的原则应兼顾线上和线下的科研投入、研发收益、科研贡献等,并且彼此之间应以契约形式固定下来,进行有效的规范和良好的约束,形成利益共同体。三是划分并约定科研成果产权。根据科研贡献大小,专利权限、利益分成及风险共担模式等进行明确界定;以网络合同或契约的形式,清晰界定科研发包方、大众接包方之间的产权边界;根据资金投入、研发投入、贡献大小等进行审查、评估,签订利益分享协议;设立网上仲裁[13]、网络法庭[14]等,对线上、线下冲突以及网络侵权案件进行仲裁或审理。

3.2技术与管理的协同

科研众包网络创新模式建立与实现,除需线上线下良好互动和融合外,也要做好技术和管理上的协同,即信息技术处理与网络管理协同、网络知识创新与成果转化结合、在线市场交易与制度规范并重(见图3)。

(1)信息技术处理与网络管理协同。一是加强科研众包过程的程序化管理,将众包活动内容、业务流程、操作方法、网络准则、网络反馈机制等编制成相对确定性程序,科研发包方、大众接包方以及众包网络运营商等均应按照编好的程序去做,减少人为干预和暗箱操作。二是强化众包网络功能区域的模块化设置,包含三个方面:技术模块,包含信息储存库、数据挖掘技术、信息分析技术以及信息利用等功能;管理模块,包含业务发包管理、大众接包管理以及互联网平台管理等;而交流模块,指“网络交流社区”,科研众包各方通过网络社区沟通交流、分享经验、交易商讨、谈判签约等。三是实现网上的编码化操作,利用信息技术,将众包平台中分散的知识汇集并编码,存储在知识库中,方便众包相关方检索、利用,而无须与这些知识的创造者直接接触,从而减少科研需求方的科研重复投入,提高大众研发质量和效率。

图3 技术与管理协同模式

(2)网络知识创新与成果转化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一般分成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它包括一系列技术性、管理性及商务性的活动,从而实现科技成果从科研领域向生产领域最终到市场领域的转移[15]。一是实现网络知识充分共享,促进科研成果直接转化。对于科研需求方,通过知识创新社区沟通交流,收集或购买科研创意,或对企业或组织本身的生产及研发力量加以利用并完善,研发出新的科研成果,从而实现以科研需求方为主体的科研成果转化;而对于网络大众方,凭借自身科学研究能力形成科研创意,通过独立或彼此合作,研发出一定的科研成果并加以展示,吸引企业、机构或组织采纳和购买,实现以网络大众为主体的科研成果转化。二是加强科研众包中介机构建设,促进科研成果间接转化。这主要是通过各类网络中介机构来实现的,网络中介机构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发包方和接包方在网络资源平台的网络社区、网络论坛等开展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实现知识集中生产与创新,也能间接实现成果转化。

(3)在线市场交易与制度规范并重。一是重视行业监管、行业自律,促进在线交易健康发展。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确定对口的行业监管部门,发挥监管主体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监管,成立科研众包(或众创)行业机构(或协会),倡导形成共同的网络众包行业标准。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制度激励,推动在线交易快速发展。发挥政府政策作用,对网络大众以及种子期、初创期小型科研团队给予政策和税收优惠,同时对中介机构在政策法律咨询授权、专业检测许可、成果价值评估、知识产权办理等方面给予鼓励。三是增强风险防控、交易监管,实现在线交易规范发展。借助互联网进行网络风险知识普及,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并促进众包网络平台管理的透明化和公开化,确保科研信息交易和资金交易安全,维护好各众包主体权益。其次,出台并完善相关法律和规定,对专利申报、产权保护、涉密要求、交易规范等问题进行有效界定,对众包可能涉及的个人或组织信息保护、创新成果认可、在线交易诚信等问题进行必要和合理的司法解释,做到在管理上有法可依,行动上有法必依。

[1]张九庆.科研众包对中国科研活动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5(3).

[2]夏雨义.科研社交网络与众包平台研究报[EB/OL].http://www.weiot.net/article-294222-1.html.2013-09-26.

[3]庞建刚,刘志迎.科研众包参与主体及流程的特殊性[J].中国科技论坛,2015(12):16-21.

[4]HOWE J.Crowdsourcing:Why the power of the crowd is driving the future of business[M].New York:Crown Business Random.House,2008.

[5]BAKICI T,ALMIRALL E,WAREHAM J.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open innovation intermediaries[C].Paper presented to the R&D management conference,Manchester,2010.

[6]夏恩君,赵轩维,李森.国外众包研究现状和趋势[J].技术经济,2015(1):30.

[7]卫垌圻,谭宗颖,等.科研众包——科研合作的新模式[J].科学管理研究,2015(2):16-19.

[8]王谦,代佳欣.政府治理中网络众包模式的生成、构建及效用[J].公共管理学报,2014(4):66.

[9]吕志英.科技成果的界定及知识产权保护[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31-132.

[10]SCHENK E,GUITTARD C.Towards a characterization of crowdsourcing practices[J].Journal of innovation economics & management,2011(1):93-107.

[11]TRUMBULL D J,BONNEY R,BASCOM D et al.Thinking scientifically during participation in a citizen-science project[J],Science education,2000,84(2):265-275.

[12]SAXTON G D,OH O,KISHORE R.Rules of crowdsourcing:models,issues,systems of control[J].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2013(30):2-20.

[13]网上仲裁[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9874645-10221722.html.

[14]网络法庭[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7578538-7852632.html.

[15]司云波,和金生.从知识发酵机理看科技成果转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1):168-170.

(责任编辑刘传忠)

Research Crowdsourcing Network Model Innov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Zhang Shaoli,Zheng Xiaoqi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Research crowdsourcing is a new scientific research mode based on internet technology,which is not only a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model,but also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activities.Research crowdsourcing innovation network model consists of online crowdsourcing trading platform(the overall program)and online crowdsourcing collaboration module(module).The new model has some results as follows:research investment decreased,resource sharing,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mass innovation,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purification,research transaction optimization.It could be realized through online and offline business integration,conflict resolution,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network management,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online transactions and regulations,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of collaboration.

Internet;Research crowdsourcing;Innovation;Implementation path

2016-01-21

F204

A

猜你喜欢

发包方科研成果大众
三方众包市场中的发包方平台博弈机制设计
科研成果转化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离岸IT外包中如何降低发包方的知识保护: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浅析成本加酬金合同模式下发包方的成本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