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心理干预疏导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2016-11-11付玉喜毕素芝韩卫军

河北医药 2016年21期
关键词:研究组心理药物

付玉喜 毕素芝 韩卫军



健康心理干预疏导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付玉喜毕素芝韩卫军

目的探讨健康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抑郁剂治疗,研究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并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2周、4周、8周2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资生活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联合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治疗早期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起效迅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开展。

抑郁症;焦虑;健康干预;心理疏导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缺乏主动性、悲观,严重者出现自杀自伤,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幸福度的严重疾病之一,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及高疾病负担[1-4]。近年来社会竞争激烈,应激性事件不断增加,抑郁症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幸福度的严重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及身心健康,也间接影响患者的家庭。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相比单纯的药物治疗,目前已建立起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临床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配合药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起到显著改善作用,促进精神康复和社会功能恢复,对预防抑郁症复发有一定的意义[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5月在张家口市社会福利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18~32岁,平均年龄(26.3±4.9)岁;平均病程(3.8±2.1)年;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19~31岁,平均年龄(25.7±5.7)岁;平均病程(3.5±1.8)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与排除标准

1.2.1入选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项)>17分;②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

1.3方法

1.3.1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给予舍曲林口服治疗,起始50 mg/d,最大剂量200 mg/d,连续治疗8周。

1.3.2心理干预:研究组由1名健康教育专职副主任医师,3名精神科副主任医师,2名医疗专业管理人员组成,在张家口市社会福利总院医院邀请多名精神科临床工作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参与,对100例样板人群进行量表和问卷具体操作。调查采用自计式和他计式,统一发放,统一回收,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8.0%。量表由5名主管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填写,有效率为100%。问卷由科内护理人员填写,有效率100%。①群体干预:精神科医生讲授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防治措施等内容,进一步了解抑郁症发病和预防复发的注意事项,学习避免和调控生活中应激性事件带来的不良刺激和情绪波动,提高患者对抑郁症的认知程度,增强抗病心理素质。心理干预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主要进行认知治疗,每周1次,每次60分钟。指导患者发现自己的不良认知和信念,鼓励患者表达抑郁、消极的负面情绪,改变患者对抑郁症的错误认知,进而建立正确和健康的认知系统。②个体干预:针对患者不同的应激性事件如婚姻问题、学业等给予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多角度、多层次、多手段的进行疏导,帮助患者寻找到适合自己发泄情绪的形式,比如指导患者写日志,用文字记下每天发生的事情和当时的感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每周放松训练计划,放松训练每天1次,每次30分钟。耐心倾听患者对其身心不适的诉说,采用诱导和启发等方式给予其安慰、疏导,协助其改变错误认知,鼓励和有针对性的暗示,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系统。③个体-群体干预:组织患者成立小组,互相做心理疏导工作,方式是群体讨论、人人发言、广开言路、相互辩论,现身说法,从而达到澄清观念、改变行为、提高认识、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的目的。组织患者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和户外运动,促进患者生活习惯和健康心态的养成。群体-社会(人群):该模式从群体到社会,对提高社会群体素质,是极好的实施手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是自然的,人是社会的。特别是19~29岁年龄段的青年,上有老、下有小,成家立业负担及重,别无选择的要从事社会活动、要生存、要创造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患者用自身感受向周边的家人、同事和邻居解说,角色转变成干预对象,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提高人们对抑郁症的正确认知。

1.4疗效标准采用HAMD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末评定,以减分率和有效率评定疗效。痊愈:全部症状近于完全缓解,HAMD减分率≥75%;显效:症状部分缓解,HAMD减分率≥50%;有效:症状稍有减轻,HAMD-3减分率≥25%;无效:症状无变化或恶化,HAMD减分率<25%。

1.5生活功能评价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74,GQOL-74),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资生活4个方面,评分均为0~100分。

2 结果

2.12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治疗后2周、4周、8周2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HAMD评分比较 n=50,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患者生活功能评分比较研究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资生活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生活功能评分比较 n=50,分,

2.32组患者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90.0%,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疗效比较 n=50,例(%)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病程迁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受损,多伴有病耻感;同时家庭成员饱受折磨,时间和精力消耗较大,经济负担加重;家属和社会的偏见歧视,使自卑的患者很难回到正常的生活习惯和活动范围。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躯体症状,而心理干预治疗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疗效[6,7],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佳临床效果。病理病因主要分为三种:(1)遗传因素:大约占总体的10%,患病率与血缘有一定的关系。亲缘关系愈近,患病率越高。(2)生化因素:可能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有关。许多药物通过抑制二者的摄取,达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3)心理与社会因素:遭遇突发事件或遇到重大挫折,使心理压力以及负面情绪加大,没有及时进行疏导,将问题压抑在心里导致抑郁产生。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现代模式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心理干预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其积极意义。

心理干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核心,是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治疗手段。结合我国的文化特点,针对抑郁症患者开展了适应国人的心理干预,并取得显著的疗效[8]。本研究针对抑郁症患者开展综合的心理干预,达到医疗目标-干预目标-行为目标一致,探索实用的健康心理干预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总结本研究心理干预具有以下特点:(1)将心理干预应用到抑郁症的治疗中,帮助患者获得最终的心理康复。(2)心理干预作为理想的医学实践,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医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意义;(3)健康干预要求实施者采用多元文化、热情耐心去帮助患者学习、操作,达到改变个体行为的最终目的。(4)分组实施健康干预,体现群体相互作用的干预方法、内容,及传递渠道,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集中体现,是提高社会群体素质,利于社会发展的极佳方法。

本研究采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抑郁程度均得到显著缓解,HAMD评分显著降低,尽管在治疗4周、8周时2组间HAMD评分及最终有效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治疗2周时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起效速度要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与既往研究[9-11]一致,上述结果表明,药物仍是抑郁症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但早期的心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依从性、提高认知程度,在远期预防复发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在抑郁症的心理干预中,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技巧对最终疗效有重要影响。抑郁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常常片面地解释目前的境遇以及悲观地推测未来的变化,造成思想的极端化,易产生消极情绪,单纯的药物治疗并不能使患者的认知水平发生根本性改变[12]。认知及行为模式的转变可以提高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对抑郁症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认知性心理重建,配合支持性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及个体化的针对性干预,引导患者重新建立正确的认知态度。本研究中同时开展了群体、社会干预,既往研究报道,心理干预方法的综合应用在增加疗效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3-15]。其可能原因:家属是患者最有力的社会支持,心理干预使家属能够正确看待疾病,学会采用积极、正确的心理应对模式,同时提高了心理安全感和社会支持系统水平,促进医护和家属的相互交流,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增加了治疗依从性。患者早日康复也利于提高家属的生活质量,研究报道心理干预同时也改善家属的生活质量[16]。良好的社会及家庭的支持系统是患者重返社会生活的稳定剂,在预防复发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治疗早期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起效迅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开展。

1周爱霞.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924-1925.

2张丹,李跃华.老年抑郁症外周血细胞因子与神经递质相关性研究.河北医药,2014,36:1765-1767.

3王雨.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及其对治疗的指导意义.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85-88.

4邓爱文,熊日波,姜婷婷,等.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在广州城区产妇的临界值研究.临床误诊误治,2014,27:101-104.

5傅列云,纪红玉.早期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康复的影响.职业与健康,2011,27:580-581.

6宋丽,余学,张慧芳,等.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51-53.

7向燕卿,张德源,彭文平,等.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重庆医学,2013,47:3846-3847.

8李会,魏中华,朱永鑫,等.知-信-行模式在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河北医药,2013,35:3658-3659.

9彭红波.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538-1539.

10龙川铁.心理疏导配合药物治疗在青少年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应用.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14:123-124.

11荆睿,王玉华.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1,27:62-63.

12Aelfers E,Bosma H,Houkes I,et al.Effectiveness of a minim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reduce mild to moderate depression and chronic fatigue in a working population:the design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Bmc Public Health,2013,13:1-7.

13王洪娟,吴忠海.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81-82.

14张东清,曾伟杰,熊丹.心灵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西部医学,2014,26:758-759.

15尤红,朱亚利,辛博,等.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康复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12.

16徐扬,王俊凤.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7:911-913.

10.3969/j.issn.1002-7386.2016.21.049

050071石家庄市,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执法监督局(付玉喜);河北省唐山南堡开发区医院儿科(毕素芝);河北省张家口市社会福利总院(韩卫军)

R 749.42

A

1002-7386(2016)21-3358-03

2016-04-27)

猜你喜欢

研究组心理药物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