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开胸与胸腔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6-11-11丁仁泉刘星池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纵膈胸腺腺瘤

徐 惟 丁仁泉 刘星池 李 博

常规开胸与胸腔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患者的疗效观察

徐 惟 丁仁泉 刘星池 李 博

目的 探讨常规开胸与胸腔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4例早期胸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下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肺功能、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疲劳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P<0.05)。结论 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胸腺瘤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的优势,且手术安全性高,对肺功能影响较小。

常规开胸;胸腔镜;早期胸腺瘤;疗效

胸腺瘤是前纵膈常见的原发肿瘤,其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1],病情发展较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咳嗽和胸痛等[2]。目前,胸腺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常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全胸腺切除术,为治疗胸腺瘤的标准术式,具有术野清楚、手术操作方便的优势,其缺陷是手术失血较多,术后易引发并发症[3]。电视胸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目前胸心外科研究的热点和方向,其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手术创伤小、患者承受疼痛轻。本研究就常规开胸与胸腔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早期胸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7~68岁,平均(57±3)岁,瘤体直径(7.3±2.4)cm;Masaoka分期:Ⅰ期20例,Ⅱ期2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8~69岁,平均(56±4)岁,瘤体直径(7.1±2.6)cm;Masaoka分期:Ⅰ期19例,Ⅱ期2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胸腺瘤无明显异位,瘤体均位于前纵膈;改良Masaoka临床分期为Ⅰ期或Ⅱ期,Ⅰ期肿瘤主要局限于胸腺内,镜下和肉眼观察均无包膜浸润,Ⅱ期瘤体局限于纵膈胸膜内,肉眼可见周围有脂肪组织浸润。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其他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术,全身麻醉后,患者行间断单肺通气或健侧单肺通气,取侧卧位或平卧位,手术切口选择以肿瘤位置为依据。手术在直视状态下进行,术后彻底止血,根据患者实际需求放置引流管,并给予抗感染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下手术,患者行双腔气管内插管麻醉,取健侧卧位。经患者患侧入路,沿肋骨走向在肋间膈做1.0~1.5 cm皮肤切口,切口位置可依胸廓以及肿瘤位置适当调整,切口间相距10 cm左右,为增加手术视野可将前下方切口适当扩大。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在胸腔镜监视下将肌肉进行钝性分离,将套管旋入,运用胸腔镜确定胸腺大小以及肿瘤位置,胸腺界限明确后沿膈神经前沿纵行切开手术侧纵膈胸膜,达到瘤体上下极后采用卵圆钳钝性分离瘤体与正常胸腺,然后去除胸骨后脂肪组织,将胸腺包膜完全切开,血管前间隙采取自下而上充分游离。肿瘤被切除后将其取出并放置于标本袋中,并清除前纵膈脂肪。术后彻底止血,给予适量抗生素,为患者放置引流管。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肺功能、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肺功能包括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疲劳指数。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引流量(ml)住院时间(d)对照组 42 135±26 145±33 395±51 9.6±2.3观察组 42 78±22 84±31 204±44 5.4±1.4 t值 3.013 3.131 5.445 3.227 P值 0.046 0.035 0.006 0.032

2.2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疲劳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疲劳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FEV1(L) FVC(L) 疲劳指数(/10)对照组42 2.2±0.6 2.3±0.4 3.23±0.26 3.3±0.3 0.33±0.07 0.27±0.05观察组42 2.2±0.5 2.8±0.4 3.22±0.31 4.1±0.3 0.31±0.06 0.16±0.03 t值 0.0652.324 0.450 0.855 0.424 2.849 P值 0.9510.048 0.966 0.028 0.393 0.042

2.3并发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膈神经损伤分别为1例和2例,肺部感染分别为0例和1例,伤口感染分别为0例和3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1/42)和14.3%(6/42)。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P<0.05)。

2.4复发情况比较 患者出院后分别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复发2例,观察组复发和转移1例,两组复发率分别为4.8%和2.4%。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557)

3 讨论

胸腺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纵膈肿瘤。纵膈中包含丰富的脂肪组织和淋巴组织,心脏、胸腺以及气管等均处于该区域,是人体肿瘤复发较为频繁的区域。胸腺瘤和胸腺癌的来源主要是胸腺上皮细胞,胸腺肿瘤一般为良性,但其恶性程度较高,确诊后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恶化,将会增加后期治疗难度。

目前,胸腺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方式,通过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传统手术方式为正中切口,术后用钢丝固定胸骨,另外也可通过颈部切口联合劈开胸骨来扩大手术路径[4]。其适用于存在广泛粘连需扩大手术切除范围的患者。但开胸手术会对患者呼吸生理机能产生损伤,形成限制性通气障碍,使患者呼吸功能受损[5]。

胸腔镜下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其治疗胸腺瘤效果也较为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胸腔镜下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较快的优势[6-7]。另外,胸腔镜下手术安全性也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了该手术的安全性。此外,胸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是在胸腔镜的引导下进行手术,术野暴露较为广泛且清晰[8],术中可有效减少对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影响,肌肉损伤和切口疼痛也可有效避免,能显著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且肺功能不会受到严重影响[9]。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疲劳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胸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在保护肺功能方面的有效性。胸腔镜下手术对术者要求较高,需要手术医师具有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可熟练进行肿瘤切除操作[10-11]。该术式也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手术设备价格较为昂贵,短时间内无法在各地普及,另外该手术专业人才较少,手术操作需胸腔镜技术熟练的外科专家完成[12]。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对象较少,无大量临床数据作为支撑,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需进一步加以完善,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胸腺瘤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的优势,且手术安全性高,对肺功能影响较小。

[1] 霍小森,王文璋.常规开胸与胸腔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的临床研究[J].癌症进展,2014,12(5):502-504.

[2] 陈前顺.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对比[D].福建:福建医科大学,2013.

[3] 齐瑞.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9):79.

[4] 王俊峰,代雨,付玉东,等.全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胸腺瘤的疗效对比分析[J].云南医药,2015,36(5):505-507.

[5] 俞晖.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胸腺瘤与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9):1615-1618.

[6] 苏鹏.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138-139.

[7] 赵雄飞,张伟,张林,等.电视胸腔镜下行胸腺切除5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3):1446-1447.

[8] 罗国军,庄江能,李卓东,等.胸腺瘤不同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4):531-532.

[9] 李敏.胸腺瘤的临床治疗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3): 273-277.

[10] 瞿中成.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切除治疗老年胸腺瘤的近远期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22-4624.

[11] 王贵刚,陈椿,郑炜,等.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75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7):581-583.

[12] 刘宝东,刘磊,张毅,等.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无重症肌无力早期胸腺瘤30例[J].解剖与临床,2013,18(3):220-222.

R736.3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0.036

沈阳军区总医院,辽宁沈阳 110016

猜你喜欢

纵膈胸腺腺瘤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分析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