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职生性格差异与学生管理

2016-11-10邵向娥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差异院校高职

邵向娥

摘要: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面对艺术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把握个性差异和教育时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来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我们在教育管理中,一定要善于观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差异管理。

关键词:个性差异;学生管理

随着国家教育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做为一名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者,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法,以人为本,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

首先,高职院校属于专科层次,录取分数低,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心;部分学生是中职对口升入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自制力不强,缺乏主动性、自主性;部分同学身上还存有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习惯,自以为是,不拿校规校纪当回事,尤其是艺术生,思想活跃,自我表现意识强,喜欢标新立异。个别同学在各种行为上显示出与众不同,一方面强调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想引起别人的重视。

其次,高职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人生中一个十分独特的时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病在他们身上也有充分的表现,有相当部分的同学都存在着人际交往上的缺陷,比较自私,他们很多时候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缺乏宽容心,不知何为包容;他们不懂得怎样正确地交友,缺少真诚的沟通与交流,同学之间很难相处,矛盾一旦激化,便容易走极端,酿成不良后果。对于纪律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无所谓心里,集体意识淡薄。

另外,经过高中阶段的激烈竞争,进入大学后,感到从此可以逃避家长管着学、老师盯着学的局面了,艺术生文化基础薄弱,而大学又把自学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缺少有效地学习方法,管理也相应松弛了,于是觉得该“自己做主了”,原来的驱动力也淡化甚至失了。随着学习的推进, 课程内容的深入,感到跟不上,加深了学习的畏惧心理,积极性很难再提升。

二、结合以上特点和原因,提出几点有效地管理方式

(一)全面了解学生特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变化和发展,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做为学生管理者,对于学生应给予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掌握心里动态,尤其要关注特困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心里存在一定问题的特殊学生,多谈话,多观察,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多关心学生,拉近师生的距离;其次,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与学生交谈,注意观察、了解,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充分理解、信任学生,努力贴合学生们的实际心里需要,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使学生乐于接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树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

在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性格差异,发挥教育、引导和服务作用。面对个性鲜明的学生,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既要维护学生的尊严,又要让他懂得纪律与责任的重要性。学生管理工作琐碎、零散,并常常伴有突发性,做为高职学生的管理者,“以人为本”是思想教育的出发点,避免为了管理而管理。遇到事情,要认真处理,用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对待学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遇到突发事件时,首先想到的是保护好学生,从主观上要重视事情发展的动态,要有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的空间。鼓励学生多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把学生管理和学生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起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锻炼强烈的自学意识、创新意识、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意识。引导内在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和目标。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征,因人而异的实施各种管理形式和方法,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工作规律和特点,丰富自己的学生管理经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李开沛.试述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其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2000.

猜你喜欢

差异院校高职
相似与差异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