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翻转课堂应用探究

2016-11-10曾禾福州市仓山区第二中心小学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预学生命资源

曾禾(福州市仓山区第二中心小学,福建福州350007)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翻转课堂应用探究

曾禾
(福州市仓山区第二中心小学,福建福州350007)

当前大多数翻转课堂的在线环境通道往往是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缺少整合与联通,缺少学习资源的可持续性跟踪,缺少专用的学习平台等问题。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在线导学卡,吸收了“导学案”的有效成果,整合翻转课堂的学习资源,并电子化为学习任务清单、学习结果采集通道,有效促进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可视化,实现学习资源推送,学习结果拉回,学习过程互动。创新翻转课堂的资源整合、互动反馈机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可视化技术;在线导学卡;资源整合;互动反馈;自主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翻转课堂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微视频或者网络平台完成针对基础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做知识内化、总结、提升的互动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高效、深度学习的教学效果。[1]在教学视角下,该教学模型颠覆了传统课堂上“教师课堂先讲,学生后练或家庭作业”的“先教后学”模式,而是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制作成视频等多媒体资源,通过网络通道让学生提前完成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降低课堂教学强度,课堂时间则更多的是师生、生生之间协作互动完成知识内化,也就是所谓的“先学后教”。[2]目前,国内的翻转课堂先学阶段,大部分是以微视频为主体传授知识的形式,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传送给学生,缺少整合与联通,资源传送相对零散;缺少学习资源的可持续跟踪,容易造成资源丢失;缺少专用的学习平台反馈学生课前学习过程、结果,不便于教师基于学习情况调整课堂结构。如何有效整合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无监督的网络空间完成有效学习是翻转课堂的难点之一。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当下需求,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构建有效、可控的翻转课堂课前预学模式,创新可行的课堂模型。

二、基于可视化在线导学卡的翻转预学

随着翻转课堂的实践不断深入,模式也在不断演化。近年来,我国的翻转课堂探索吸收了“导学案”的有效成果,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思路。“导学案”以学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有效融合老师、学生的交互、学习空间。[3]在“导学案”的有效基础上,我们将学案电子化为“在线导学卡”,作为翻转课堂中资源的有效整合,师生交互沟通的有效桥梁。

(一)整合学习资源

目前,国内的翻转课堂预学阶段,教师大多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把微视频、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等传送给学生。一来学生学完该堂课,缺少对学习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容易造成丢失;二来,学生是否已经完成预学,教师无法及时获得学生学习资源、学习数据、学习过程的采集回收。有效整合学习资源是保证翻转课堂预学有效进行的基础。“在线导学卡”一方面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等设计成一个个知识点、一条条知识线,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作为课堂教学的知识“蓝图”。“在线导学卡”的基础部件是“导学点”,作为学习资源的载体,[4]一方面,教师可以把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依据教学目标通过导学点推送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各样学习结果,通过导学点反馈给教师,[5]以利于实现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在线导学卡”有效整合了各方面的学习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双向互动,也易于统一管理。

(二)明确学习任务

翻转课堂的预学阶段是基于信息环境完成的,如何在无监督条件下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是翻转预学的难点之一。“在线导学卡”整合了学习资源,形成一张知识网络图,包含了知识点、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等,并可视化化为一张电子学习任务清单。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能让其清晰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且需按照顺序完成任务,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单。

(三)有趣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环境下的翻转预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保证预学能够有效进行的重要环境。“在线导学卡”的任务清单,清晰指引了学生的学习任务,更需要的是激发学生做任务清单的兴趣。基于导学卡,学生完成导学的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在线虚拟环境,可了解到同学跟同学之间的学习数据、学习结果,并可通过网络空间给予同学鼓励、评价、点赞等互动行为。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点赞,可以激发学生一定的成就感,并以此坚持学习。

(四)采集个性化学习数据

在翻转课堂实践中,教师往往是“以学定教”,需要及时了解学生课前学习状态,采集学生翻转学习过程、结果。学生基于“在线导学卡”完成预学,学生通过导学点能够把相关问题、解题答案、家庭学习资源等传回给教师,形成学生的个性化数据。基于学习大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能够像医学设备一样采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进行学习结果成像,让教师清晰了解学生课前预学的学习状态,以便于课堂教学顺利展开。

三、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1.微视频——解决教学重难点

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基础的学习资源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预学。微视频的创新之处在于: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发思考,让学习者在繁忙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实现“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我们在录制微视频时,就要节选教材中最为突出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形象的图解、详尽的讲解和生动的实例等,在视频中予以展示,其时长一般在3至5分钟之间,使学生在观看微视频时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又能有所收获。

例如,笔者在《枫桥夜泊》教学中录制了微视频,该视频不但展示了古诗所蕴含的意境,每个诗句的意思,还通过挖掘诗人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到这首诗除了思乡愁之外,蕴含的失意愁和忧国愁。特别是“忧国愁”,学生单靠朗读诗句,查阅诗人背景是无法领悟到当时诗人所处的国仇家恨的历史,笔者在微视频中向学生推荐了李叔德写的长篇历史小说《月落乌啼——乱世诗人张继传奇》,本书通过张继的诗歌创作和做官经历的描述,深入挖掘中唐文化的底蕴,多方面表现了张继等知识分子面对国破家散,一方面急于挽大厦之将倾,一方面却又回天无力那种矛盾的精神状态。并在李白之死和杜甫之死的描述中,对大唐王朝的全面没落一声叹息。而这些教学内容,在传统的课堂中,通常作为教学的重点反复吟诵,质疑探究来完成,却又往往因为时间局限,无法深入感悟和适当拓展。现在,学生看完微视频之后,在课堂上,笔者着力于反馈学生自学的成果,检验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对情感的领悟和朗读的体验。然后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汇报自己在在线导学卡中思考的问题和产生的困惑,通过进一步针锋相对的讨论,得到解疑、释疑。当学生再次吟诵张继的《枫桥夜泊》时,我们欣喜地发现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失意、忧国的百般愁绪,而不是装腔作势,为赋新词强说愁。

2.任务单——完成翻转预学

“在线导学卡”作为翻转预学任务单,是学习任务及过程可视化导航器,学习资源输送管道,学习结果采集器。以小学四年级《生命生命》为例做说明,如下《生命生命》导学卡结构,如图所示。

《生命生命》导学卡

(1)整合学习资源。在对应的导学点载入许多学习资源,有视频、图片等。推送资源给学生:教学重点录制成微视频,学生回家可以反复观看;拉回学习结果:要学生反馈现实生活中的平移、选择现象等,学生反馈其疑问跟收获,教师可根据对应的导学点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例如,《生命生命》这课,笔者在导学卡中设计了让学生“收集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这一项作业,学生积极主动寻找到海伦·凯勒、张海迪、贝多芬、桑兰等名人轶事,并在“我的收获”中写下了自己对他们的敬佩之情以及对生命的重新思考的过程。

(2)虚拟互动。个性数据展示:取于生活的现象、经验,学生上传的结果几乎都是不同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基于反馈的学习数据,学生可以进行评价,点赞等互动,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如学生在完成导学卡的作业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微视频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生命的思考后,通过自己的初步感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朗读,并录音。为了获得线上更多同学的点赞,他们往往反复练习,反复录制,最后才把自己最满意的朗读录音上传到平台。同样,平台上,大家饶有趣味地听同学们的朗读,并积极作出评价和点赞,对同伴的学习和努力给予肯定,这也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课堂——进行知识的内化和提升

基于翻转预学的学习结果,教师在课堂可提取学生反馈的结果,进行知识的进一步提升与总结,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与积极性,学生课堂也能根据自己已学过的部分知识,做到有话说,能表达。例如《生命生命》一课中,学生在导学卡中感悟了对作者杏林子对生命的珍惜,也通过自己收集到的那些身残志坚的名人轶事,进一步加深了对生命的认识,他们在课堂上不单单是谈对“生命是什么”这一粗浅的认识,而更多地是思考自己如何让生命活得更精彩。课堂上,他们还饶有兴味地制作了以“生命”为主题的电子海报,通过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图片和一组组发自内心的标语,警示世人要珍爱生命,积极向上。以上可以看到,翻转课堂中,我们比较顺利地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也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者变为设计者和引导者。

在翻转课堂这样新型的课堂中,通过巧用“在线导学卡”,融合微课的制作和应用,使“翻转课堂”得以顺利实践,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首先,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来安排学习的进度,学习的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其次,通过网络及时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所在,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扩大了培优补差的辐射面;其三,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时间大大增加,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提醒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当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校数据库储存量没有足够庞大,影响了课堂信息传输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平板电脑的操作,包括设备的应用流程,上传、下载、拍照作业上传等的熟练程度或多或少影响课堂效果。在今后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尝试中,我们将尝试引进一对一环境下的课堂新模式,继续摸索更优化的途径,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2]于洋,傅海伦,张艳丽.“翻转课堂”:信息技术下的“先学后教”[J].教学与管理,2015(30).

[3]张旸,蒙泽察.“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J].全球教育展望,2013(7).

[4]曹建忠.基于认知科学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探究[J].教育评论,2015(11).

[5]陈凤燕.“翻转课堂”: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评论,2014(6).

(责任编辑:林文瑞)

本文系2014年度福建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KT141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预学生命资源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课前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