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

2016-11-07叶明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厦门36100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心电心电图动态

叶明才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4)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

叶明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 厦门361004)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查效果。方法:将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并分别采用不同的心电图检查方式进行检查诊断,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对照组的心律失常阳性率为76.47%显著高于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的的对照组的54.90%,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房性早搏二联或三联、室性早搏二联或三联、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阵发性室上速检出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早搏、房性早搏检出率基本接近,比较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比较常规心电图方式有更高的准确率(阳性率),并更具特异性、敏感性,可以尽早发现疾病并进行有效诊断,为患者及早治疗提供依据。

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疾病。临床上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类型[1]。引发的主要原因为: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另外跟遗传和受到外部感染存在一定的关系。该疾病好发于中年人群年龄段以上,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及早控制危险因素和进行有效控制治疗意义重大,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显著降低该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2]。在临床检查中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一种方法,另外还有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心电图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成像技术等检查方法[3~4]。为提高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结果我们进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102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情况为:共51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在43~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3±2.6)岁;病程为8个月~20年,平均病程为(8.9±2.1)年;病情为:高血压患者21例,高血脂患者18例,糖尿病患者12例。对照组情况为:共51例患者,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在44~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5±3.1)岁;病程为8个月~22年,平均病程为(9.2±1.6)年,病情为:高血压患者20例,高血脂患者19例,糖尿病患者12例。两组患者经临床多项检查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进行检查:行常规心电检查的使用10个电极(4个四肢电极及6个胸前电极),并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对记录纸显示的T波、P波、PR间期、QRS群波、J点、ST段、U波、QT进行分析评定。对有特殊需要检查的可以行16个电极记录24导联心电图。

1.2.2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采用国际标准的十二导联体系并能够连续记录心电波形24小时且具有并通过上位机软件分析心电波形的动态心电图仪器进行检查。将电极分别贴于患者胸前不同的部位以检者患者24h静息、活动以及立、卧、坐位等不同时间不同状态的心电波形,在检查时患者应注意:(1)日常起居应与佩带前一样,受检者应做适量运动。对疑视心绞痛者患者可遵医嘱选择可能诱发疾病发作的较为激烈的运动,以便观察运动量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关系。(2)保持皮肤干燥,不能洗澡、避免出汗,进行运动时及时擦拭汗液,以减少干扰波。(3)尽量远离强磁场,降低磁场可能对仪器造成的干扰。(4)将24h内身体不适和运动时间详细登记,以方便找出此时间段的心电图看有无变化,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1.3评价指标:将心律失常的阳性率及心率失常情况为评价指标内容。其中心率失常评判标准为:以等电位线的基线为标准,常规心电图为:T波<同导联R波的1/10,且ST段水平下降≥0.05mv视为阳性;动态心电图为:患者的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沿水平方向或者斜下方下移,当下移程度>0.1 mv的持续时间≥1 min以上,心肌缺血再次发作与上次之间的时间间隔≥1 min以上的情况视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患者的评价内容数据收集后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当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诊断率: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证为心律失常患者为39例,阳性率为76.47%,采用心电图检查确证为心律失常患者为28例,阳性率为54.9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失常情况:观察组的房性早搏二联或三联、室性早搏二联或三联、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阵发性室上速检出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早搏、房性早搏检出率基本接近,比较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包括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扑动与颤动(房性、室性)以及其他如预激综合症等。其形成病因较为复杂,主要有非器质性如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大量饮酒、饮茶咖啡、连续吸烟等[5]。是由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后出现的一种常见性心律失常情况,有器质性和非器质性因素引起,通常对非器质性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和心理调整能自行恢复,但对于器质性引起的应尽早及时对症治疗,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合并器质性冠心病的室速通常可导致室颤、猝死等严重后果[6]。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如何准确进行有效诊断对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临床检查中检查方法较多,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作为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在临床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对两种方式哪种更为有效尚存存在不同的见解,也无统一的标准,我们进行本内容的研究仅根据本院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因此也不表示具有代表性。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两种方式均有较好的检查诊断效果,但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更具优势,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表1. 两组患者的阳性情况统计比较表(n,%)

表2. 两组患者的诊断标准内容检查比较表(n,%)

心电图检查自发明以来经过100多年的不断改进完善已近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它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一种技术,具有记录清晰、抗干扰能力强、携带便携和自动分析诊断功能。由于心肌细胞膜在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一定数量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而膜内排列相同数量带负电荷的阴离子,而其余部位的心肌细胞都处于极化状态,没有电位差而使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呈平直状态(即为体表心电图的等电位线)。而当受到刺激时由于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电位曲线就会发生变化而出现P波、QRS波、T波等。并根据这些波形的特征进行分析评判。

动态心电图是可以对活动状态下的患者进行长时间心电图记录的一种心电图检查方式,可连续记录24h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可以对大量的心电图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诊断,它能在15~30min内对一个人24h记录的全部心电图进行分析,作出诊断。动态心电图的用途很广,主要用于捕捉阵发性心律失常,如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和早搏,记录它们的发生时间、数量及分布状态;有无一过性的心绞痛、心肌缺血以及发作的诱因和发生时间。还可对一些经常出现心血管病症状(普通心电图没有阳性发现)的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在这部分患者中,有的是心脏病引起的症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心脏异常而引发症状,如部分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等,这对临床医生作出正确诊断并有针对性进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动态心电图的主要优点在于能记录患者24h内心电图形。它相比常规心电图来说有许多优点,常规的心电图只是用电极记录患者在极短时间内的一段心电波形,一般来说是两三分钟,但是有些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并只是在某些时刻出现异常,所以如果让这样的患者做心电图是看不出什么问题来的,只有动态心电能发现这样隐藏得比较深的身体的缺陷。所以动态心电是判别心脏问题的比较可靠的一种方法。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到,正是由于动态心电图的这一优点而显著提高该检查方法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两种方法在对冠心病心率失常检查诊断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相比较动态心电图检查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再临床检查时优先选择采用。

[1] 闵仲文.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4):14-15.

[2] 李也菇.研究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生理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4-65.

[3] 纪海燕.常规心电图及24h心电图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342-343.

[4] 潘玉洁.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意义对照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115-116.

[5] 朱丽,李军丽.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 2016,11(6):101-102.

[6] 杨海霞.动态心电图在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 2016,29(3):155-156.

1006-6586(2016)03-0107-03

R540.41

B

叶明才,大学本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心电专业。

猜你喜欢

心电心电图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国内动态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