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经皮输尿管镜与逆行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分析

2016-11-07李启山寻乌县人民医院外科江西寻乌342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清除率输尿管经皮

李启山 寻乌县人民医院外科 (江西 寻乌 342200)

微创经皮输尿管镜与逆行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分析

李启山寻乌县人民医院外科(江西 寻乌3422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对比微创经皮输尿管镜与逆行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患者均给予逆行输尿管镜治疗,观察组(58例)患者则给予微创经皮输尿管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则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效果相较于逆行输尿管镜更好,但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也显著增加,术者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优化设置治疗方案。

微创经皮输尿管镜逆行输尿管镜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清除率

输尿管结石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结石疾病类型,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腹部绞痛、血尿等症状,更有甚者伴随有输尿管梗阻、输尿管感染等严重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威胁[1]。当前临床针对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方法较多,而本次研究就将对比探讨微创经皮输尿管镜与逆行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患者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20~65岁,平均(45.2±1.2)岁;对照组(58例)患者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20~65岁,平均(45.6±1.4)岁。两组患者临床检查结果均符合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疾病的诊断标准[2],同时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术者使用8/9.8F输尿管硬镜并自尿道外口插入,对患者膀胱内液体进行充分引流后,在输尿管支架管的引导下将输尿管镜逆行置入患侧输尿管内,对其进行间断冲洗以保持患者手术视野清晰,而后连接相关钬激光设备进行碎石,患者术后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观察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患者先截石位,在膀胱镜下逆行将输尿管支架管插入患者侧输尿管下方,或通过结石部输尿管进入患侧肾内,将输尿管支架管的尾端固定于患者尿管上行人工肾积水。而后术者调整患者体位至俯卧位,于B超引导下对患者肾脏集合系统进行穿刺,手术过程中本组患者中有结石接近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位患者,于患者肾脏集合系统的中盏进行穿刺,其余患者均选择为上盏完成穿刺。抽出或流出尿液表明穿刺成功,并留置导丝,于患者皮肤做切口后退出穿刺针、依次扩张穿刺通道,当扩张至16F后置入16F的Peel-wawy鞘,置入8/9.8F输尿管硬镜,观察患者肾脏集合系统并使用钬激光完成碎石操作,清除患者体内碎石后常规留置肾造瘘管和双J管内引流。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CT检查扫描以判定其结石清除情况,若患者检查结果显示输尿管内无4mm以上提及的结石则可以拔除双J管。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指标对比(x±s)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3]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上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表达方式包括计量资料(x±s)与计数资料两种类型,检验方式则分别为t检验和x2检验,若最终P<0.05则表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则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同时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无输尿管狭窄、肾功能障碍等症状。

3.讨论

当前临床针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是由于当前临床针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且各有优劣[4]。以逆行输尿管镜方法为例,其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周围组织的损害较小,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诸多优点。但该手术方法在结石直径>15mm患者的治疗进程中结石清除率较低,易发生输尿管狭窄;当结石位置较上,结石部分或全部被术中水流冲入肾盂肾盏内,导致手术成功率低。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重复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者联合其他手术方式治疗,对患者造成二次手术创伤,对其预后效果也造成不利影响[5]。杜传策等[6]应用后腹腔镜治疗L4水平嵌顿输尿管结石疗效较好,但不能完全实用于各类输尿管上段结石。如结石较小,用腹腔镜手术,会体现手术打击偏大,而L2、L3水平结石术中易游走回肾内,给治疗带来困难。

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创经皮输尿管镜治疗,其利用传统输尿管镜,经皮肾通道小,对患者肾脏穿刺的损害由此得到充分降低,术者体力消耗小。同时术前保留输尿管导管以便于逆行冲水,有效保持术者手术期间的视野清晰,避免患者碎石进入输尿管远端。最重要的是,微创经皮镜结合钳夹以及灌注冲洗设备,能更加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对体内结石较大、输尿管扩张较为明显的患者具备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L4水平以下的输尿管结石,因体位解剖因素,输尿管镜无法进一步向下行,常无法进行碎石清石手术。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也长于对照组(P<0.05),证明微创经皮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效果相较于经尿道输尿管镜更好,但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也显著增加,术者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优化设置治疗方案。

[1] 夏祈儿,盛畅,孙晓文.微创经皮输尿管镜与逆行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5):350-352.

[2] 王昕.微创经皮输尿管镜与逆行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110.

[3] 任维果,孙晓文,魏海彬,等.微创经皮输尿管镜与逆行输尿管镜治疗梗阻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泌尿外科杂志,2014,6(4):14-17.

[4] 张建龙,张永良,陈建德,等.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和逆行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效果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9):2079-2071.

[5] 江典存,檀华楷,林长江,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比较[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18(2):138-140.

[6] 杜传策,宋乐明,钟久庆,等.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治疗第4腰椎水平输尿管结石的疗效观察[J].2014,17(32):3883-3884,3887.

1006-6586(2016)03-0092-02

R699.4

B

猜你喜欢

清除率输尿管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