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可行性

2016-11-07张爱慧辽宁省本溪市康宁医院精神科辽宁本溪117019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经颅可行性病程

张爱慧 辽宁省本溪市康宁医院精神科 (辽宁 本溪 117019)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可行性

张爱慧辽宁省本溪市康宁医院精神科(辽宁 本溪117019)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基于本院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25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2%;观察组2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明显的低于对照组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其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经颅直流电刺激抑郁症临床疗效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tDCS)疗法逐渐的应用于抑郁症临床治疗,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利用持续低强度直流电进行神经调节的技术,缓解患者临床上心境持续低落状态、负面及悲观情绪,但是该治疗方式所产生的临床疗效尚不明确[1],基于此,本次调查以本院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可行性,临床治疗体会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的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5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且随机的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为17~73岁,平均年龄为(43.6 3.5)岁,病程为2.0~14年,平均病程为(7.3 2.5)年;观察组25例患者,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18~73岁,平均年龄为(43.0 3.2)岁,病程为2.5~13.5年,平均病程为(7.0 2.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调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合并症。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即:患者每天定时的服用抗抑郁药文拉法辛抗抑郁药,起始剂量为75mg/d,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在1周时间内,将剂量增加至150mg/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具体做法为:采用IS200型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北京飞宇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刺激治疗的部位主要位于左侧前额叶皮层背外侧,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将IS200型经颅直流电刺激仪的阳极放置在患者的头部,其阴极放置在患者的对侧肩部,刺激电极的面积约为5cm·7cm,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在电极的下方垫已经浸泡饱和盐水的棉布垫,促使电极与患者的皮肤充分的接触,刺激剂量不得超过0.057ma/cm2,并且强度为1.4mA。在刺激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弹力绷带将电极固定,并且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1次/d,患者需要坚持治疗1个疗程(5d)。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HAMA、HAMD评分,将本次调查研究的5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和无效三个等级,痊愈:HAMA、HAMD评分减分率不低于75%;显效:HAMA、HAMD评分减分率在30%~75%范围内;无效:HAMA、HAMD评分减分率低于30%。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1.4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的计数资料均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2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2.2并发症分析:观察组2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明显的低于对照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抑郁症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导致抑郁症慢性化,或者发展成为较难治性病症。目前一些常规药物治疗方式已难以满足患者需求,且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较大副作用[2],因此,很多医疗设备及医疗器械在抑郁症的治疗方面逐渐发挥优势。目前抑郁症常用的治疗方法,除了常用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外,还包括tDCS等物理治疗。

有相关研究表明,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存在共同的生理生化基础[3],与情绪和外界刺激有关,而且多年的临床经验证实,女性抑郁症患者比例略高于男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利用电流的方向从正极流向负极的原理,产生聚焦在中央的、精确定位的刺激,刺激大脑某个区域,使皮层的兴奋性提高,改变神经网络兴奋性[4],进而对一些临床症状进行改善。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经颅直流电刺激治)25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23/2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72%(18/25),且其并发症发生率20%(5/25)明显的低于对照组48%(12/25),这都充分的证明了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药物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的抑制常规药物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5],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从而有效的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张大山,史慧颖,刘威,等.经颅直流电刺激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0):1789-1798.

[2] 张嫣然,袁勇贵.经颅直流电刺激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6):12-15.

[3] 郑重,邹可,杨从敏,等.从精神疾病脑非对称性变异论中医气机升降理论(四)[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4):72-77.

[4] Shiozawa P, da Silva ME, Cordeim Q.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for Treating Depression in a Patient With Right Hemi- spheric Dominance:A Case Study [J].J ECT,2015,31(3):201-202.

[5] 招少枫,何怀,卫小梅,等.经颅直流电刺激同步吞咽任务对健康人吞咽皮质运动中枢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12):899-903.

1006-6586(2016)03-0079-02

R749.4

B

猜你喜欢

经颅可行性病程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阅读疗法及其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探索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频域约束子空间法的经颅磁刺激信号去噪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