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段动态视频脑电图监测在评估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2016-11-07胡佳唐凌雯熊毅万俊刚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乐山614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脑电图比值分段

胡佳 唐凌雯 熊毅 万俊刚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乐山 614000)

分段动态视频脑电图监测在评估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胡佳唐凌雯熊毅万俊刚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乐山614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通过分段动态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评估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68例,在发病24h内及72h后各进行2小时VEEG监测与评价,比较不同时段VEEG 的脑对称指数(BSI)及(δ+θ)/(α+β)比值变化情况,对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做出评价与预测。结果:68例分段VEEG监测全部异常,在72h后VEEG(δ+θ)/(α+β)比值降低者提示预后好,VEEG(δ+θ)/(α+β)比值升高者提示预后差(P<0.01)。结论:分段VEEG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情况具有预测作用,且较传统监测方式更合理及节约医疗资源和成本。

分段动态视频脑电图监测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

急危重症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致残率高。中国是全世界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因脑卒中死亡者已居各类疾病之首位,全国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1]。因此,抓住重症脑血管疾病治疗时间窗,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CT或MRI检查虽然能准确定位病灶,但设备庞大难以床旁操作,能够满足在床旁准确判断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测预后的方法有且只有动态脑电图监测[2]。本研究采用分段短时间动态脑电图监测能更合理的分配医疗资源,节约医疗成本,能更好的预测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情况,早期制定更合理的诊疗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24h以内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68例。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45~80岁;大面积脑梗死45例,脑出血16例,脑梗死伴脑出血7例。入选标准:发病24h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的重症脑血管疾病(CVD)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和《1996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和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各类CVD诊断要点》,均符合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大脑半球的脑梗死或脑出血,且排除曾使用抗癫痫或镇静药物。

1.2研究方法:入院后使用北京太阳科技公司公司生产的solar1848数字视频脑电图机描记脑电图,包括床旁机、中央机及监控设备,可实时、同步地监测并记录患者脑功能变化和生命体征参数,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16导记录电极,每次记录2h,第1次动态脑电图记录均在入院后24h内完成,所有病例均于72h后再次行2h动态脑电图记录,共记录136次。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δ+θ)/(α+β)比值变化情况预后比较:比值越高,病死率越高,生存率越低;比值越低,病死率越低,生存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δ+θ)/(α+β)比值变化情况和GCS与预后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δ+θ)/(α+β)比值变化情况和GCS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δ+θ)/(α+β)比值变化情况对患者死亡预测准确率及综合预后判断准确率优于GCS,见表2。

表1. 脑电图(δ+θ)/(α+β)比值变化情况预后比较(例数,%)

表2. 脑电图(δ+θ)/(α+β)比值变化情况和GCS预测准确率统计 (%)

3.讨论

脑电图(EEG)是反映脑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具有无创、简便、可在床旁操作的优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均将长程VEEG用于急危重症所致的脑功能损伤的监测与评价工作[4]。通过我们的研究表明,脑电图比值变化情况较传统采用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评价患者预后准确性更高,这可能是由于传统评分受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床旁动态脑电图监测具有及时、准确和客观反映脑功能损害的优点,更加适合用于预测重症脑血管疾病的预后。这与既往国内外专家研究一致[5]。既往研究多采用全程视频脑电图监测,本研究使用分段动态视频脑电图监测,与既往研究相比,在结果上具有一致性,仍能较好预测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且较传统方法能在更大程度上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应进一步进行推广。但是脑电图监测也存在本身的缺陷,脑卒中患者脑电图异常与意识状态病灶部位和范围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越接近大脑皮层的病变,越能得到较特征性的脑电图改变: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4天内主要表现为弥散性慢波5天后慢波逐渐局限幕上,脑出血患者表现弥散性慢波背景上与病灶部位有关的局灶异常,脑干出血患者可表现昏迷节律,小脑出血患者脑电图多无明显异常,脑梗死患者多为病侧局灶慢波异常。由于脑电图存在对于病灶的确切定位以及脑血管疾病性质的诊断效果并不理想,只有与脑CT或M RI等先进的影像学技术相结合才可以互相弥补,最大程度的提高临床诊治率。

[1] 秦晓云,窦长武,富春雨,等.动态脑电图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45-46.

[2] 李冬云,韩冰.脑电图在不同类型脑卒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37-38.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4] 王琳,宿英英.长程脑电图监测对重症脑功能损伤的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10):696-697.

[5] 赵亮,高燕军.长程脑电图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及预后的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1454-1457.

1006-6586(2016)03-0058-02

R743.3

B

猜你喜欢

脑电图比值分段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分段计算时间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
关于年龄分段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