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2016-11-07张绍英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探讨小学语文教学

张绍英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弘扬人文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121-01

1.教学活动中充满人文关怀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句话强调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精神愉悦,那么即使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他们也会充满激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语文本身在这一方面就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教材中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具有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其次,教师要认识到教育行业干的是地地道道的"良心活儿",家长把孩子教给我们,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能教育孩子成才。但是,教育行业频繁出现对待学生不正常的教育方式,远远背离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如某学校体罚小学生提着裤子跑步、让学生登报对教师道歉、无端的讽刺、羞辱学生等等行为,无怪乎有的学生提起教师就害怕,不想上学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因此,教师在教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有愉悦的心理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情感层面上去关怀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生在洋溢着春风的环境中,接受教师的关怀和教育,愿意与教师交流,大家平等如同朋友,教学气氛活跃,使学生积极地走进语文学习中。

2.尝试运用体验式学习方法

现在的教学形式,还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学基本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应拓宽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体验式学习的需求。比如入学教育课,学生一进学校,上第一节课,就被关在教室里,手背后,身坐直,听教师讲该怎么听课、怎么读书、怎么写字,完全是一种告知式的教育。能不能变成体验式、参与式的?美国一位教师上入学第一课,创设了给新生读图画书,然后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四处寻找书中主人公的情境,使新生在入学第一天就接触到阅读,还了解了校园环境,认识了校长和许多部门的教师。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其实上课没必要都在教室里,图书馆、纪念馆、展览馆、大自然都是学习的课堂。

3.注重选择,发展个性

学生知识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不同,对知识的关注也不尽一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阅读。如《给颜黎民的信》一文,教学中,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几件事,然后让学,生重点学习"怎样读书"一部分,选择三点建议中的一个建议反复研读,学生自由地把学习精力聚集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接着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想读的就读,在读中领悟;想抓重点词句分析的就让他们合作学习;想结合实际说体会的,就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把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参与,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各自的才能,弘扬个性,发挥了每个人的长处。

4.抓住时机,充分调动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关键的,要创设一些情境,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时机,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之主动学习、积极参与。首先,我们在讲解新课的时候,要利用一些小故事、小典故或者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几句话进行导入,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跟着老师的讲解逐步深入,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过来,学生就产生了继续求知的欲望,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跟随老师所描绘的情境进入其中,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小学生天生好动,并且表现欲都比较强,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进而展示自我才华,教师要抓住时机,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实现自我荣誉感,感受成功的快乐,不断肯定自我价值,进而增强学习兴趣,不断进步,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既不要盲目创新偏离了教学内容,也不能过于抽象使学生难以把握,设置教学情境要有针对性,要恰到好处,主动引导、启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猜你喜欢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