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造工匠精神培养新型人才

2016-11-05孙文娟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道德人才培养

孙文娟

摘 要 自提出“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就纷纷呼吁应当唤回“工匠精神”,让其成为制造行业迅猛发展的思想助力。但是工匠精神不应该仅仅适用于制造行业,在学生中塑造工匠精神,对于学生未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塑造,自然离不开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着特殊角色的辅导员的参与,本文将对辅导员在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和培养扮演的角色进行尝试性探索。

【关键词】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新型人才 ;辅导员;职业道德

1 引言

2015年,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了专题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位数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岗位上潜心钻研、无私奉献、报效国家的国之巨匠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学术界对其中提到的“工匠精神”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学术界普遍认为,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行业应该具备的核心精神,是匠者的基本素质,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变为创造大国和制造强国的关键所在;具备工匠精神的制造业者和技术工人,都是我国制造行业发展的骨干和中坚,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批积极分子。多数学者分别从东方主要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和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上寻找工匠精神的起源,并对工匠精神的含义尝试性概括,并对工匠精神在制造行业的养成进行了简单的探析。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现代化的东西,不论是东西方,古代工匠的地位都低下,应当立足当下从新时代的角度对工匠精神的含义及其养成进行剖析。

学界在工匠精神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且对于工匠精神的继续深入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但是笔者认为目前对于工匠精神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工匠精神的定义还不明确,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权威性、概括性的定义,给研究带来一定困难;二是研究工匠精神的应用与培养范围太窄,极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工匠精神产生于制造业,所以理所当然的应该在制造业内培养和发扬,但笔者认为,一种积极的精神和思想,应该是可以作用于所有行业,无视行业界限的。

2 工匠精神

对于工匠精神的定义,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笔者认为概括性比较强的有三个定义:肖群忠认为工匠精神即是“尚巧”、“求精”和道技合一”,即是创造精神、工作态度和人生境界的有机组合;而查国硕认为工匠精神在当代应当是对品质的追求,是一种追求善美的境界;李宏伟则认为,工匠精神是师道、制造、创业、创造和实践五种精神特质的结合。三位学者的论述都很充分,但是其中缺乏了一种时代气息,缺少了现代职业道德的内涵要求。

笔者认为,工匠精神应当是以创新进取为核心的,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尊师重道、乐于担当、敢于探索、追求卓越、勇于实践的钻研精神和敬业精神,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是“敬业”。其中,创新进取是核心,它是一种对待工作现状永不满足,对待困难永不放弃的拼搏,是一种昂扬向上,永不罢休的工作态度。

3 学校积极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的意义

3.1 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满足学生自身未来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对学生负责的表现。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走上社会以后找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就要求学生本人具有核心竞争力,成为用人单位不容错过的高素质人才。而工匠精神能够促使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锐意进取、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在方方面面都争取做到最好,把自己打造成具有创造力、专业知识丰富、爱岗敬业、刻苦拼搏的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人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竞争力。

3.2 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打造具有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人才,使学生就业以后爱岗敬业,是学校对用人单位负责的表现。

工匠精神对应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敬业,它要求人在自己的岗位上热爱工作、勇于创新、有责任心,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只有从学生时期就开始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努力、敢于创新、勇于担当,自觉遵守学生道德规范,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走上岗位之后立即养成爱岗敬业的习惯,成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

3.3 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锻炼出高职业道德素养和个人修养的人才,推动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是学校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个人的道德素质和修养的养成离不开价值观的引导,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正能量,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热爱工作、尊敬师长、乐于奉献、有责任感的人,进而通过这些学生影响其他人,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清风正气。

3.4 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塑造出具有优秀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是学校对国家负责的表现。

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进取,它要求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逐渐养成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的创造能力,并逐渐把这种思维和能力变成一种习惯。学生就业之后,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会自觉运用这种创新创造习惯,推动工作方式的改进或者工作技术的进步,使我国各行各业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不仅仅是从制造大国变为创造大国,而是从各个方面都具有强劲的竞争力,让越来越多的行业听见“中国声音”。

4 辅导员在塑造学生工匠精神中所应的作用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负责人,扮演着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时间和方式的安排者、学生日常生活的帮助引导者、学生与教师以及学校之间的沟通者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师等角色,对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高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辅导员应当尽可能应用自己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甚至校外实习单位的影响力,从各个方面综合培养,努力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4.1 工匠精神的塑造离不开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基础知识教育是塑造工匠精神的关键。在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上,辅导员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1)辅导员应当发挥好学生与学校沟通桥梁的作用,向学校积极争取专业课程实行小班教学,让一个专业课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里能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并有机会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给予充分的沟通指导;

(2)积极协助专业课老师做好专业课教学工作和专业技能考核工作,尽可能给予时间、器材和场地的支持;

(3)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奖励那些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学生,引导他们将质疑养成习惯,并且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逐渐形成一种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乐于尝试的良好学习氛围。

4.2 工匠精神的塑造更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塑造工匠精神的根本。在思想道德教育上,辅导员应当做到:

(1)经常性组织工匠精神相关专题的学习、探讨,通过让组织学生学习名匠大匠先进事迹,讨论学生对工匠精神学习的收获以及应用于自身的可能,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充分深刻的认识,并鼓励学生把这种认识互相分享加以应用;

(2)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对思想观念或者价值观念出现偏差的学生,加以引导性纠正,向其讲解工匠精神的优势和意义等,使学生对工匠精神形成向往,自觉向工匠精神学习、靠拢。

4.3 工匠精神的理论学习离不开实践

实践是学生真实感受工匠精神魅力,检验工匠精神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应当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积极与学校或者校外实习、用人单位沟通,积极给学生争取校外实践机会,使学生有重组的机会在实践中将工匠精神转化为一种职业道德素养。

4.4 工匠精神的塑造也需要竞争

竞争是促进进步的有效手段。辅导员可以设置合理的竞争机制,对那些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自觉向工匠精神要求靠拢,或者在工匠精神学习实践方面取得重大进步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进行鼓励,比如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就给予对应的创新奖励,而热爱学习、积极上进的学生也给予爱岗敬业奖励等等,通过竞争和激励引导学生塑造工匠精神。

5 结束语

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工匠精神的塑造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仅仅只依靠辅导员一个人努力,而是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协力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06).

[2]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6(07).

[3]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08).

[4]谢始群.论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J].城市建筑,2016(07).

[5]叶桉.略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5(34).

[6]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02).

作者单位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道德人才培养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