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微课的应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维度

2016-11-03王小美薛芳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微课应用

王小美+薛芳

摘 要:微课是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资源,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文章首先归纳了微课的概念特征,微课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发现目前微课的应用程度不高,其发展更多的是停留在为参加竞赛而开发微课的阶段。接着分析了微课应用的制约因素,并根据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提出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模块,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平台模块、动力模块和路径模块。

关键词:微课;应用;可持续优势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10-03

一、微课的概念及优势

纵览国内外学者五十多年的微课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发现目前微课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究其实质不外乎这样几个要素:第一,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反思、拓展练习、教学反馈等。这种可视化动态化的知识呈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习的关注度;第二,小型化,微课持续时长较短,一般为十分钟左右,记录教师围绕某个重点或难点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主题突出内容精练;第三,便利化,学习者可以结合自己需求,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便利的、个性化的反复学习,教师也可借此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反思。

二、微课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1.国外微课发展及应用现状

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Mini course、Micro lesson开始在国外萌芽,早期是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与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了推动学校资源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生的兴趣,分别推出的微型课程;进入90年代,美国阿衣华大学发表文章“有机化学中一种60秒课程(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 ”,提出了60秒课程设计;90年代后期新加坡教育部实施微课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构建微型课程;2004年,英国启动教师电视网,资源积累达到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每个视频时长约15分钟,该网站得到教师普遍认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 首创“微型讲座”(Micro lecture)概念,主要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进行实际教学;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的基于大量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翻转课堂进一步触发了教师学者将微视频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讨。以上可以看出,国外对微课在教育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也涌现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微型课程,有的课程针对老师,有的课程面向学生,也有的兼而有之。

2.国内微课发展及应用现状

微课在国内的本土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对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微课概念、微课教学组织和设计的关注。进入21世纪,微课研究开始聚焦于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学科应用和教学模式构建上。近几年也建设了诸如“广东名师网络课堂”、“微课网”、“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对教师教学设计研讨提供了一定的资源,也满足了部分学习者的求知需求,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即目前国内出现的微课潮主要源于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推动,很多微课开发的初衷就是参赛获奖,为职称评审加分,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大赛落幕之后微课的应用几乎陷入停滞。胡铁生、周晓清在《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调查指出:“面对全国高校微课参赛作品,参赛教师普遍比较认可的是以下几点:有利于同行交流借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86.34%);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79.32%);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展现教师风采(65.46%);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综合应用能力(63.38%);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与研究水平(53.51%)。可以看出,以上几点均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对于微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只有 26.19%的教师表示赞同。”由此看来,微课资源主要还是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水平方面发挥作用,而对微课的应用模式,以及怎样通过微课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提高教学效益的关注远远不够。

三、微课应用中的制约因素

1. 交互性缺失

目前制作微课的工具较多,比如录屏软件、PPT自带功能录制、使用ipad中的educreations、showme或是explaineverything等APP录制,甚至使用手机也能够轻松录制微课,但从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的作品展示来看,这些微课都存在一个客观问题,即微课视频的展示属于单向线性播放,教与学行为缺乏交互性。教师在视频中无法感知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导致教学双方同步互动特质的丢失,即使为了配合教学设计,视频中安排了教师和学生的问答,但这些均带有明显的预设性和人造痕迹,并不能代表面对视频的学习者他们的真实学习效果。或者有些微课平台设有“问答”板块,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异步互动,但是缺乏对学习行为的跟踪记录与诊断分析。因此,微课交互性不足制约了其应用效果。

2.微课资源不系统且可编辑性不强

从目前所能学习的微课作品来看,它们确实覆盖的学科范围广泛,大部分也是选择了该领域某个重点或难点进行设计,但是这些作品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有调查显示,63.19%的参赛教师认为目前大赛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微课资源太散,没有形成专题化的微课程,形成某一学科的微型系列资源,这导致学习者尤其是社会学习者只能分享到零散的几个知识点,而不能在该领域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在大多数微课的制作、上传、共享及评价环节都相对固化,可编辑性不强,这对于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而言,意味着当知识有更新,原理、方法等有改革之后,以前制作的微课就会滞后甚至出现错误,面对这种情况要么删除重新制作,但这种成本相对较高,要么增加微课资源的可编辑性,比如是否可以在视频中修改桢,或者在微课平台中增加修改模块,将变化之处通过非常显性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

3.教师信息化能力不够

好的微课不仅仅是教师将知识点讲授得好,而是要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在微课视频中融合各种表达方式,比如PPT、flash、音频、字幕、画中画、现场教学插入、消噪等。但是目前能够掌握这些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一线教师比较缺乏,这会影响到微课系列化制作的规模和速度。

4.网络环境区域性发展不均衡

我们可以合理地预见未来微课的应用并不仅是将其直接搬至课堂,更多的是将这种资源共享于社会学习者,作为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这就对网络环境的可用性提出了要求。但是经济发展区域性不均衡导致网络环境的发展也显现出区域性不均衡,比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在我国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教育水平来讲,东西部差别、城乡差别都十分明显。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和相对封闭的农村学习者来说,网络资源的缺乏,从客观上直接制约了微课在这些地区的应用。

四、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分析

基于“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本文将微课的可持续发展维度划分为三个模块:一是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基础平台模块,这一模块由环境基础、资源基础和制度基础构成;二是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模块;三是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模块。见图1:

1.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基础平台模块

(1)环境基础。这里主要指微课应用的必要环境,包括网络环境和微课平台的完善。这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加快推进网络资源区域均衡化带动教育区域均衡化,是大家的共同愿景,同样也是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的社会责任,需要从顶层规划设计,逐步实现网络环境均衡发展。环境基础的另一方面则是健全的微课平台,这是进行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力保障。以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网站为例,该平台提供了微课作品的上传、观看、投票、分享、评论和点播次数统计,具有一定的应用成果。但是,微课作品在目前的平台上须以固定模式上传,或线性播放,资源固化且封闭,因此平台应该增加微课编辑功能,允许作者及其他用户对微课资源进行编辑和补充,如上传者根据需要,上传与微课有关的补充资源,包括解释性的文本、知识更新说明等,并将这种更新动态实时反映,实现微课资源的动态演化。此外现有微课平台虽然设有评论模块,构建了资源质量的用户自决机制,但是从评论的数量和质量来看并不乐观,这种学习者和作者的互动较为笼统和形式化。这需要对微课作品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比如可以借鉴其他论坛或社交工具的做法,营造“学习圈”,形成虚拟学习社区,通过积分、资源互换、引入专业志愿者等形式引导学习者开展高质量的互动和交流,并对有价值的观点进行整理与提炼,形成学习简报,作为微课的补充资源提供给所有学习者。

(2)资源基础。首先每一个微课作品所展示的资源必须完整,除了微视频以外,还要重视辅助资源的建设,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拓展练习、教学反思、补充说明、知识更新等,有效地拓展和延伸知识点,使学习者获得较全面的认知。第二,需要加强学习者与微课资源本身的互动。目前可以做到的是,学习者可以按需自主选择播放节点,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但我们还需要做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在现有微课的关键节点之间插入互动性测试,实时获取学习效果反馈,增加交互性,然后再系统地根据测试结果推荐最优学习路径,并提供学习建议。第三,将微课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使之课程化、系列化。可以由政府部门主导,将系列微课程以项目的形式招标,统一基本建设标准,给予一定财政支持,在专业领域具备强大实力和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学校和团队申请建设项目,将系列微课资源的积累做成一项工程,提高我国微课资源的规模和质量。

(3)制度基础。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延续目前比较热的省级国家级微课比赛,使比赛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竞争制度,鼓励团队建设,并配套一定的资金支持政策;同时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促进微课资源的传播,最大可能地实现免费共享,让微课的应用效益最大化。第二,《中国高校微课报告》指出:“未来,开放的微课也许会成为大学的另外一张名片,甚至为大学赢得更好的生源和社会评价,从而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微课的建设,充分认识到微课资源的优势,将微课资源建设纳入学校规划,组织微课相关培训,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好微课比赛,并形成合适的激励机制。

2.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动力模块

当微课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具备了基础平台之后,需要通过不断跃迁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课制作者或制作团队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深化教学改革理念,丰富教学设计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操作和应用能力,最终打造教育信息化的专业师资队伍,提高微课制作的质量,并将微课资源应用于教育领域。第二,微课的学习者也要认识到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的重要趋势,提高信息化素养,利用业余碎片化时间积极选择优质的微课资源进行学习,并将这种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培养成一种终身习惯。

3.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路径模块

微课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动力因素的激发会取得一定的发展,为了使微课的应用不偏离方向必须沿着合理的路径发展,这一路径就是持续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本文所讲的持续创新除了指微课制作技术上的创新,微课平台管理的创新(如将微课平台与app开发结合)之外,更重要的是微课呈现形式的创新(比如从视频为主转变为类似于“第二人生”的游戏模式),以及微课应用模式的创新等。微课要与大数据、云等信息技术和将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充分融合,既要能够具备一定的柔性,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更新资源,又要能够实现多方共赢,学校、教师、学习者、政府、社会各主体都成为受益方。

五、结束语

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带来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微课资源的应用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分析框架,本文将该理论用于微课应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提出了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基础平台模块、动力模块和路径模块,不过这一框架仍需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2]王伟.微课资源应用现状调查分析及策略研究[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9-12.

[3]黄兰.微课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D].浙江师范大学,2015.

[4]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23-26.

[5]裴芳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模型与策略研究——基于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

[7]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DB/OL].http://weike.enetedu.com.

[8]Kee,T.P.The one minute Lecture[J].Education in Chemistry 32:100-101.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微课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