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木刻精品

2016-11-03程学飞

人间 2016年26期
关键词:木刻藏族

摘要:西藏木刻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是西藏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木刻在西藏民间多作门窗、桌柜、佛龛、器具用品和工艺品装饰,广布每个家庭,已形成多种风格,其中作为佛经装帧的木刻封经板,堪称木刻中的精品。本论文通过对封经板的内容及构图、特点、造型与装饰处理等对木刻进行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藏族;木刻;封经板

中图分类号:J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22-01

封经板木刻属于佛教刻,经书盖板上都有用雕刻图像作装饰。在藏族文化史上,素享盛名的德格印经院与拉萨印经院、日喀则那塘印经院并称为藏族著名的三大印经院。作为一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国内外藏学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家以及民俗学家,都对西藏民间木刻艺术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近些年来,随着西藏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木雕艺术有了迅速发展。西藏的木雕艺术风格健康、朴实,表现手法简练,重在以神传形,既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又颇具艺术魅力。作为经书的盖板,有的雕刻内容虽然简单,但却不失美感,封经板的雕刻和西藏的其它木雕一样,有种专雕一枝一叶的现象。

一、封经板木刻内容及构图

作为经书的盖板,在木刻内容上一般以六字真言、佛传故事等为主。在藏区,四川德格印经院收藏了大量的经书盖板,在拉萨的木如寺也有封经板的制作。经书盖板最早是为了保护经书不受损伤,雕刻内容也很精美,但发展到现在封经板大多是没有花纹的一块木板,甚至有的经书也开始印刷封面。因此,经书盖板的雕刻内容也逐渐减少。

匠人在进行艺术表现时,可以从正面描写,也可以从侧、背等其他方面描写。对木刻装饰艺术来讲,从侧面描写有时更为便利和有独到的地方。木刻不需要绘画时的光影,仅从一个侧面的轮廓和形状就可以概括出来,比例关系也较为准确。这种表现方法比之正面描写简练又单纯。西藏木刻的造型更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平时构图将物象由长、宽、高三维空间变为只有高、长或高、宽的平面形象后,接着将一个个平视形象排列在一条水平线上(可正面、侧面或背面),或者罗列起来,仿佛这组形象站在那组形象头上,按不同的要求依次布满木板上。

二、封经板木刻的特点

西藏的木刻的显著特点,是根据内容的表现需要,抓住对象的特征进行一定的夸张和概括。作为经书的盖板,封经板的木刻内容一般为与佛教有关的内容,通常会将一些佛传故事作为雕刻的内容将其融合进去,经书盖板的面积是极为有限的。因此,匠人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将故事进行简化的处理,有时会挑选某一段较为精彩的部分进行夸张手法的处理。

在定日县协噶尔一户农家里,有一幅西藏早期的经书封板木刻,人物雕刻别有特色。用两个点表示眼睛,两条曲线表示眉毛,鼻子和嘴省略了上部和下部,留作空白,只见鼻头和上嘴唇,而不见鼻梁和下嘴唇部分。但是由于进行了适当的夸张,有意加长了必要的点、线,故使整个人物不失真实感,相反表现得更生动。

西藏木刻造型容易出现一定的类型化,但类型化对某些装饰艺术来说,不一定是它的弱点,相反能加强其艺术特征。有经验的雕刻者,能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变化,于一般中显出鲜明的个性。

三、封经板的造型与装饰处理

在西藏的木刻塑造形象的装饰处理中,有种特殊的表现手段和式样,这就是木刻的装饰纹样的运用和处理。木刻装饰纹样既是程式化了的造型,也是美化了的图像,常见的有锯齿纹、月牙纹、朵花、云纹、水纹、涡纹,其中以锯齿纹和月牙纹用途最为普遍。

锯齿纹是一种排列整齐、形似锯齿的纹样。这种纹样不但在动物形象、植物形象、建筑、风景等事物上有,就是刻画人物形象时,也屡见不鲜,成为概括力、程式化很强并不断发展的装饰纹样。在刻画植物上,用柔和和锯齿纹表现水灵灵的花果,用坚硬的锯齿纹表现叶的雕刻和茎的针刺;在刻画动物上,用细密的锯齿纹表现柔软的绒毛,用刚健的锯齿纹表现硬实的鬃毛,用圆实的半弧形的锯齿纹表示活动的眉毛、飘洒的头发和胡须,用修长圆润的锯齿纹表现孩童胖嫩的手足,就连服饰上的花边图案、日常生活用品,也往往用它来表现。

月牙纹的作用与锯齿纹相同。它是一种弯曲呈月牙状的纹样,有长短、宽窄、刚柔的不同变化,完全是刀触的产物,随着刀具的运动自然出现的。它是西藏木刻上一种比较典型的刀雕线条,被广泛用来表现形象、衣纹和运动感等。具体运用时,多以阴刻的形式出现,能变化出多种不同类型。

云纹和水纹多在配景或以景为主的木刻中出现。它们将变幻莫测的自然景物化为具体的形象,用以揭示意境和烘托气氛。云纹、水纹的变化很多,云纹有朵云、层云、浓云、团云、云气等;水纹有水波、水浪、水珠等。水又有柔水和激水之分。

四、封经板木刻的表现形式

木刻的表现形式有阴刻和阳刻,实际上属于木刻调整凹凸关系的一种技巧,比较灵活。阳刻由于剔除了大量的空白面积而留下稀疏的线条和块面,画面效果和连接关系一般显得比较清爽和紧凑。阴刻,由于是在黑色块面中展现形象,调子比较凝重,能造成强烈的对比。

在西藏的木刻中,完全是阳刻或完全是阴刻的,都不多见,不是阳刻兼有阴刻,就是阴刻中伴有阳刻,根据需要灵活处理。寺院的经板木刻多以阳刻为主,同时结合一定的阴刻。木刻在刀法上也非常讲究,在木刻的打法中有雕、刻、切、压、刺等多种技法。在艺术表现时,一种刀法不限于刻一种性质的线条,曲线可以刻,也可以描,直线可以凿,也可以刻,但是刀法不同造成的效果和流露的自然风韵不同。

总之,封经板木刻以它浓厚的宗教气息以及独特的构思,反映出高原人质朴的情感和对生活以及本民族文化的热爱。

参考文献:

[1]扎呷.西藏传统民族手工艺研究[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2]于乃昌.西藏审美文化[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8:29

[3]康·格桑益希.藏族美术史[M].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12

[4]张明,扎嘎.西藏的手工业和工艺品[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5

项目来源:本文为西藏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成果,由西藏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程学飞,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美术历史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木刻藏族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桌上盆景(外一幅)
家国情?家国梦
木刻沉思录
《演变》《藏族少女》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为革命而“新兴”
学术“行脚僧”
为了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