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期留守经历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16-11-01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儿童期韧性主观

陈 念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儿童期留守经历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陈 念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目的:探讨大学生儿童期留守经历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大学生自身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于2015年10—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7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心理韧性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结论:(1)留守组在心理韧性及主观幸福感的总分值上均低于非留守组,且差异显著(P<0.01)。从各因素来看,除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之外,大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其他维度也都存在着显著的是否留守差异(P值均大于0.05)。(2)大学生心理韧性在其留守经历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0879,占总效应的20.19%。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韧性

一、引言

最早提出留守儿童这个词,是指因为父母学习或者工作需要长期在国外,而自己被迫留守国内的儿童。如今,农村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户籍所在地之外的地方,而小孩却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共同生活的儿童。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全部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

而曾经的农村留守儿童一部分变成了当代的大学生,现在正处在人生中完善个性、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其承受的压力和心理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在这个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子的研究多表现在人际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等方面。少有研究当代大学生儿童期留守经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而儿童期有留守经历的当代大学生比例不低,且对其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是难于估计的。因此,这个关于儿童期留守经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就很有必要,而且加入个体心理韧性这个中介,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心理差异性。

二、对象与工具

1.对象

研究以湖南省的4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调查问卷除少部分是研究者亲自到场实地测试之外,大部分由研究者委托同行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同时要求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回收。调研中一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62份,回收率为95%,其中去掉呈规则作答,如同一性作答、波浪形作答等无效问卷61份,有效问卷为701份,有效回收率为87.6%。其中通过家庭基本情况问卷筛选出儿童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391人,占56%,无留守经历310人,占44%; 儿童期有留守经历定义:(1)父母双方或者一方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外地连续半年以上,而本人留在户籍所在地没有共同生活的;(2)当时年龄在14周岁及以下的[1]。男生385人,占55%,女生316人,占45%;大一学生204人,占29%,大二学生185人,占26%,大三学生197人,占28%,大四学生115人,占17%;文科类学生145人,占21%,理科类学生213人,占30%,农科类学生164人,占23%,经管类学生179人,占26%。独生子女426人,占61%,非独生子女275人,占39%。

2.测量工具

(1)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采用由北京大学胡月琴与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一共有27道题目,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5个因子,一共2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不清楚,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明心理韧性水平越高[2]。

(2)主观幸福感量表:

问卷包括三部分,分别是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由Diener等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一共包括五个题项,采用7点评分法,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3]。并且采用Kammann等编制的情感量表测量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项目,其中一共包括20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法。被试主观幸福感总分包括生活满意度分值加上积极情感分值之和再减去消极情感分值[4]。

3.数据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将采用项目分析及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技术。

三、结果

1.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及差异性检验

研究发现,从心理韧性及主观幸福感的总分值来看,留守组分值均低于非留守组,且差异显著(P<0.01)。从各因素来看,除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之外,大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其他维度也都存在着显著的是否留守差异(P值均大于0.05)。而且,除了消极情感维度的分值是留守组低于非留守组之外,其他各维度留守组的得分均高于非留守组。见表1。

表1 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及差异性检验

注:*代表P<0.05,**代表 P<0.01(下同)

2.大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可以说明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以及关系的紧密度和方向,本研究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法分别计算留守组和非留守组的心理韧性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系数。结果如表2,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维度都与心理韧性的各个维度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的消极情感维度只于心理韧性的积极认知、人际协助维度显著负相关;而且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也是显著相关。

表2 大学生心理韧性各维度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3.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中介效应的分析思路,儿童期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两两显著相关的关系,因此研究假设大学生心理韧性在留守经历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相关文献中存在许多中介效应检验的模型,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建模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先对儿童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进行检验,然后再对加入心理韧性之后的模型进行检验。直接作用模型和加入中介变量之后的模型拟合度指数见表3,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拟合度良好。

表3 儿童期留守经历、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模型拟合指数表

研究采用Biaa-Correctde Bootstrap程序来检测中介效应的显著性,结果表明,间接效应的95%CI为0.021~0.119,直接效应的95%CI为0.125~0.233。因此,心理韧性在儿童期留守经历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了部分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879,占总效应的20.19%。

四、讨论

在研究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当代大学生中儿童期有过留守经历的比例并不低,而这些儿童期有过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心理韧性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体验方面都明显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18岁之前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都逐渐走向成熟,也在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这个阶段有父母的陪伴、关心、支持、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很多被试在交流中告诉我们他们的父母是在他们几个月大的时候就离开他们去到外地工作,等到他们回来几乎都忘了他们的模样。这样的被试往往无法建立基本的安全感、信任感和积极的应对方式,在遭遇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也没有正确的方法去寻求帮助,从而极大的影响到他们心理韧性的培养和主观幸福感的体验。

同时,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测试和交流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气质品性以及对于主观幸福感的体验又是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性的。通过查阅文献得知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很多,因此造成这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的因素也很多。在对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检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心理韧性不仅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显著相关,而且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在其儿童期留守经历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一个间接预测的作用。简言之,儿童期的留守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但是如果其个体心理韧性水平越高的话,这个影响会越小。换句话说,就是心理韧性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儿童期留守经历对于大学生体验主观幸福感的创伤。因此,为了降低儿童期留守经历对于大学生的情感创伤、提升其主观幸福感的体验,我们可以通过提高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这一重要途径来达成目的。

[1]王玉花.儿童期留守经历、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388-390.

[2]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5,40(8):902-912.

[3]DienerE,EmmonsRA,LarsenRJ,et al.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J Pers Assess,1985,49(1):71-75.

[4]Kamman R,Flett R.Affectometer 2:A scale to measure current level of qeneral happiness[J].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83,35:259-265.

Childhood stay e xp erien c e w ith the relationshi p between c ollege students'sub j e c tive well-being

CHEN Nian
(Orient Science& Technology Colloege of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128,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ollege students'childhood stay experi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and mental toughness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Methods:in 2015-November 10,using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to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701 college students,the content of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general condition,mental toughnessquestionnaireand subjectivewell-beingquestionnaire.Conclusion:(1)LiuShouZu on mental toughnessand the total value of subjectivewell-beingare lower than the LiuShouZu,and significantdifference(P<0.01).From various factors,in addition to targetconcentration,emotionalcontrol,collegestudents'mentaltoughnessand subjectivewell-beingofotherdimensionsarewhether thereexistsa significant remaining difference(Pvalueweregreater than 0.05).(2)collegestudents'mentaltoughnessin the intermediaryeffectexists between theexperienceand subjectivewell-being,themediationeffectof0.0879,accounting for20.19%ofthe totaleffect.

college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Mental toughness

1009—0673(2016)04—0106—04

G44

标:A

2016—05—03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2014年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Q N S24。

陈念(1982— ),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 翔

猜你喜欢

儿童期韧性主观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
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氢质子波谱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