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6-11-01由晓颜苏维奇谭海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血液病埃希菌单胞菌

由晓颜,罗 玮,郑 旭,苏维奇,谭海艳

(青岛市市立医院 检验科,山东 青岛266000)



血液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由晓颜,罗玮,郑旭,苏维奇,谭海艳*

(青岛市市立医院 检验科,山东 青岛266000)

血液病患者受到化(放)疗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因素的影响,常常造成中性粒细胞缺乏,导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或缺陷,加之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增多等,血液病患者极易发生医院内感染,其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1]。并且由于患者的抵抗力低下,在感染的早期往往缺乏明显的感染病灶,感染进展迅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血液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特点、病原菌的构成,更好地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及预防控制,我们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血液病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液病住院并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性临床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2]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执行。

1.2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菌进行鉴定同时测定抗菌药物的MIC。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和粪肠球菌ATCC 29212,购自卫生部临检中心。

1.3统计学方法采用WHONET5.6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感染部位血液病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7.1%,其次为泌尿道占29.2%。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及构成比见表1。

2.2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构成共分离病原菌38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38株,占61.3%,革兰阳性球菌108株,占27.8%,真菌42株,占10.8%。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构成见表2。血液科与其他科室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3。

表1 血液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及构成比(%)

表2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构成

3 讨论

血液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可达15%[4],因此,血液科应根据本科室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尽早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极为重要。本组资料显示,血液病患者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本科室医院感染的57.1%,与

表3 血液科与其他科室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苏梅[5]报道的59.7%相近,但明显高于王蔚莎[6]的34.9%,分析原因可能与不同医院间临床医生对感染患者选择感染标本的留取习惯有关,其次为泌尿道和血液系统。由于呼吸道标本在进行病原菌检测时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实验结果甚至可能误导临床,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在进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时,尽可能采集无菌体液(如血液、胸腹水、脑脊液)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在病原菌构成方面,本次调查中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4.6%,与文献[6]相近,高于文献[1]的43.2%。分析原因,可能与不同医院在抗感染治疗时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不同有关。在阴性杆菌中,血液病区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肠杆菌科的细菌多于非发酵菌,说明条件致病菌为本科室的主要致病菌,且以自身内源性感染菌为主;而其他科室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肠杆菌科细菌与非发酵菌比例相当。血液病区与其他科室在病原菌构成方面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因可能由于大部分血液病患者需要化(放)疗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这除了能引起白细胞减少抑制免疫系统外,还可能造成口腔、皮肤、膀胱、消化道等处黏膜损伤,从而使其他部位的细菌极易透过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引发血源性感染[7]。

在病原菌药敏方面,通过表3显示,本科室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酶烯类未发现耐药株(敏感性最高),而对其他种类抗菌药物则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特征。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ESBLs,即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本研究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为50%,低于李庆华[8]的65.52%;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为35.0%,高于文献[8]的28.57%。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均为0),其次为头孢西丁(8.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6%)、头孢吡肟(28.8%),而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则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因此对大肠埃希菌所引发的感染可选用碳青酶烯类、头霉素类(如头孢西丁)、含酶抑制剂类(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等药物,耐药率<2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均为0)、头孢哌酮/舒巴坦(11.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5.1%)、头孢西丁(16.1%)、左氧氟沙星(21.4%),单个药物耐药率相对较高,与大肠埃希菌差异较大,可能由于AmpC酶和ESBLs共同存在使肠杆菌科的耐药性显得更加复杂。与其他科室相比,血液病患者合并感染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而其他科室则检出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含酶抑制剂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的耐药菌,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不大,这可能与各科室在抗感染治疗时选择使用的抗菌药物不同有关。非发酵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因此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在医院潮湿的环境中很易生存,加之临床各种插管、导管、机械通气等应用增加,从而造成此类细菌在医院内流行。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本组资料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出现了对碳青酶烯类的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26.7%,与蔺昕[9]的24.6%相近,而其他科室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40.1%,这可能与我院血液病房与其他科室亚胺培南使用量不同有关。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美罗培南(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头孢吡肟(13.7%)、头孢他啶(14.8%)、氨曲南(22.5%)。有文献报道,铜绿假单胞菌在单药治疗时,约20%发展为多重耐药菌,因此早期经验性治疗时,以联合用药更为可靠[1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均<20%。而其他科室非发酵菌则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由此可见,血液病房患者因非发酵菌所致的难治性感染可首选含酶抑制剂类(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三四代头孢菌素类等药物。

本研究显示,血液病房患者感染有其自身特点,不同菌株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特点,我们应该了解本科室病原菌分布,监测总结病原菌耐药性,按照患者病情及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高抗菌药物的科学使用,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展。

[1]田国燕,章亮,封爱英.血液科医院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8):1943.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

[4]范芸,徐少全,常乃柏,等.1659例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787.

[5]苏梅,姚新宝,王蓓,等.503例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11):1512.

[6]王蔚莎.血液病区2011-2013年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18):2860.

[7]朱士俊.现代医院感染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31-134.

[8]李庆华,郑桂仙,蔡木发,等.我院血液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0):49.

[9]蔺昕,吕连峥,董林,等.2013年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1):2910.

[10]翟新海,古东东,裴兰.长期气管切开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3):193.

1007-4287(2016)09-1552-03

2015-08-22)

猜你喜欢

血液病埃希菌单胞菌
2018年-2020年凉山彝族地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检测分析
2017年至2020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美国多个州大肠埃希菌感染暴发即将结束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中西医结合与单用抗菌药物治疗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临床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