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TNF-a与ET-1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研究

2016-11-01吕昊泽康振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内皮素内皮细胞支原体

吕昊泽,杨 斌,康振华

(吉林大学 1.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系,吉林 长春130021;2.中日联谊医院;3.白求恩第一医院)



血浆TNF-a与ET-1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研究

吕昊泽1,杨斌2,康振华3*

(吉林大学 1.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系,吉林 长春130021;2.中日联谊医院;3.白求恩第一医院)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高反应性以及慢性炎症为主要特点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功能的改变是哮喘发病的主要机制[1]。目前已经确认的有10余种细胞因子共同参与了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调节,其中白细胞介素(IL)以及干扰素(IFN)是最重要的两种,在IgE的合成以及对气道炎症进行调节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ET-1是一种强烈的支气管收缩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而支原体肺炎常常与支气管哮喘并发,其起病急、病程长,且病情较重,发病后常常会合并多器官的受累,本研究就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TNF-a与ET-1指标的变化作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35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6.2±7.8岁。入院后经血浆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阳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的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3]。排除了其余的肺部疾患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等影响下述指标变化的疾病。

1.2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相关的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具体的操作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试剂盒为上海恒远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生产。仪器为国营西安二六二厂生产的全自动放免-计数器,型号:XH-6010。取样方法:抽取静脉血5ml,细胞因子为血浆,内皮素为EDTA—Na2+抑肽酶,予以抗凝处理。在2小时分离血浆,密封存放于-20℃以下的冰箱中进行保存,需要测定时需在室温下进行复融,在4℃3 000rpm离心处理5min,取上清液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4]。

1.3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肺炎支原体感染发作各期的指标比较

3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以及缓解期的血浆ET-1、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与缓解期比较急性发作期的ET-1、TNF-α水平明显升高,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肺炎支原体感染发作各期的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缓解期比较,△P<0.05。

2.2哮喘的发作次数以及严重程度与ET-1、TNF-ɑ的关系

血浆ET-1水平越高支气管哮喘患者在进行8个月内的随访中其哮喘的急性发作次数越多,且呈负相关关系(r=-0.501,P<0.01)。血浆TNF-ɑ水平越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的发作程度更严重(r=0.492,P<0.01),8个月内的平均发作程度越重(r=0.449,P<0.01),统计均呈正相关关系,详见表2。

3 讨论

与哮喘发病有关的细胞因子有很多,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ɑ)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共同形成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炎症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5]。TNF-ɑ的升高可以使得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增强了血管的通透性,诱导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分子如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以及内皮细胞-淋巴细胞粘附分子-1(ELAM-1)表达增加,使炎症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上,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气道黏膜组织中,参与了气道黏膜的炎症反应[6,7]。

表2 哮喘的发作次数以及严重程度与ET-1、TNF-ɑ的关系

而活化的炎症细胞可以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三烯等,进一步促使嗜酸细胞释放更多的炎性介质,使得气道上皮细胞脱落,加速了气道上皮的损伤以及气道高反应状态的形成,从而引起了气道出现痉挛、血管通透性的不断增加以及气道黏膜水肿等,这些因素均可以加重哮喘[8]。因此TNF-ɑ对于哮喘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本研究提示血浆TNF-α水平与哮喘的发作次数、发作严重度以及平均发作严重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TNF-α水平可以推测病情的轻重度,血浆TNF-α水平越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的发作程度更严重。

ET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由21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其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不断增殖以及血栓的形成,对血液凝固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也可以起到直接的作用,降低其活性[9],并可以收缩支气管促进平滑肌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的不断增殖等作用,而肺血管的内皮细胞是内皮素进行分泌以及代谢的主要场所,其中升高的血浆浓度可以对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刺激而形成多种物质对凝血功能进行调控[10],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4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患者的ET-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本研究提示血浆ET-1水平与哮喘的发作次数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ET-1水平可以推测病情的轻重度,ET-1越低,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的发作程度更严重。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其血浆ET-1以及TNF-α水平升高,与疾病的预后有关:血浆ET-1水平越高,急性发作的次数就越多;血浆TNF-α水平越高,则发作的程度越严重。

[1]李娟,秦勤,赵瑞云,等.血浆内皮素-1对婴幼儿感染性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8):1397.

[2]王素梅,齐旭升,许丽琴,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与内皮素变化[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2):172.

[3]李润英,祝俊玲,王立华,等.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变化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19.

[4]倪树芳,程小玲,张莉,等.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及意义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3,42(10):528.

[5]李莹,纪霞,王海燕,等.青岛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TNF-α基因rs1800629位点多态性与表达及TNF-α、内皮素水平相关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3):165.

[6]黄树红,陈淑敏,王桂英,等.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ET-1、TXB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4):621.

[7]支亚丽.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白介素-10、白介素-6和免疫球蛋白E变化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323.

[8]金旭鹏,郭莲怡.肿瘤坏死因子-α增加肾入球动脉平滑肌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873.

[9]奚蕾,夏德洪,沈伟生,等.清燥救肺汤加黄芪对放射性肺损伤干预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及内皮素表达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2):339.

[10]陈广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喘息发病机制的探讨[D].广州医学院,2012.

1007-4287(2016)09-1539-02

2015-05-11)

猜你喜欢

内皮素内皮细胞支原体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内皮素-1对牙周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内皮素与氧化应激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