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区分好理论和坏理论

2016-10-31风里李峰

公务员文萃 2016年10期
关键词:麦肯锡矩阵特征

风里++李峰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有句名言:“没有什么比好的理论更实用。”对于实用主义者而言,理论跟产品一样,就是被使用的,关键是好不好用,有没有副作用。理论消费者面临诸多困境:流行的理论不一定好,好的理论不一定流行;学术地位高的理论不一定实用,实用的理论不一定有学术地位。

流行理论长什么样

流行理论具备四大特征

第一个特征:结构简单。在世俗的眼光中,理论本是烧脑的东西。1965年安索夫出版了《公司战略》一书,提出了他的3S模型:战略(Strategy)、组织(Structure)和系统(System)。后来麦肯锡的彼得斯和沃特曼出版了《追求卓越》一书,提出了7S模型,除了安索夫的3个S以外,又加了4个S:人员(Staff)、技能(Skills)、风格(Style)以及共享价值观(Shared values)。虽然《追求卓越》比《公司战略》畅销,但是简单的3S比复杂的7S更容易流行。

以人才标准(素质模型)为例,韦尔奇的4E(Energy、Energize、Edge、Execute)加1P(Passion),共5个。孙子兵法也是5个(智、信、仁、勇、严)。姜太公8条,谁记得住?任正非用人就一个标准:简单。如果有人对“简单”二字从三四个角度诠释,从推广的角度看,完美!

第二个特征:外形性感。就像工业设计对产品很重要一样,很多人买商品看包装、产品外观、材质,等到使用了一个阶段后才知道品质好坏,例如买手机就是这样。一个理论的表达是否形象生动很重要。所以,隐喻式的理论容易流行,例如长尾理论、蓝海理论、刺猬理论。

第三个特征:偏激、反主流。比较另类的理论容易流行,因为它们能抵消当时主流理论的副作用,就好比大家都用差不多的电脑,突然苹果电脑出现了。

流程再造是企业经营被偏激理论误导的一个例子。哈默尔1993年提出的流程再造,其理念和气势跟现在互联网革命旗帜下的各种“颠覆”异曲同工。哈默尔的口号就是“破坏现有的机制”“用信息技术联结一切”,他颠覆的是亚当·斯密的经典概念“分工”。当时世界500强企业中60%趋之若鹜,但近七成以失败告终。

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管理者而言,我的忠告是:先别急着颠覆,赶紧恶补基本功,因为国内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没有达到泰勒制的及格线。我曾经深入一家位于上海的外资工厂,发现员工流失率高达8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50%)。经过调研我发现,这家企业的班组长有辱骂工人的行为,工人按作息规定时间上班期间连上厕所都来不及(厕所距离工位太远),8小时内不可以坐。

第四个特征:有政治利用价值。如果理论迎合了某些身居高位者的需要,就容易火。例如,业务流程再造可以被用于裁员。

那些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好理论

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游戏规则不同

学术圈的游戏规则是:目标是发表,不贵真,而贵新,因此偏激的理论胜出。企业经营的游戏规则是:目标是盈利,不贵新,而贵真,因此中庸的理论胜出。学术界对于好理论有着不同于应用界的标准。例如,好理论必须容易证实或证伪、好理论会做出大胆预测、好理论假设很多事件不发生而不是发生。但是从应用角度看,好理论有不同于学术标准的四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好理论基于对人性的准确把握。在激励理论中我们看到很多好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以上理论都是基于对人性的准确把握。

第二个特征:好理论超越常识。例如,常识认为,船小好调头,小企业比大企业更灵活。但《组织变革的极限》的作者赫伯特·考夫曼提出一个反常识的理论:大企业有更多的资源应对环境变化,因而比小企业更加灵活。第一,大企业有充足的资源尝试新领域。第二,大企业可以用不同的子系统同时做一件事,从而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腾讯就有这个传统,其组织内部两三个团队同时做一个项目。)第三,大企业有多样化的团队(教育背景、文化背景或技能),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第三个特征:好理论能解释费解的现象。为什么现代社会出现了企业?企业成长的上限在哪里?这是两个费解的问题。相对于亚当·斯密的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理论,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更好地解释了企业存在的意义。

第四个特征:好理论具有整合对立观点的能力。一个新理论的建立,往往是通过PK另一个已经建立的理论而实现的。如果一个理论可以整合两个甚至更多的对立理论,它很可能会是一个好理论。

在战略咨询领域,BCG矩阵是一个坏理论,麦肯锡矩阵是一个好理论。然而当我在课堂上讲这两个理论,问大家喜欢哪一个时,全班20人,有19人喜欢BCG矩阵,只有1个人喜欢麦肯锡矩阵,他是班里唯一的企业家。大家听了他的解释后,也都开始喜欢麦肯锡矩阵。

按照学术标准,BCG矩阵也许是个好理论:可证实,可证伪,大胆预测;麦肯锡理论则是个坏理论。但是在应用上,正好相反。

如何鉴别劣质理论

鉴别劣质理论有一个好办法,

就是审视“逻辑距离”

在制造品质这一点上,理论太像产品了,也有假冒伪劣。造假有两种:有意造假和无意造假。故意造假的理论家我认为是少数。无意造假的一种类型,是因为个体研究者的学术功力弱。多篇调查报告显示,在业已发表的医学研究中,至少半数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错误的。

鉴别劣质理论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审视“逻辑距离”。我最近一直在倡导我的学生用这个方法抵抗伪科学。例如星相学,它号称宇宙万物都是有联系的。这是星相学的第一个逻辑;不同时间段孕育出生的人,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这是星相学的第二个逻辑。但是,仅此而已。问题是,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对一个胚胎和新生儿心理特征的影响有还是没有?有多大?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还有,如果有足够大的影响,那么,什么样的天体相对位置对应什么样的心理特征?星相学无法论证。星相学推理的跳跃太大,也就是“逻辑距离太大”。

有了逻辑距离这个概念武装自己,我们就不太容易被一些伪科学忽悠。例如“全脑人”概念。科学研究只是发现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不对称,仅此而已。多数人的语言中枢在左半球,但还有一些人的语言中枢在右半球。这样看来,左脑人右脑人的提法就不科学。

理论采购要诀:不信邪

信邪是低智商的表征

采购理论,首先要不信邪。信邪有很多表现形式。

“尽信书不如无书”,书呆子式的信书是信邪。

迷信的最佳实践是信邪。一些小企业主想把企业做大,盲目照搬大企业的管理方式,结果非常惨,企业不大却得了大企业病。

信“远道的和尚会念经”是信邪,有人总是从企业外面寻找人才,而对企业内的优秀人才视而不见。

“不明觉厉”是一种信邪,面对满口复杂公式和技术术语的人顶礼膜拜。真正的大师从不故弄玄虚,而是能够深入浅出。“明觉不厉”也是一种信邪,如果一位专家讲理论讲科技讲得连他们都懂,他们就开始低估对方的水平。

迷信炫概念是一种信邪。炫概念自古有之。勒温认为好理论最实用,不过他本人不擅长理论建设,更擅长领导科研,他开创了行动研究。他的理论代表作场论和拓扑心理学,都炫而无用,属于心理学中的玄学。他喜欢用数学公式和物理学符号注解人的行为,其“炫”的程度类似于现在的“大数据”。

迷信科学也是信邪。科学的灵魂是质疑,迷信科学是对科学精神的背叛。实验室的结论不可过度推广到实验室以外。行为科学实验有“内在效度高但是外在效度太低”的问题。也就是说,实验设计完善得出的结论靠谱,但这个结论对于应用而言意义太小,对于一般民众的意义就是个“然并卵”。如果将这些结论过度延展,则会误导受众。这一点保罗·克利恩的《心理学大曝光——皇帝的新装》里有详尽阐述。

(摘自《中欧商业评论》)

猜你喜欢

麦肯锡矩阵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矩阵
矩阵
矩阵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以开放的胸怀面对一切
麦肯锡兵败实达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