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平常心应对“老糊涂”

2016-10-27余泽民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平均寿命峰值老年痴呆症

余泽民

医养结合的宗旨是将医疗护理、人文关怀、社会福利和家庭关爱结合为一体,是现代养老的新方向

“你别和你嬷嬷吵才是,她是老糊涂了,倒要让她一步儿的是。”这是在《红楼梦》的第二十回里宝钗劝宝玉别跟李嬷嬷计较的话。从宝钗姑娘这句话听来,似乎人老了必然会糊涂,乃人之常情,就连倔脾气的大少爷宝玉也会对老奶妈礼让三分,耐下性子用“病了,吃药”之类的借口为袭人开脱,只因李嬷嬷进屋时,袭人躺在床上没及时起身。

在曹雪芹写书的那个年代,能像李嬷嬷那样有幸活到“老糊涂”阶段的人并不多。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总共收入了721人之多!其中能够达到李嬷嬷那样“老糊涂”级的并没有几位。还有人统计,清朝人的平均寿命不到40岁,皇帝们该算是保养最好的,但真龙天子们的平均寿命也不过50岁。从这个角度看,“老糊涂”虽听上去像一个贬义词,但其实可以当褒义词来听,相当于夸人“长寿”。

在今天,随着医疗保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人活到七老八十已相当普遍。据2015年版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在逐渐增加,目前全球人口平均寿命为71岁(男性68岁,女性73岁),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则要高出世界水平至少4岁(男性74岁,女性77岁)。

随着人类寿命的普遍延长,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高血压、传染病、糖尿病等常见的死亡风险降低,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则随之凸显。自从美国前总统里根1994年公开自己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后,“老年痴呆”也替代“老糊涂”成了流行语。在里根去世前的十年里,人们通过媒体“见证”了他和夫人南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深为这对老人的勇气所打动。难怪美国老年痴呆症协会副主席凯恩说:“里根为战胜老年痴呆症做出了两项最大的贡献,一是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这种病的认识,二是使人们勇于公开谈论这种疾病。老年痴呆症过去是一种许多人羞于启齿的病症,里根的勇气鼓舞了成千上万的患者。”

2015年,全球老年痴呆症患者达4680万人,预计15年后将达到7470万人,2050年突破1.3亿!而且增长速度惊人,平均每3秒新增1人;在美国,每3位死者中就有1人曾被诊断为老年痴呆症。中国是人口大国,老年痴呆患者人数也自然居世界第一,目前约为800万,20年后将超过2000万!这个数字实在耸人听闻。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不管我们做没做好准备,都必须面对一个严肃的现实: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65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全国人口的10%,三十年后将达到35%;另外,与“先富再老”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未富先老”的状况成为更大的问题。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家庭担负着赡养病弱或痴呆老人的沉重负担,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他们面对的压力将成倍增加。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判断和诊治老年痴呆症,影响到无数家庭的情感关系和生活质量。

老人们不忌讳谈自己的心脏病、关节炎或骨质疏松,但谁也不愿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而一心孝顺的子女们,也从感情上拒绝这类认知。难怪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老年精神问题专家黄悦勤遗憾地说:“让老人看心内或呼吸科,老人高高兴兴地抬腿就去,但要想说服老人看精神科简直没门儿,只能连哄带骗……”

提高养老产业的质量和层次,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够有尊严地老去,这是老龄化社会的重要议题。

有这样一个例子:北医三院某医生怀疑一名患者的病症由心理问题引起,建议对方“去隔壁的六院看一下”,老人来到六院,得知这里是精神病院,立即掉头回到三院,火冒三丈地冲进医务处告状说:“你们这是什么大夫?不给我看病,反说我是精神病!”当然这也不能全怪病人,社会上对精神疾患存在着长期的歧视和误解。针对这种情况,医院为门诊起了些含蓄的名字:记忆门诊、睡眠门诊或情绪门诊,以帮助病人克服就诊的心理症结。即便这样,中国老年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也只有27%,绝大多数病人得不到必要的诊治,结果日复一日地折磨亲属,给家庭造成痛苦。

老年痴呆是一种病,与品德无关,与过去无关,就像老年人得冠心病或青光眼一样,都是衰老所致,回避和否认都于事无补,重要的在于理性认知和科学应对。在老年痴呆患者的名单里,除了里根之外,还有铁娘子撒切尔、光纤通讯之父高锟和因写《百年孤独》而问鼎诺奖的马尔克斯,疾病丝毫未削减他们人生的光辉。

前不久,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老年医养结合产业分会举办了“医护下基层”系列讲座,为工作在养老产业的一线人员做深度科普和专业指导。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心内科专家张海澄教授来到北京清河养老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老年精神问题专家黄悦勤教授也出现在北京市大兴区民政局的讲堂上。

张海澄说,老年人的健康是个相对概念,比如给老年人降压,控制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一些。对于多年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来讲,一下子把血压降到正常值内,反而可能会有危险。黄悦勤则反问:“我们总爱说‘健康老人,但哪里有七八十岁都没有一点病的老人?一辆车开15年就要强行报废,世界上没有哪样机器能够使用80年,只有人!但我们也要接受‘人老则衰这个现实。”

老年人有老年的生理、心理特点,人的皱纹能除、白发能染,但机能和智力的下降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人到半百,智力的高峰开始过去,原来敏捷的才思难以避免地会变得迟钝。在50~65岁年龄段,知觉能力下降为峰值的76%,反应动作为峰值的92%,记忆力是峰值的83%,比较判断能力为87%,但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的。但是到了70~89 岁,老年人的知觉能力降到46%,反应动作为峰值的71%,比较判断能力为峰值的67%,记忆力几乎下降一半,只为峰值的55%,因此老人“记性不好”非常普遍。

黄悦勤说:“老年人的记忆障碍可以表现在编码、存储或提取的不同阶段,即使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大夫查房,有时也需要年轻大夫提醒。如果遇到熟人,你突然想不起名字来,并没有什么好羞耻的,我们可以想一些办法帮助加强和恢复。”

然而,老年人的知觉、反应能力下降,会直接导致保护能力降低,不知躲避危险,反应迟钝,容易受伤。而老年人在判断能力上的衰退最为复杂,反应为我们常说的“老糊涂”。比如说,爱轻听轻信,容易受骗上当,经常被卖保健品的人忽悠;固执己见,不通情达理,很简单的道理也无法说通;人变得胆小,缺乏应对能力,稍有小事就焦虑不安;也有的人表现为情感淡漠,只关心自己的疾病,对生活的其他内容都丧失兴趣;还有的老人夸大其词,不讲逻辑,也有的老人情绪不稳,苦闷、失落、抑郁、孤僻,有强烈的被社会淘汰感;更严重一些的,表现为头疼心烦、昼夜颠倒,还有人出现偏执妄想和性情改变。

如果老人的认知与事实明显不符,这种情况较容易识别,但如果老人的妄想有一定逻辑,则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辨识,容易被人忽视。如果老人怀疑子女“下毒”,容易让人想到老年痴呆症,但如果老人只抱怨保姆做饭太咸,媳妇对自己不好,很少有人会上升到精神卫生的层面去考虑,只认为是老人“不讲理”,自然会耽误及时诊治。总之,对老年痴呆症的了解和鉴别十分重要:一来可以从认知层面缓和家庭矛盾;二来可以通过合理用药缓解症状;三来有助于对老人的有效护理,预防和避免意外发生。

在“医护下基层”系列讲座里,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原院长郭桂芳介绍了一个针对老年人护理分级的新概念——“衰弱”。一位多病缠身的老人未必“衰弱”,而一位“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病”的老人,则可能比前者有更高的风险。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老年医养结合产业分会(暨专业委员会)会长李鹰说:“我们只有更加了解老年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他们,才能提高养老产业的质量和层次。医养结合的宗旨是将医疗护理、人文关怀、社会福利和家庭关爱结合为一体,是现代养老的新方向。我们未来能否有尊严地老去,取决于我们今天如何对待老人,对待衰老。也正因如此,这个系列讲座会办下去。”

猜你喜欢

平均寿命峰值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体感互动游戏干预与感觉刺激联合护理效果分析
云南省民用汽车保有量峰值预测
Chocolate improves memory
中国能源CO2排放峰值方案及政策建议
神回复
血液可以检测早期痴呆准确率达90%
2050年,富国人均寿命120?
犬子宫蓄脓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