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圣的尼卡

2016-10-27王璐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婚俗库尔北疆

王璐

“婚姻是至高安拉的命令,是男女双方喜悦的事情”

没有一篇文字能够准确无误地描述新疆的婚俗,正如没有一幅山水画可以向世人说明关于山水的一切。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时代变迁、宗教信仰……这一切,都为新疆婚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1930年代,当内地人因一曲《达坂城的姑娘》开始对新疆充满幻想时,北疆的婚礼上的新人,就已经伴着手风琴和吉他的旋律跳起了时髦的《喀秋莎》。“而那时,相对传统的南疆,还延续着最古老的婚礼仪式——新娘要在地毯上就坐,由壮汉举起地毯的四个角,在火堆上转一圈。”摄影师吾提库尔说。十几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拍摄新疆各地的婚礼,“但类似这样的婚俗,我也只在资料中看到过和老一辈人的讲述中听过。”

在吾提库尔眼中,新疆的婚俗这个概念实在太大,要具体到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还是柯尔克孜族,地域要分南疆、北疆和首府乌鲁木齐。“但无论哪里的婚俗,总体上都要遵循伊斯兰的尼卡。”这篇文章也只介绍维吾尔族的现代婚礼。

在哈萨克和柯尔克孜族婚礼上,新娘出嫁时要唱《告别歌》,在维吾尔族婚礼上并没有这个环节。但经常会有类似的场面出现,图中,新娘家人依依不舍,新娘的弟弟靠着爸爸哭了起来。

尼卡(Nikah)一词源于阿拉伯语,汉语意思大致等同于结婚、婚礼,或者“拜堂”。依据严格的信仰内涵,尼卡意味着通过伊斯兰教的相关教法、教规和宗教程序来证明并合法化双方的婚姻关系,从而达到将两人、两个家族的婚姻关系,在宗教层面获得安拉的认可,在民间层面获得世俗的认可的目的。

因此,尼卡是维吾尔族婚礼仪式最核心的部分。

对于持其他信仰或无信仰者而言,并没有太多机会能够亲临尼卡现场,因而也就很难一睹维吾尔族婚礼的全貌。

“从仪式上,参加尼卡这种神圣场合的人都要净身。”吾提库尔说。净身分为大净和小净,穆斯林在礼拜、朝圣、忏悔、婚丧礼等重要宗教活动之前都必须要大净,为的是去除掉身体的“污”。

仪式性的淋浴开始的那一刻起,便赋予了每一名前来参加者以神圣的见证职责。

如果严格按照教规,在尼卡仪式举办时,新郎和新娘是不能在同一室内见到彼此的,其距离要保证能够清晰地听到尼卡主持者——阿訇的声音为止。这种风俗至今还在北疆的一些地区有所保留。“在这些地方的尼卡上,阿訇不会问女生的意见,而是要问女生父亲:你会把女儿给他吗?问男生的问题是:你会认他做自己的父亲吗?”

即便是维吾尔族人自己,也有可能会对婚俗产生误解。“我就曾不止一次,看到尼卡上发生尴尬场面。”依照民间习俗,人们会告诉新娘,在阿訇问询“你是否愿意嫁给他”时,不要马上答应,这样会显得很不矜持,最好等阿訇问第三遍时再回答。

象征性的抢新娘环节,这个过程中,女方亲朋会阻拦男方,口中喊着“不给不给”,男方则要努力争取,整个环节有秩序地完成,男方最终会被要求鞠躬行礼,然后便热热闹闹地将新娘接走。

然而,事实上,依照伊斯兰教教义——《古兰经》所言: “婚姻是至高安拉的命令,圣人穆罕默德的圣行,伊斯兰历史上众学者的决议,是男女双方喜悦的事情。”

因此,在缔结婚姻时,不能表现出半点犹豫。“所以,很多阿訇对于问询三遍这样的事非常反感。有一次尼卡上,当阿訇问过第二遍,新娘依然没有回答时,阿訇干脆不问了,僵持了大约一分钟后,阿訇生气地说:你们啥意思,没考虑好吗?要是不愿意的话你早说,回去考虑好了再说!”吾提库尔说。

在新疆,即便是阿訇的主持也必须要在男女双方已在民政局登记后方可进行,不然算作违法,阿訇也不会前来。

尼卡通常在女方家中举行,由父辈邀请当地清真寺的阿訇前来家中主持,最重要的环节是以阿拉伯语念诵《古兰经》。大多数维吾尔族人都不懂阿拉伯语,也并不熟悉《古兰经》。“只是听着耳熟。”之后在阐释经文的环节,不同的阿訇有不同的风格,长至半个小时,短至15分钟,讲述婚姻的意义,男女双方的责任,如今还增加了一些关于离婚和婚外情会导致的恶果等方面的训导。

“我自己的婚礼上,阿訇说了不到五分钟就结束了,我也不知道他着急去哪儿。直接就蒙了。”吾提库尔回忆自己婚礼上的尼卡时说。

严肃的尼卡结束之后,活泼的欢庆才拉开了序幕。“在新疆,如果婚礼没有舞蹈,就会显得死板。”不同于内地的婚俗,走完证婚流程后的新郎新娘要分头各自准备。“女方去化妆,男方准备车子。”在规定时间到来之前,双方会各自在餐厅包厢里唱歌跳舞。

正式接亲的时间通常在下午五六点,为了保持秩序,“男女双方各自选出一名领头人,称为男头、女头 ”。和内地的婚礼一样,维吾尔族现代婚礼也吸收了很多外来元素,比如撞门、献花、开着豪华车队“转城市”、在公园拍照等等。

到达宴会会场时已经是晚上八点钟左右,有的新人也会玩一些诸如开香槟、抛捧花这样的桥段,“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抛弃习俗,只是单纯地因为好玩。”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在挑战着老一辈人观念中的习俗,甚至道德。“有的国外留学回来的年轻人还会穿露肩或抹胸的婚纱。”

通常来讲,维吾尔族婚礼上,新娘的礼服只有一套,使用上等的艾迪莱斯丝绸精心制作而成。艾迪莱斯在维吾尔语中是“扎染”的代名词。染色过程中图案因受染液的浸润,有自然形成的色晕,参差错落,形成了艾迪莱斯富有变化的特点。维吾尔族姑娘给这种布料起了一个雅号——“玉波甫能卡那提古丽”,意为“布谷鸟翅膀上的花”。

“当我看到爱人头戴婚纱盖头出现在我眼前时,心里忽然很感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的结婚了。”作为一个在北疆伊宁长大的“乌漂” ,吾提库尔在结婚时克服了很多障碍,北疆和南疆人的结合,至今都需要很大程度的包容和理解 。“我的老婆是南疆人,在乌鲁木齐生活,我们能在一起并不容易。”

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南疆北疆在习俗上并不完全一致,北疆受苏联文化影响较深,南疆则受阿拉伯宗教文化影响,更注重传统和习俗。“我在乌鲁木齐‘漂的这几年,家里人一直很挂念我的婚事,然而,听说我找了一个南疆人后,他们更不放心了,后来在我和老婆共同的努力下才让家人接受了彼此。”

作为一名摄影师,吾提库尔见证了新疆婚礼习俗的变化。“十几年前,新疆就开始流行拍婚纱照了。”天山大峡谷和天池都是年轻人喜欢的婚纱照取景地。“不过,艺术性的婚礼跟拍,还是最近几年开始流行起来的。”在吾提库尔自己的婚礼上,来了七八个摄影师朋友,“每个人手里持一台单反,大家来玩,随便拍。”吾提库尔说自己不是特别讲究规矩的人。

十几年前,刚刚拿起相机的吾提库尔是一个致力于拍摄商业人物的年轻摄影师,却在诸多因缘的促成下成为了一名婚礼摄影师。在镜头背后,他看到了绚烂的维吾尔族婚俗文化,也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瞬间。

“我曾经在喀什参加过一个婚礼,婚礼期间,丈母娘要给女婿送礼物,女婿要端着盆子,站在宴会厅的一头,丈母娘和他的朋友们站在对面,丈母娘走一步,我们走两步再往后退一步,大喊‘丈母娘过来,然后她再走一步,直到碰面,然后朝天扔了两盘东西,一盘是喜糖,一盘是男士袜子。”

这些由民间自发生成的新的习俗,成为了婚礼上引发欢乐的点缀,也融入到了维吾尔族新一代年轻人的血液当中,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将一直延续。

猜你喜欢

婚俗库尔北疆
姚瑞江《冬韵》《墨染北疆》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访“哭墙”
胜出者 塞巴斯蒂安?库尔茨
奇迹的北疆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山西昔阳的现代婚俗研究
白纸遗嘱
祖国北疆
小语丝